小窃衣(学名:Torilis 日铜罗花金龟)为伞形科窃衣属的植物。除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全国各地均产。生长在杂木林下、林缘、路旁、河沟边以及溪边草丛,海拔150-3060米。分布于欧洲、北非及亚洲的温带地区。果和根供药用,果含芳香油、能驱蛔虫病,外用为消炎药。
形态特征
整体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
根茎
主根细长,圆锥形,棕黄色,支根多数。
茎有纵 条纹及刺毛。
叶
叶柄长2-7厘米,下部有窄膜质的叶鞘;叶片长卵形,1-2回羽状分裂,两面疏生紧贴的粗毛,第一回羽片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窄,边缘羽状深裂至全缘,有0.5-2厘米长的短柄,末回裂片披针形以至长圆形,边缘有条裂状的粗齿至缺刻或分裂。
花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梗长3-25厘米,有倒生的刺毛;总苞片3-6,长0.5-2厘米,通常线形,极少叶状;伞辐4-12,长1-3厘米,开展,有向上的刺毛;小总苞片5-8,线形或钻形,长1.5-7毫米,宽0.5-1.5毫米;小伞形花序有花4-12,花梗长1-4毫米,短于小总苞片;萼齿细小,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花瓣白色、紫红或蓝紫色,倒圆卵形,顶端内折,长与宽均0.8-1.2毫米,外面中间至基部有紧贴的粗毛;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圆卵形,长约0.2毫米;花柱基部平压状或圆锥形,花柱幼时直立,果熟时向外反曲。
果
果实圆卵形,长1.5-4毫米,宽1.5-2.5毫米,通常有内弯或呈钩状的皮刺;皮刺基部阔展,粗糙;胚乳腹面凹陷,每棱槽有油管1。
花果期4-10月。
本种与窃衣的植物形态基本相似,区别点在于:总苞片3-6,伞辐4-12,果实圆卵形,长1.5-4mm,宽1.5-2.5mm。花、果期4-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在杂木林下、林缘、路旁、河沟边以及溪边草丛,海拔150-3060米。
分布范围
除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全国各地均产。分布于欧洲、北非及亚洲的温带地区。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
杀虫脒止泻;收湿止痒。主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病;风湿疹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医药
【僳药】汉来莫:果实治慢性腹泻,蛔虫病《怒江药》。果实治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大理资志》。
【苗药】鹤虱,姐蒙:全草杀虫止痒,消炎《湘蓝考》。
【土家药】小粘草子( xiao nlan cao zi):全草治小儿蛔虫病,牛带绦虫,伤食《土家药》。
果实(窃衣):苦、辛,微温。有小毒。活血消肿,收敛,杀虫脒。用于疮溃烂久不收口,久泻,蛔虫病。
化学成份
窃衣的挥发性成分中含α-侧柏烯(α-thujene)0.3%,α-烯(α-pinene)0.9%,β-蒎烯(β-pinene)2.1%,樟烯(莰烯)1.4%,烯-3(△3-carene)2.3%,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4.1%,d-柠檬烯(1,8-萜二烯)2.4%,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1.7%,γ-松油烯(γ-terpinene)1.9%,对-聚伞花素(p-cymene)0.4%,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4.4%,冰醋龙脑(bornyl ac-etaie)16.2%,乙酸牛儿酯(geranyl 乙酸盐)31.1%。种子中含窃衣素(torilin)。果实中含律草烯(humulene),左旋大牻牛儿烯(germacrene)D,左旋大牻牛儿-4(15),5(E),10(14)-三烯-1β-醇[germacra-4(15),5(E),10(14)-trien-1β-ol],窃衣内酯(torilolide),氧化窃衣内酯(oxytorilolide),窃衣醇(torilolo-ne),以及多种倍半萜成分。
鉴别
性状鉴别
小窃衣为长圆形的双悬果,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mm。表面棕绿
色或棕黄色,顶端有微突的残留花柱,基部圆形,常残留有小果柄。背面隆起,密生
钩刺,刺的长短与排列均不整齐,状似刺猬亚科。接合面凹陷成槽状,中央有1条脉纹。
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气。味微辛、苦。
显微鉴别
小窃衣分果中部横切面:背面有多数长短不等钩刺和厚壁性枕状毛,毛的主体为一个具疣状突起的窄长细胞,其基部有多数表皮细胞组成的枕状垫。外果皮及钩刺外
的角质层有齿状突起,背面有4个油管,两油管间均有一小型维管束。接合面凹陷,有大型油管2个;内果皮为1列狭长的薄壁细胞。种皮为1列薄壁细胞,内含红棕色物质。外胚乳由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壁较厚,内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小窃衣标本
为伞形科窃衣属的植物。生于杂木林下、林缘、路旁、河沟边以或溪边草丛,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小窃衣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生物学经常制作标本。
参考资料
窃衣.中医世家.201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