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天使论

天使论

天使论(Angelology)源自于希腊语词汇,其中angelos表示“使者”,logos则代表“教理”。因此,天使论指的是关于天使的教义或学说。普遍信仰认为天使是善良的神灵,而邪恶的神灵通常被称为“魔鬼”或“恶神”,相应的学说则是“鬼神论”。

存在争议

在当代理性主义科学主义背景下,由于天使的存在超出了理性和直接经验所能证实的范围,因此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此外,一些人即使持有基督教世界观,也难以理解为何应该关注天使是否存在,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与当今“理性且开明”的人群无关的话题。然而,基督徒坚信自己高于宇宙的一切“掌权者与大能者”,因此无论天使是否存在,他们的世界观都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观念来源

1. 对人类经验开放的态度:在宇宙秩序中存在着“掌权者与大能者”,这一信念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在宗教传统中,它们被视为宇宙秩序各个组成部分中具有意识、创造性和有限力量的存在。《圣经》中最古老的记载将天使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的一部分,它们属于人类世界的一部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概论等领域。天使的存在更接近于人文科学领域的范畴,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善恶势力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对影响社会、政治、文化和宗教结构的无形力量越来越敏感,这也为认知天使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2. 避免过度拟人化的形象:不应将天使简单地想象为拥有翅膀、实体和社会组织的生物。通过类比的原则,可以避免神学过于轻率地仅使用一种特定的形象来描述天使的存在状态。神学必须不断地将人们的想象带回可靠的知识体系中,这种持续的批判性意识也可以被称为负责的、建设性的秘密态度。

3. 中介作用:理性的心灵认识到绝对、无限的奥秘与相对、有限的人世间在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种知识为存在于这两个世界的中间媒介留出了空间。这种知识防止了人类错误地将两个世界视为同一个世界,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忽视这个世界上精神层面的存在。

4. 特别是以基督为中心的角度:真正的启示是以耶稣基督的奥秘为中心的,《圣经》中既包含了以雅威为中心的维度,也有人类为中心的维度。在这个完整的启示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不同程度的重要真理。这些真理因其与基督教信仰的基础和核心的关系而有所不同。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年)将其称为“真理的层次”。从批判的神学角度来看,可以说天使的存在并不属于基督奥秘的核心部分,这是一种合理的正统观点。换句话说,不应该将无法接受天使存在的基督徒视为异端。

5. 文化适应性:基督教的信息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中逐渐扎根。有些文化可能会更愿意将“天使”解释为单一宇宙中生命之流中的“陪伴与帮助的力量”,而不是作为独立的精神存在。

历史沿革

天使论的系统性研究起源于教父时代后期。东罗马帝国的伪狄奥尼修斯(Pseudo-Dionysius Areopagita,约公元500年)撰写了第一部系统性的天使论作品。西罗马帝国格里高利一世(Gregory I,590-604年)在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年)之后,对天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两者的贡献对中世纪的天使论产生了影响。中世纪的天使论呈现出三个特点:1)提出了天使的形而上学性质,即有限、非物质、有智慧的存在,是一种“自足的形式”;2)倾向于将天使的存在从耶稣基督救赎奇迹的基本现实中分离出来;3)在中世纪神学化的社会环境中,天使论发展出了天堂中的九个等级:炽天使(Seraphim)、智天使(Cherubim)、座天使(Throne)、宰天使(Dominion)、德天使(Virtue)、力天使(Power)、权天使(Principalities)、总领天使(Archangel),以及普通天使构成了最低级别的群体。

影响与发展

天使论作为一个基础神学的有趣课题,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却常常被忽略。古代教父时代的许多知名人士都曾撰写过关于天使的书籍。中世纪的丹迪和约翰·弥尔顿对天使论和魔鬼的看法,对后来的神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宗教改革时期的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也曾发表过关于天使的著作。然而,现代新神学派将天使视为“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使得天使被描绘成了虚构的角色。在中国的传说中,也有类似于天使的故事,比如月光花,诗人称天使渴望人间的婚姻生活,于是来到人间结婚生子。希腊神话中也不乏类似的典故。

参考资料

天使论: 天使的定义、存在、 来源、性质、分类和工作.天使论: 天使的定义、存在、 来源、性质、分类和工作.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