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北沼委陵菜

西北沼委陵菜

西北沼委陵菜(学名:Comarum salesovianum (Stepn.) Asch. et Gr.)是蔷薇科沼委陵菜属植物,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亚灌木,高30-10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幼时有粉质蜡层,具长柔毛,红褐色,冬季仅残留木质化基部。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4.5-9.5厘米,叶柄长1-1.5厘米,小叶片7-11,纸质,互生或近对生,长圆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稀倒卵状披针形,长1.5-3.5厘米,宽4-12毫米,越向下越小,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有粉质蜡层及贴生柔毛,中脉在下面微隆起,侧脉4-5对,不明显;叶轴带红褐色,有长柔毛;小叶柄极短或无;托叶膜质,先端长尾𫛭尖,大部分与叶柄合生,有粉质蜡层及柔毛,上部叶具3小叶或成单叶。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数朵疏生花;总梗及花梗有粉质蜡层及密生长柔毛,花梗长1.5-3厘米;苞片及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6-20毫米,红褐色,先端渐尖;花直径2.5-3厘米;萼筒倒圆锥形,肥厚,外面被短柔毛及粉质蜡层,萼片三角卵形,长约1.5厘米,带红紫色,先端渐尖,外面有短柔毛及粉质蜡层,内面贴生短柔毛,副萼片线状披针形,长7-10毫米,紫色,先端渐尖,外被柔毛;花瓣倒卵形,长1-1.5厘米,约和萼片等长,白色或红色,无毛,先端圆钝,基部有短爪;雄蕊约20,花丝长5-6毫米;花托肥厚,半球形,密生长柔毛;子房长圆卵形,有长柔毛。瘦果多数,长圆卵形,长约2毫米,有长柔毛,埋藏在花托长柔毛内,外有宿存副萼片及萼片包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蒙古和喜马拉雅山脉;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甘肃省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新疆、西藏自治区。生长在海拔3600-4000米的山坡、沟谷或河岸。常见于山坡、沟谷及河岸等生境。

繁殖方法

种子采集与处理:于9月下旬采集种子,采后及时晾晒,晒干后用木棒敲打,直至种子从种皮脱落,种子密生长柔毛,装袋后放置在通风干燥处保存。

整地和土壤处理:土壤以农田土为主,掺入10-20%的水洗河沙,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土壤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酒床面进行消毒,每平方米施入1.5千克农家肥和0.05千克复合肥,深翻并粑平,播种前苗床灌足底水,细致整地,耙平。

播种方法: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在温室大棚内进行。播种方式采用低床条播或撒播,床宽1.2米,长5-7米。将种子与细土混合后均匀撒在条播沟及床面上,覆土厚度0.5-0.8厘米,播后轻微填压,喷壶酒水,用遮阴网覆盖,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播种量为150千克/平方米。

栽培技术

灌水:播种后,育苗地搭遮阳网,根据温度与地每2天喷洒一次水,保持地表湿润不板结。播后35-40天出苗,待幼苗全部出齐后,可第1次漫灌浇水,根据降水及墒情每8-15天灌水1次。

施肥:幼苗出齐后,每隔10天要喷洒1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每15天喷酒一次2%的硫酸亚铁溶液。在6-7月间追施1-2次尿素,每10千克/亩,初秋季节可追加施肥1次。

中耕除草:生长期及时清除杂草,松土,防治土壤板结。进入苗木速生期后,撤去遮阳网,清理苗床,进行全光培育。生长中期,适当进行间苗,苗量可控制在8-10万株/亩。8月中下旬停止浇水和施肥,促进苗木的木质化,11月初灌足冬水越冬,次年即可移栽。

病虫防治

西北沼委陵菜苗期主要危害为立枯病及蚜虫,立枯病危害可在出苗后每周喷洒1000倍液的多菌灵溶液,无病害时即可停止使用。蚜虫危害可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另外在播种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的危害。

主要价值

西北沼委陵菜是优良的野生花卉灌木植物,同时也是适合优良的乡土树种。可应用于城镇园林绿化,荒山造林及林业生态建设。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