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遗址
镐京遗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镐京乡沣河之东镐京村一带。镐京遗址为西周武王所建造的镐京所在地,因其东北有镐水,故名镐京。其遗址范围:西至河,南至南张村、沣镐村,北至药王洞,东至张家村、大祥村。遗址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解放后,镐京遗址出土大量文物,有周代石器、铜器、陶器、甲骨文字,为中国考古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镐京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2015年7月至12月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对西周镐京遗址部分区域——西安市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事处花园村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初步统计,在村东400平方米范围内,出土了80多个灰坑、6座平民墓葬和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器等。
2019到202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镐京遗址新发现一座高等级的大型建筑,目前已揭露出夯土建筑基址800多平方米。该建筑原夯土基址总体略呈南北向的长方形,长约53米,宽约34米,总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是一座高等级的大型建筑。目前已经出土了祭祀坑、板瓦、筒瓦、排水管道等建筑材料及大量相关遗存,考古人员分析,这座建筑很有可能是一座西周公国天子使用的聂氏宗祠或者宫室建筑。
文化活动
出土文物
遗址中发现了9件保存完好的青铜器制作工具。它们主要包括:一把铜刻刀、一个铜削刀和几件铜锥。尤其是铜刻刀,长18厘米,一端尖锐,另一端有两面有刃,同类器具只在河南安阳商代殷墟铸铜作坊遗址内出土过。
建设背景
岳连建说,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一环。这次铜制工具是镐京遗址考古史的首次发现,其中一些青铜工具在其他的铸铜作坊里从没发现。根据其出土地,我们推测可能有铸铜作坊就在附近区域。
西安市斗门街道办一带,位于沣河的东岸,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西周武王时期建立的首都——丰镐遗址的核心区域。在以往的考古中,先后发现了大型建筑遗址、国人墓葬区、制陶作坊等城市功能区,而代表当时最高科技水平的制铜作坊遗址一直没有发现。
专家分析,这次发掘进一步指示了制铜作坊的位置,完善了西周都城之一镐京的功能区划,特别是与青铜器铸造有关的青铜工具、砺石及铜炼渣等的发现,对研究商周都城布局、功能分区和西周时期的青铜文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西周镐京遗址首次考古发现青铜器制造工具.藤讯教育.2015-12-23
西安镐京遗址发现高等级大型建筑.西瓜视频.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