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浦,男,1943年出生于南皮县,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高级经济师。

196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68年到北京汽车厂工作。1984年任陕汽控股总经济师。1990年任陕汽厂长。2002年至2008年任陕汽集团董事长。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3年出生于河北南皮。

196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工作经历

1968年到北京汽车厂工作。

1969年进入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工作。

1976年任陕汽设备科科长。

1984年任陕汽总经济师。

1990年任陕汽厂长。

1999年,作为经国家选型对比试验唯一指定装备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陕汽再度参加5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阅兵盛典,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嘉奖。

2002年至2008年任陕汽控股董事长。

获得荣誉

1999年荣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工委一等功

2001年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2004年被评为“中国最受关注企业家”,“2004年陕西十大经济风云人物”。

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中国改革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陕西经济十大最具影响力诚信人物”;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汽车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推动力人物;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

社会任职

担任党的十七大代表、陕西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九届政协委员、西安市十三、四届人大代表、西安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社会活动

兼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理事、陕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陕西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武汉理工大学副理事长、陕西省劳模协会副会长等。

人物事件

1968年张玉浦进入陕汽控股,是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和见证人。

1990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陕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人民日报》曝光和国家领导人的严厉批示接踵而至。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张玉浦临危受命,出任厂长。面对几千双职工期待的目光,他充满感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不管在不在领导岗位上,我都永远不会离开陕汽!”随后的十几年,他实现了这一承诺,并且带领陕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重卡自主发展之路!

陕汽控股人至今仍记得他上任时的铁骨铮言:“就让我给陕汽铺路吧,争取铺好;万一铺不好,就给大家垫石子,大家继续铺。”面对严重亏损的重重困难,张玉浦果断停止轻型车生产,摒弃不切实际的多元化经营,紧紧依靠全体员工,从观念更新入手,激发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从机制改革入手,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积极性;从干部作风抓起,从严治厂,强化管理苦练内功。仅用两年,陕汽一举扭亏为盈。

1995年陕汽被国家统计局和陕西省政府命名为“明星企业”。

1999年陕汽控股被指定为唯一装备我军的重型军用越野车生产基地,再度参加5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阅兵盛典,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嘉奖。

世纪之交,原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解体重组,陕汽独立经营。张玉浦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大胆与湘火炬、康明斯发动机中集集团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优势企业资产重组,利用潍柴发动机、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变速箱、汉德车桥打造重卡资源黄金产业链,建立起股份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把陕汽发展成辖有19个参控股子公司、4大类上千个品种系列产品的强势汽车集团,企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不足1亿元,发展为2006年的96亿元;利税平均每年增长2000多万元,成为我国汽车行业“50家发展最快、成长最快的企业”,荣登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排行榜,在全国机械工业500强中排名37位,居陕西省之首。

陕汽控股广大职工心目中,集团董事长张玉浦是一个可以托付身家的领头人,他总能在纷扰复杂的形势中果断决策,驾轻就熟带领企业快速发展。

谈到张玉浦的战略眼光,陕汽人讲得最生动的例子就是陕汽商用车产业园的建设。2003年,陕汽筹划投资19.8亿元建设占地2700亩的新生产基地。为解决资金问题,张玉浦提出与湘火炬合作。在当时很难预测今天产销量的情况下,对于投入那么高额的资金、成立由湘火炬占51%股份的合资公司,陕汽大多数职工难以接受当时还是民营企业的湘火炬成为合资企业的控股股东。在专门召开的职工代表大会上,员工们的反对意见非常强烈。最终,完全是凭着对张玉浦的信任,职工代表们对张玉浦说:“你说这么办,就听你的吧。”

从2004年底开始,重卡行业进入调整期,2005年全行业产销量下降35%,产能过剩的说法在全国蔓延,不少人怀疑建设新基地的必要性,有人甚至担心陕汽控股会因此而陷入债台高筑。然而张玉浦却冲破狐疑,毫不动摇。在他的督促下,陕汽仅用18个月就建成设备精良、工艺先进、国内一流、代表当今重卡世界水平的新基地,很快形成年产5万辆的能力,以行业增速第一赢得主动权。正是这项当年许多人看来有些冒进的投资项目,为陕汽在2006年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提供了产能保障。

身为集团董事长,职工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张玉浦心上。公司定期开展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活动,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向和各种要求。资产重组后,他反复强调,既要吸收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又要保持国有企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在企业处于困难的时期,他仍然筹集数百万资金在山沟老厂区进行通讯工程与市场的建设和改造;近几年又筹集上千万资金在西厂区进行暖气改造、住房和图书馆建设;从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上关心群众,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生活氛围,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在企业中层干部心中,董事长张玉浦就是他们的班长。他以身作则,诲人不倦,培育、率领着一支厚德赢天下的队伍。正是靠着德文化的凝聚力,陕汽控股有着一支敬业进取、团结协作、长期稳定的队伍。去过陕汽的人都说,陕汽人很实在,待人诚恳、热情。

敬业、笃学、诚信、创新是陕汽的企业精神。张玉浦以对民族汽车工业的强烈责任感,带领陕汽坚持将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批量出口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陕汽还成功地将自己的重卡技术出口到印度泰国等国家。企业由单纯的技术引进上升到了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实现技术出口为主的新阶段。

在坚持自主发展的同时,张玉浦十分重视重卡品牌的建设。2006年7月,陕汽控股会同潍坊柴油机厂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汉德等黄金供应链企业,在人民大会堂郑重发布第一个品牌宣言,宣示“德赢天下、品质成就未来”的品牌理念。张玉浦说:“有德就可以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就可以抵御风险,就可以在风浪面前依然充满激情,就可以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就可以让企业品质超群,生生不息。”这既说的是陕汽,也说的是张玉浦自己。

多年来,他带领陕汽一直坚持诚信准则,坚持“贴心”服务,坚持质量最优和服务最优的“双优”服务,陕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得到提升,陕汽重卡和汉德车桥双双评为中国名牌,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誉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企业”等光荣称号。

如今,陕汽控股生产的重型军车是唯一指定装备我军的主力战车;重型卡车是油田、矿山、码头、高速公路长途运输的主导车型,在15吨以上重卡市场,以34%的市场占有率雄踞第一。

“重卡在运输企业和基础建设工程上都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重卡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此,张玉浦很是乐观。在他的精心策划下,陕汽正立足20年规划大陕汽,全面加快建设西安市北郊新基地、蔡家坡镇零部件基地和宝鸡市卡车及专用车基地,形成以800里秦川为链条,以陕汽控股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带;2010年将形成产销各类汽车12万辆的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300亿元,在10年内建成特大型企业集团。

参考资料

陕汽集团董事长-张玉浦-三秦名人-走进陕西网.走进陕西网.2021-05-04

陕汽张玉浦--“笑面虎”的大逆转.荆楚网.202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