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逝世于2007年12月27日(波兰华沙)。作为1950年代“波兰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共拍摄了17部长片,其中包括多部流传影史的经典作品。
作品
这位导演最著名的作品是获得奥斯卡提名的1966年的《法老》以及1961年《天使嫫约安娜》,他凭借该片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奖。此外,《夜行列车》、《旅店》、《总统之死》、《在大西洋会见》也是他的代表作。
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在2001年创作的《君在何处》是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亨利克·显克维支的小说改编的,这也是卡瓦莱罗维奇的最后一部电影。
1987年,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他还曾获得法国索邦神学院(Sorbonne University)和波兰洛兹电影学校(Lodz Film School)的荣誉博士头衔。
导演作品
君在何处(2001)
旅店(1983)
在大西洋会见(1980)
总统之死(1978)
公社(1968)
法老(1966)
天使嫫嫫约安娜(1961)
夜行列车(1959)
大战的真正结束(1957)
公社(1954)
编剧作品
君在何处(2001)
旅店(1983)
在大西洋会见(1980)
总统之死(1978)
公社(1968)
法老(1966)
天使嫫嫫约安娜(1961)
夜行列车(1959)
大战的真正结束(1957)
公社(1954)
作品精选
《君往何处》是波兰文学巨匠亨利克·显克维支的另一部代表作,以历史上著名的暴君罗马帝国皇帝尼禄的时代为背景。剧情梗概:
裴特洛纽斯是一个历史人物,在尼禄当政时期被视为国王的娱乐顾问,得到“风雅大师”的雅号,处处讲究高雅的趣味,享受人生的乐趣。小说中,他尽管经历到人生的空虚和无聊,也当面听到了基督教教义,好友维尼裘斯也多次写信向他传讲,还是不能下定决心来皈依,他不愿意丧失有限的人生乐趣。最后,罗马暴君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要赐他一死,他赶在尼禄赐死之前,和心爱的人一起自杀身亡。他明明知道自己的一生走错了路,但暴君巨大的权力阴影遮蔽了他的双眼,他看不到超越这种权势的力量,看不到正确的方向,最后唯有一死而已。
相比之下,爱情成为引导罗马护民官维尼裘斯归正的重要罗盘。他爱上了一个少女黎吉亚,而这个少女是一个基督徒。起初,他不过想抢夺她来,不过被她的肉体吸引罢了。后来,他抢夺姑娘的计划失败,自己受伤,人家不仅没有追究,反而以德报怨救治了他。他被姑娘的内在品质吸引,被贞洁和真爱所吸引。这时候的他还只是想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受洗入教,但他得到的教导是单单为了基督而爱基督,不可以为了基督之外的目的而利用基督。再后来,暴君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放了大火焚烧了罗马古城,好写出比荷马《伊利亚特》更伟大的史诗来。结果触怒了罗马民众,尼禄不得不嫁祸于基督徒,开始对基督徒残酷虐杀,黎吉亚也被关到了监狱中。
之后,黎吉亚被绑在疯狂的野牛角上冲向赤手空拳的乌尔苏斯,维尼裘斯对尼禄的憎恨和厌恶到达顶点。没想到,乌尔苏斯以惊人的力气拧断了野牛的脖子,维尼裘斯也毅然跳进竞技场,宁死也要和自己心爱的人站在一起。迫于民众的压力,尼禄释放了他们,维尼裘斯和黎吉亚搬离了罗马,他也彻底皈依了基督教。他放弃了一切,但在爱里得回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