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卵管末端稍膨大,其边缘常有蜚蠊目齿。后头,有4条淡色纵纹。产卵管与后腿节等长,端瓣具强刺。

分类地位

针蟋亚科节肢动物门有颚类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直翅目蟋蟀总科蟋蟀科的一个亚科。

形态特征

体小型,后胫节有长而能动的刺,体面被柔毛与黑刺相间,雄虫前翅端网区很小,发音镜后端常有不规则的短脉,分为数小室,有1条斜脉。产卵管末端稍膨大,其边缘常有小强齿。

生活习性

不建洞穴,性喜潮湿,常活动于地面、丛林间、枯叶下,尤其是池塘、水流附近,少数种类能入水游泳。

主要种类

污斑拟针蟋。体长5~7毫米,淡灰褐色,具许多不规则褐色污斑。后头,有4条淡色纵纹。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纹,尾须黑褐色,发音镜不规则,后方有2~3个小室。产卵管与后腿节等长,端瓣具强刺。一年两代,以卵在土中越冬。鸣声为“吱……”单音。寄主:萝卜、白菜、狗尾草等。分布于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河北省;国外在日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