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堡乡因集镇处于圆形山堡而得名,集镇位于利川市东南城郊,是距离市城区最近的一个乡镇。下辖26个行政村,263个村民小组,248省道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到利川站、高速公路出口只有1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面积263平方公里。

元堡乡,利川市辖乡。1949年属城关区,1975年由城关划6个小公社、毛坝区划1个小公社建元堡公社,多为土家族。辖青龙、忠孝、花秋、汉庙、元堡、小塘镇、毛针、兴场、大林、宁南方竹、花坪、牛角、斑鸠水、自生桥、苦草、小竹、冲岩塘、洛阳市、红椿沟、友联、东槽、瑞坪、旧司、桃元、丰富、复兴26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

元堡乡位于利川市城东南9公里处,248省道穿境而过,城市4路公交车直达市区,距沪蓉西高速公路出口仅20分钟车程,交通极为便利,属于典型的城郊型乡镇。我乡所辖国土面积266平方公里,263个村民小组,38000人.多为土家族。。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990.84万元,粮食总产量17153.33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6元。辖区内商贸活动频繁,拥有登记工商户144户。2007年我乡分别被利川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评为“先进平安乡镇”。我乡通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五大支柱产业格局:烟叶、药材、经果、蔬菜、畜牧。经济作物烤烟、茶叶。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元堡乡常住人口数为24743人。

历史沿革

土司时期

元明至清代,元堡乡属湖广施州卫忠孝土司管辖。元代置大奴管勾等洞长官司,属四川省至正十一年(1351),改立忠孝军民府;十五年(1355)改为忠孝军民安抚司。明清时期仍为忠孝安抚司,隶属于施南土司,清雍正十二年(1734)自请改土归流,于是忠孝司地入新设施南府利川市

清代及民国

雍正十三年(1735)建利川县后,今元堡乡为中汛讲让里南四、五保。

1925年利川县划为18区,元堡为二区理智坳。1932年全县划为9区,元堡为九区理智坳。1937年全县划为4区,元堡属第一区署。1939年,黄泥塘和瑞坪成立黄瑞乡。1941年,全县划为16乡,理智乡(辖12保)、黄瑞乡(辖7保)在境内。

新中国

1950年全县设7个区,理智乡与团堡镇为二区,黄瑞乡与毛坝为七区。1951年裁黄瑞乡,设黄泥塘乡;裁理智乡,划为第八区。1952年,全县有13区,元堡属理智区。1957年,理智区并入城关区,为双溪乡元堡大队,1958年为城关公社双溪管理区元堡大队。1975年,以城关的瑞坪、偏嵌、大井、双河市、马桥、杨柳等公社及毛坝区红椿公社组成元堡嘴公社,1984年将黄泥塘公社的丰富、友联、复兴、桃园4村并入元堡区。1986年将马桥、杨柳划入城区街道,于是元堡区下辖6个乡(元堡、偏嵌、双河、瑞坪、桃园、红椿木)、27个村。

1996年置元堡乡,下辖青龙、忠孝、花秋、汉庙、元堡、小塘镇、毛针、兴场、大林、刺竹、花坪、牛角、斑鸠水、自生桥、苦草、小竹、冲岩塘、洛阳市、红椿沟、友联、东槽、瑞坪、旧司、桃元、丰富、复兴26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范围

元堡乡位于利川市城东南,地处东径108.56°至109.09°,北纬°30.06°至30.21°,东与团堡镇交界,南与毛坝镇相连,西与凉雾乡沙溪乡接界,北与东城办事处毗邻。乡政府驻地为元堡村,距市城9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

地形

全乡大部分属于二高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脉绵亘延伸,形成红椿木沟、内坪沟、铁厂沟、大井沟等较大山沟。西南部麻山最高海拔1809米,东部金字山主峰高1767米,最低点在青龙村长河滩1100米。

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1.4℃,7月平均气温22.7℃,年均温12.2℃。

水文

境内主要有忠孝水(又名元堡河),全长20公里。源于金字山西省南麓,西南流经大井沟、茅针坝,再西北流至元堡集镇,在跳河受内坪沟水,再西北经马桥坝,原有明代古桥,碑文曰:“崇祯十二年(1639)春,善士蒋汝相、妻陈姓建”,西流至两会滩注入清江

人口民族

总人口22890人(2017年),全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8000人,是典型的城郊型乡镇。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元堡乡常住人口数为24743人。

经济

概况

元堡乡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201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923万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粮食总产量13535吨;农业总产值18216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38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122元,比上年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13804万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财税收入1295.2万元;累计发展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268家,实现总投入4300万元,总收入130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560人;农村商业银行元堡支行支农贷款达到2100万元,存款余额达到8980万元。

矿产

矿产资源有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赤铁矿褐铁矿大理石等矿藏。其中赤铁矿、褐铁矿主要分布在元堡汉庙铁厂沟一带,地质储量1000万吨。元堡乡的矿产有四方山的煤,马鬃岭黄铁矿、金子山大沟山梁的露天铜矿、铁厂沟的赤铁矿和褐铁矿。这些矿藏都曾在六十年代试采,有的因为政策调整停采下马,铁厂沟铁矿有上下含矿层、上层为侏罗系下流自流井群下部,分布于矿梁子、大街上、矿石含磷成份高,下层为上三叠纪须家河组底部,分布直至马前向斜的四方台、大湾坪、阴孪一带,总储量在元堡辖区就达1000余万吨,矿石含铁量为46%。铁厂沟铁矿清代乾隆中期以来曾多次立炉采矿。

麻山镇的煤矿为无烟煤、烟煤两种。自六七十年代以来陆陆续续都在开采。在理论上,属黄泥塘煤田煤系的浅露区,它从红椿木以北延伸到恩施白果坝边边沿。含煤层厚达0.2-1.1米;我乡偏嵌二台坪是石煤蕴藏丰富的区域,存煤量估计在四百万吨以上,覆盖层较厚。

林业

道地药材资源:元堡气候独特,雨热同期,自然植被丰富,地势“三级”形势明显土地肥沃,PH值含量较高,高山和二高山的山山岭岭是生长天座的良好地域,散生在红椿、偏嵌、桃园丛林中的天麻,如果整合资源把盐麸木党参、贝交叉配置,搞好“野转家生”规模,是高山良好的替代材源。

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红椿木观林海、红椿观云海等自然景观。

境内山峦叠障,林海茫茫,森林覆盖率达到76%,是一个天然的绿色乡镇。麻山、金子山耸立云雾间,鹰嘴岩、八十丈、观音岩、红椿云海等景点点缀其间,以独特的风景妆扮了元堡的青山绿水。

红椿

盛夏是“红椿观海”最迷人的季节,鲜花遍地开,牛羊四处走,果香满山飘。武汉市重庆市及周边城区的游客来到这里,林间徜徉,草地休憩,尽享夏日清凉。这里平均海拨1400米,气候宜人,吸引了不少客人前来度夏。“红椿观海”距利川市城区24公里,位于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循环旅游线上。以森林休闲、观光农业、土家民俗文化展示与体验为主要特色,打造以观云海、观林海、户外体验、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基地。

“红椿观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旅游与体验有机结合。周边集镇和利川城区的不少居民在这里租地种菜,在工作之余体验耕作的乐趣。

农业

面积266.1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2495公顷,水域3.33公顷,林地16626公顷。

元堡烟叶基地单元地处利中盆地,境内山岭纵横、峡谷密布,平均海拔1000米。元堡基地单元是我州“清江源”特色优质品牌烟叶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基本烟田面积4.5万亩,种植面积1.566万亩,收购量4.7万担,属浙江中烟“利群香烟价格表”卷烟品牌原料基地。

旧司黄金梨:旧司村的中心黄金梨基地共有丰产梨园800余亩,梨园基地大部分由旧司村党员示范户和“想得细”志愿服务队成员发展建设起来的,其中党员示范户14户,发展梨园380余亩;志愿服务队成员4人,发展梨园80余亩。2013年梨园已连续挂果5年,累计人均增收20000余元。

风力发电

麻山风电场是利川市齐岳山、寒池之后的第三个风电场。这些耸立在麻山群峰的风力发电机,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生物能源,整齐的风车更是一道风景线,成了旅游的新景观。

旅游

覃氏老屋

覃氏老屋,入选利川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位于茅针坝村。施南土司后裔覃煌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前,正堂匾额悬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齿德兼优”木匾。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四合院式砖木结构,中轴线上有朝门、过厅、正堂及厢房,正堂左侧有三间偏房。均为单檐硬山青灰瓦顶,封火山墙。

曾家老屋

位于汉庙村10组。建于清。坐东南向西北,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建筑一正两厢“撮箕口”式,悬山瓦顶,穿斗式全木结构,四周用青石包砌。是利川市保存较好的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整体保存较好,结构较稳定。

忠孝土司遗址

忠孝土司,初治旧司坝,后迁老司城遗址,再迁至忠孝村。老司城,在汉庙村,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近有汉庙,庙内有石碑3块,分别刻于乾隆十四年(1749)、十八年和民国初年,载忠孝土司改土归流后部分情况。

风洞

位于友联村一组。该洞夏季凉风习习,故名。海拔1700余米,洞口外有天然的巨大水潭。

参考资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