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显秀(502年—571年),男,本名徐颖,字显秀,蔚州忠义郡人,高纬高纬时期太尉

徐显秀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北魏的边镇度过的。北魏末年,徐显秀投靠了尔朱荣,被授予前锋都督、马邑县开国伯、大中大夫的职位。尔朱荣失败后,徐显秀又追随高欢,成为他的亲信。东魏时期,徐显秀历任巡抚将军、银青光禄大夫、直阁将军、帐内正都督、武威郡刺史、新城大都督等职务。又被封为仪同三司、桑干县开国子。高洋高洋天保初年,徐显秀被封为开府,后又担任骠骑将军,从汾州刺史转任肆州刺史。齐武成帝高湛大宁年初(561年),徐显秀被封为武乡县开国伯,出任宜州区刺史,与西魏在前线对峙。后主高纬天统四年(568年)三月,徐显秀被任命为司空,进入朝廷高层;天统五年三月,徐显秀升任太尉,参与统领全国军队。武平二年(571年)正月七日,徐显秀在太原市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岁。同年十一月十七日,他被安葬在晋阳。2002年,徐显秀的墓在迎泽区王家峰村的一处果园里被发现,这一发现被列为“2002年中国文物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人物生平

502年,徐显秀出生。徐显秀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北魏的边镇度过的。他从小便具有侠义精神。北魏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徐显秀投靠了尔朱荣,他英勇善战,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面,因此被授予前锋都督、马邑县开国伯、太中大夫的职位。尔朱荣失败后,徐显秀又追随高欢,成为他的亲信。

东魏时期,徐显秀历任巡抚将军、银青光禄大夫、直阁将军、帐内正都督、武威郡刺史、新城大都督等职务。后来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朔州市诸军事、朔州刺史。由于他作战勇猛,屡建奇功,又被封为仪同三司、桑千县开国子。高洋高洋天保初年,徐显秀被封为开府,后又担任骠骑将军,从汾州刺史转任肆州刺史,朝廷还赐给他平原郡的俸禄,加封特进。他妥善处理当地的民族关系,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因此被赐予平原郡的封地,并被特别提拔为特进,后又担任成州刺史,被封为金门郡开国公。

齐武成帝高湛大宁年初(561年),徐显秀被封为武乡县开国伯,出任宜州区刺史,与西魏在前线对峙。在河清三年(564年)的洛阳保卫战中,面对敌众我寡的局势,徐显秀跃马挥剑,独自奋勇杀敌,最终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军,解救了危城之急,被封为武安王。后来徐显秀又担任徐州市刺史、大行台尚书右仆射。后主高纬天统四年(568年)三月,徐显秀被任命为司空,进入朝廷高层;天统五年三月,徐显秀升任太尉,参与统领全国军队。武平二年(571年)正月七日,徐显秀在太原市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岁。皇帝下诏追赠他为使持节都督冀、瀛、沧、赵、齐、济、汾七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太保、尚书令,并用太牢之礼进行祭祀。同年十一月十七日,他被安葬在晋阳。

2002年,徐显秀的墓在迎泽区王家峰村的一处果园里被发现,这一发现被列为“2002年中国文物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徐显秀的墓葬中有中国保存得最好的北齐时期的壁画。壁画上画了一张黑褐色的大床,床的前边有三条腿,腿和腿之间还有壶门样式的装饰。床的上面靠后位置放了屏风。墓主和他的夫人正坐在床上,他们中间摆满了各种吃的和餐具,可以看出床很宽敞。床的上面还有一个像倒扣的斗一样的大型帐子。

个人生活

徐显秀的远祖起源于淮河沂河流域,后来在齐国鲁国兴盛起来。

家庭关系

后世影响

徐显秀墓

徐显秀墓位于太原市郊庄乡王家峰村,属北齐时期。2001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发掘。此墓为平面接近方形的砖室墓,结构复杂,包括斜坡墓道、土顶过洞、天井、砖券甬道及墓室等,墓室壁画分为上下两层。墓室约6米见方,圆形的穿窿顶上,繁星点点,星座之下,朵朵莲花点级其间。总长31米,深达8.1米。甬道内装有浮雕石门,墓室为砖砌弧边方形,面积约36平方米,西侧设有长方形棺床。墓道两壁、门扉及墓室四壁均绘有彩色壁画,总面积超过330平方米,描绘人物200余个,以及众多仪仗、兵器乐器和生活物品,物体形象与现实等大。正对墓门的墓室北壁,是一幅“坐帐宴饮图”。图中,仆役侍从、乐舞百戏簇拥着雍容华贵的墓主夫妇坐于帐中榻上,二人面前摆满了五谷杂粮与美味佳肴。墓室两侧,壁画中旌旗随风飘扬,士兵前呼后拥,仪仗队浩浩荡荡。西壁描绘的是墓主人准备出行的场面:青罗伞盖之下,一匹枣红骏马整装待发,马颈间挂着的缨子上装饰着忍冬与联珠纹图案,与大夏(即今阿富汗地区)出土的器物极为相似。马鞍上所盖的织锦图案,则是典型的波斯风格。骏马旁,一群人相随,其中两位鹰鼻鹞眼、留着络腮胡子,相貌与汉族迥异,看上去像是西域人。

北齐壁画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中,发现了当时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北齐时代壁画。这些壁画所绘人物基本与真人同高。正面北壁壁画中,墓主夫人雍容华贵,手端漆杯静坐于帷帐之上的榻上。两人面前摆满了各式器皿。两个侍女头梳双鬟,身穿饰以圈状联珠纹的红色长裙,外披窄袖衫,手捧漆杯,恭恭敬敬地立于帐前两侧。帷帐外两侧前排是一支8人乐队,右边4名男乐伎分别演奏琵琶、五弦、曲项琵琶和笛子;左边4名女乐伎分别演奏响板箜篌、笙和另一种琵琶。西壁描绘的是墓主人准备出行的场面,青罗伞盖下一匹枣红骏马整装待发。东壁则是墓主夫人即将出行的场面,羽葆华盖之下,一辆顶饰华丽的牛车显得富丽堂皇。南壁墓门上方绘有一朵硕大莲花,两只威猛的神兽头朝下凌空飞翔。承道内,是执鞭佩剑站立的仪卫,而墓室外则是静静等待的仪仗队。壁画保存状况良好,对了解当时墓室壁画的绘制技法及绘画艺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绘画史研究价值重大。墓葬中还有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内容,如壁画中的域外人物形象、出土的嵌宝石戒指等,为民族融合及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该项目被评为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相关研究论著有郎保利、渠川福的《试论北齐徐显秀墓的祆教文化因素》、常一民的《北齐徐显秀墓发掘记》、杨才玉的《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西壁仪仗场面》等。

嵌蓝宝石金戒指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中还出土了一枚嵌蓝宝石金戒指。这枚戒指上刻有持矛与盾的小人形象(现藏于山西博物院),专家推测为墓主生前所佩戴。这枚嵌蓝宝石金戒指工艺繁复,由黄金戒托、戒指环与蓝宝石戒面组合而成。宝石戒面镶嵌于黄金戒托正中,戒托与戒指环均为黄金打造。戒戒指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带纹饰的指环,另一部分为托置蓝宝石的戒托。指环靠近戒托的披肩部分较粗,最细处位于戒托正对面。戒指环在靠近戒托的两端各铸有三分之一的纹饰,纹饰为一种似龙非龙、似狮非狮的怪兽首。从侧面观察,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双耳尖耸,紧贴向后,双目圆睁,口露獠牙,颈部似鳞甲又似鬃毛,整体造型凶猛异常。两兽鼻口与戒托相接,前粗后细,前部有纹饰,后部为素面。这种造型在中国内地传统艺术中极罕见,显然与中亚、西亚艺术有深厚渊源。戒指的椭圆形戒面上阴刻一个人物图案,因光线作用,仿佛浮雕于宝石之上。图案中的人物头戴近似狮头的兽首形头盔,脸庞窄长,深目高鼻,短发。他身穿紧身圆领半袖衫与紧身裤,脚蹬皮靴。两臂上弯,双手倒提着装饰精美的杖形器。右手所握较短,上为尖状,下为圆球形,圆球形处并列有两排短横状物。左手所握较长,上为圆球形,下为尖状,近尖处分左右有两根倒立尖锥状物,下端形似锚或箭镞。该人物呈立像,膀宽腰细,身体略向左侧,头向右扭回。两腿一前一后,后腿提起,似在舞蹈或举行特殊祭祀仪式,颇具古埃及正面律特征。尤其是双手所持之物,既似权杖,又似法杖。无论如何,戒指图案中的人物造型、衣饰以及戒指上的联珠纹、两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相对之形,均非中原传统式样,显然源自西域。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出土的嵌宝石金戒指戒面上,刻画着一位胡人形象。有学者指出,这位人物形象可能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有所关联。单从图案中人物的狮首形头盔与手持的杖形器来看,其特征与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赫拉克利斯颇为相似,后者常以狮头为头盔或身披狮皮,手持野橄榄木制的有刺棍棒。然而,若观察人物手中所持的权杖与铁蒺藜骨朵特征,又与公元前希腊国王巴克特里亚王国银币上的形象特征相吻合。该银币上的神祇头戴异型头盔,一手持权杖,一手持上下布满尖刺的棒子。戒指中的人物头部与赫拉克利斯的狮首型头盔相似,人物以正侧面呈现,且手中所持的棍棒与象征神灵的法杖,亦与巴克特里亚银币肖像中的手持之物相似。不论这位人物究竟是哪位神祇,他都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有所联系,进而暗示了该戒指的制造年代较早。若此推断成立,则该戒指将成为希腊文明传至中亚,与粟特艺术结合后,继续向东传播的实证。其戒面所蕴含的寓意,或许与英雄崇拜、神祇崇拜有关,甚至可能隐藏着更为深远的含义。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文学书籍

徐显秀在正史中没有传记,但在《北齐书》《隋书》和《资治通鉴》中有一些零星的记载。

其中,《北齐书·后主纪》记载,天统四年,开府仪同三司徐显秀为同空。

《北齐书卷八帝纪第八》记载,天统五年三月丁酉,任命司空徐显秀为太尉,同时任命并省尚书令类定远为司空。

《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记载,元少从小聪明伶俐,十六岁时,被齐国司徒徐显秀引荐为参军

参考资料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陆贞传奇.猫眼电影.2024-09-02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