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 ,又名自强 ,杭州市人 ,1943年生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荣获第十三届布尔诺国际绘画、设计艺术双年展特别奖。多次获国家级美术奖 ,其作品多次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收藏。分别在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等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专著有:《吴声人物画技法》、《吴声画集》、《诗画缘》、《吴声古诗词画意》、《唐人诗意百图》、《吴声人物画精品选》、《吴声山水作品选》等十余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今艺社社员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浙江画院、西书画院特聘画师、杭州画院画师、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杭州市西湖国画艺术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
艺术年表
1958年,进东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国画学习班,师从周昌谷、李震坚丶黄曦学习人物画。
1959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1964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
1970年,分配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编辑。
1979年,作品《考证》获全国第五届美展三等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4年,作品《长恨歌诗意图》获全国第六届美展铜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年,调入杭州画院。
1988年,作品《钟馗梦痕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北京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获三等奖。
1988年,作品《西湖诗意百图》获第十三届布尔诺国际绘画、设计艺术双年展特别奖。
1988年,以中国美术家身份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展”开幕式,作品《东坡诗意》、《林诗意》参展。
1989年,在德国柏林举办“中国书画艺术五人展”。
1990年1月,在日本举办“吴声画展”。
1990年5月,在台北市举办“吴声诗意画展”。
1990年5月,15幅作品在温哥华“印象画廊”展出,并在《发现》画刊上发表作品及介绍文章。
1990年7月,4幅诗意画入选日本东京“中国现代绘画巨匠展”,受到日本《读卖新闻》的好评。
1991年10月,在台南社教馆举办“吴声诗意画展”,并出版《吴声画集》。
1992年3月,在台北出版画册型技法书《吴声人物画技法》。
1993年6月,在新加坡举办“吴声水墨画展”。
1994年,出版大12开个人画集《艺术的风采》。
1995年,作品参加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举办的“中国大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画家8人水墨精品展”。
1995年12月,在杭州画院举办“吴声画展”暨“吴声作品学术研讨会”。
1996年6月,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工笔人物画十人展”,作品《簪花图》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1997年6月,由朵云轩出版大十二开《吴声画集》。
1997年10月,巨幅作品《东坡西湖赏月图》为杭州苏东坡纪念馆收藏,并被印制成邮品收入纪念邮品珍藏册。
1998年7月,二十六幅词意画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画册《唐宋词三百首》发表。
1999年7月,《唐人诗意》四幅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9年8月,《三彩系列》等十幅作品入选深圳画院交流展。
2000年,十三幅工笔重彩画出版个人台历画册。
2001年,诗意画《长恨歌》、《琵琶行》由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八开画册。
2002年1月,《吴声古诗词画意》由天津杨柳青画出版社出版八开画册。
2002年11月,《诗画缘--吴声古代诗意画欣赏》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大十六画册。
2003年6月,六十幅精选“西湖区诗意画欣赏”由西湖博览会和杭州邮票公司出版大十六开纪念邮品珍藏册。
2003年11月,在杭州唐云艺术馆举办“吴声西湖诗意画展”。
2004年5月,在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吴声画展”。
2004年10月,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外围展“中韩文人画展”。
2005年5月,应邀赴韩国参加第二回“中韩文人画展”。
2005年6月,“吴声诗意画作品展”在嘉兴市蒲华美术馆展出。
2005年9月,“吴声中国佛教人物画展”在平湖市弘一法师纪念馆展出。
2005年12月,参加新加坡“杭州画院作品展” 。
2006年3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琵琶行诗意画》画册。
2006年4月,在杭州画院展示交流中心举办《吴声作品展》。
2006年9月,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大型 《中国艺术展》,八幅作品参展。
2006年10月,四幅作品参加纽约“2006当代中国绘画艺术提名展”。
2006年12月,出版《聚焦浙江•中国当代杰出老前辈二十家作品集》—吴声个人画集。
2007年1月,《辛弃疾稼轩词写意》画册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7年11月,赴港参加“中国百位老画家香港特别行政区画展”并出版画册。
2008年5月,在西湖国画艺术研究院举办“吴声重彩作品画展”。
2009年5月,参加西泠书画院成立三十周年书画作品展并版画册。
2009年11月,参加“东南佛国-杭州佛教书画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香港等地巡回展岀。
2010年6月,参加国际美术交流展在上海陆俨少艺术院展岀并岀版画册。
2010年7月,外文版诗意画册《長恨歌》《琵琶行》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岀版。
2011年6月,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中国当代国画名家展》并出版画集。
2011年7月,绢本工笔重彩《西厢记》八开宣纸线装珍藏本由北京三希堂藏书出版。
2011年10月,两幅作品参加“杭州市国际美术家联谊联展”并出版画集。
2011年12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十二开《唐人诗意百图》线装本。
2012年7月,参加“全国著名画家画杭州作品展”并出八开大型画册《钱塘自古繁华》。
2012年8月,赴吉尔吉斯斯坦参加“中国当代国画名家展”并出版画集。
2012年8月,在杭州灵隐灵运斋举办“佛心禅意--吴声佛教人物画展”。
2012年11月,浙江省文史馆出版《吴声画集》。
2013年2月,在杭州胡雪岩故居举办“吴声画展”。
2013年7月,作品“静思图”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精品收藏展,为浙江美术馆收藏并出八开画册。
2014年12月,赴巴西圣保罗参加省文史研究馆举办的“中国书画作品展”。
2017年5月,两幅参加北京“承古开新•六祖禅理”中国画大展。
2017 年11月,由浙江省文史馆主办的"吴声中国画艺术展"在杭州夏赛丽美术馆展出并出版个人画册。
2018年7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西厢记》彩绘本画册。
2019年7月,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吴声作品精选》人物画篇。
2019年10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長恨歌》彩绘本画册。
2020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吴声山水作品选》。
作品评价
博采众长 自然天成
文/吴声
中国人物画要走向现代,首先要从本质上扬弃那种“素描加水墨”、“速写加水墨”的旧模式,破除那种只注重写生描摹的旧教规,努力寻求新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目前,工笔重彩人物画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工笔重彩人物画以历史悠久、表现手法严谨细腻、色彩变化丰富见长,但它也容易造成纤弱而缺乏力度的情形。从中国画的“似与不似”这一审美层面上来看,工笔和意笔一样,都需注重“神似”、“画意”,用的都是形简意、象征的手法来表现自我和画境。它们均可采取广泛的借鉴,如可先从研究明清陈洪绶、任伯年着手,领悟人物画的造型特色、用笔用墨的功力;再学唐宋的张萱、周肪及孙位、李公麟的人物表现手法及画风;当然还要上追远古的岩画、研究战国时代的帛画、汉代的石刻、画像砖那种充满张力的框架结构以及晋代顾恺之的高古游丝线描;汲取汉唐壁画、墓画那种富有浪漫的想象、历史感和残缺美等,然后融合西方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进一步探索点、线、面,节奏、色彩等形式美和一切绘画艺术的新语言新元素,从而产生既有东方神韵,又有现代元素的强烈艺术个性的多元化的新画派来。
中国画重“意”,故需有“游目骋怀”的意念。即作画时需有一种“有意和无意之间”的心境,所谓“无意”,就是不刻意,随机生变。不经意才自然,作画如果先反复起草稿,一味地求真实求完整,就容易忽视作品的神韵和自我意趣的表达。工笔重彩人物画也可用写意的方法来创作,以少胜多,讲究虚处,留给人想象的空间。明代董其昌有“拥烛作画,正如隔帘看花、意在远近之间”之语。无雕琢痕、自然天成,这样作出来的画才有神韵和意趣,达到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感人的艺术效果。当然看似随意、率性,其实也常常需要苦心经营,“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大胆地落笔,泼彩泼墨、一气呵成,追求的是一种墨彩特有的韵味、一种大格局、一种松灵之感,然后再进一步收拾,意匠构成、随机应变,使画面经得起推敲,以达到“笔道所至,顺乎自然”。
“胸无成竹”,用潜意识作画也是一种玩法。这种来自东方文化的“道”,即有着随意的临池的心态,这种特有的创作思维和审美特性,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有着先天的自觉。历代有不少的范例:“宋迪作画,先以绢素张败壁,取其隐现凹凸之势……”用泼彩泼墨所得到的偶然的肌理形迹,墨彩晕合所造就的偶然美,给画家一种灵感,一种想象、构成,从而使之成为自己真性情的流露,这样往往能得到别出心裁、饶有趣味之作。
吴声诗意画展序
文/王伯敏
海之大,谓之大海;山之高,谓之高山,人们俯仰之时,都以其高大而歌诗不已。美术之作,有厚、重、拙、大者,亦为人们称颂。吴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自具风貌,多次获国内外美术奖,蜚声遐迩,平时落笔爽利,沉思则往往移时,所画“拙而生趣”。画之拙,犹如玉中之
璞,含而不露。但丁·阿利吉耶里梦中诗,谓火花凝固,美似珊瑚,他把这枝珊瑚说成“拙的美”。吴声之画,若以味喻之,甜中还带有辛,其佳处即在于辛。
顷者,吴声正默默地在艺林中前进,晴和天气,他走得快些,遇风霜雨雪,他仍然坚韧不懈地朝前走、走。他有很大潜力,在诗意画方面,正如评之者云:不可不注意到吴声。诚中肯之言,是谓之序。
自南宋来
文/于水
一、
西湖的傍晚,游客散去,忙了一天的小鸟们归巢,准备洗洗睡了,它们万没想到,有一个扛着“长枪短炮”的人,早已隐藏在竹林里,瞄准着它们的一举一动,好在鸟类对保护隐私不感兴趣,否则得有多少“艳照门”的官司要打。这个“狙击手”就是吴声,他不是一个专业摄影师而是画家。当我翻看这些图片的时候,还是被深深震撼了,他怎么能拍出宋人花鸟的感觉来,仿佛小鸟们是从宋代一直活过来的某某千岁。
当然,吴声玩摄影只是满足他对技术的好奇。二十年前他就摆弄电脑,从386到486再到今天的ipad3,绝对是电脑高手。像他这样的画家还有胡永凯、杨春华、林海钟
等,整天背着沉重的单反,满口技术数据,我称他们为热爱技术型的画家。可能他们上辈子都是科学院的院士。最过分的还是意大利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画出《蒙娜丽莎》,居然还搞出科学发明,留下了无数复杂的机器设计图纸,技术玩到了极致,画画也没有耽误。玩技术能助力绘画并能出传世之作,这是个理论课题有待研究。吴声的画里确有不少从摄影和电脑里提取的灵感。我比较怕麻烦,连一本傻瓜相机的说明书都没读完过。比比他们,还真有些惭愧。
我和吴声泡两杯龙井坐在西湖边上,吴声话不多,照相设备放在茶桌上,他的眼神好像放的很远,可能到了苏堤。跟技术型人才吃茶,你永远都不能期待像朱新建那样井喷式的聊天,就当对面坐的是陈景润,由着他思绪随便飞会儿吧。
二、
赵构到杭州市建立南宋,总算保住了老赵家的香火。北宋灭亡,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而言,是一场悲剧。但从文化角度看,南宋无疑把杭州投到了文化大缸里淹了一下,使这里土地有了回甘,使这里的人民一出生就带着诗意。这也许是吴声一直都在创作诗意画的地理原因吧。
吴声出生、成长、读书、画画都在杭州,居于西湖边上的竹林里,一日三餐鱼虾白饭,诗意的栖居给了他诗意的内心质地,他一出笔一落墨,便是吴文英的婉约,周昉的传承及马远、梁楷、刘松年的意境。若套一身宋服,那就是南宋之乎者也的一相公。
生活、画画都在诗的意境里,这是杭州市画家独有的福分,大致也算是沾了南宋的光。
三、
30年前,吴声跟我说:“巧了,咱俩都属羊。”我比他小一轮。中国人一出生就有十二只动物等着你的归属,而且不能挑捡。别小看这属龙还是属猪,一生都会有该动物的某种暗示追随着你。
吴声高高的个子却不尚武,一直都很温和,走路慢慢悠悠的,别人惹他也不急,欺负他也不发火,一副南宋君子的样式。五十岁以后还蓄了山羊胡子,仿佛很中意属羊的样子。他很踏实,特别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读书画画玩技术设备,对外面的世界之变迁毫不在意,因此,他的绘画坚定的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并终有所成。
吴声是我做人做事的榜样,当我要发火的时候,我就想,咱属羊,怎能像老虎一样咆哮;当我要与人较劲的时候,我就想,羊若像牛一样倔,肯定不合适。画家中有不少属羊的,比如田黎明、范扬等等,同吴声一样都是善良温和的谦谦君子,面带宋人气象,画风也中正文气,都是有智慧的好画家,可以成为属相影响人生影响艺术的佐证。
吴声发来他的近照,把我看笑了,胡子都花白了,更有属羊的风采了。在属羊的中国画家中,吴声是一个难得的典范。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