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号潜艇(英文名USS Minnesota,代号SSN-783),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与通用动力电船公司(GDEB)共同打造,是美国海军“弗吉尼亚”级潜艇的第十艘,在浅水区具备强大的机动性,并为特种作战提供了足够空间以搭载特战队员和装备,每艘造价约为26亿美元。
“弗吉尼亚”级潜艇是美国专为后冷战时期设计的。明尼苏达州号潜艇于2008年2月开始建造,完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建造。2011年5月,龙骨铺设完成。2012年10月27日,该艇被命名为明尼苏达号。同年11月,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下水。2013年9月7日,美国海军在诺福克海军基地为其第10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明尼苏达号(SSN783)举行了入役仪式。明尼苏达号服役后一直以珍珠港为母港。2024年11月26日,明尼苏达号核潜艇部署到位于关岛的美国阿普拉海军基地。
明尼苏达号潜艇长115米,艇宽10.4米,能容纳134名船员,潜航速度为25节。其具有更强的隐身能力,能够提供美国海军保持海底霸权所需的能力,可以进行反潜战、反水面舰战、打击作战、特种作战。
历史沿革
研发背景
美苏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失去了昔日大洋深处的对手——苏联核潜艇,美国海军随即调整了攻击型核潜艇的使命任务,将应对局部战争、由海对陆打击、近海侦察反潜、支援特种作战'护航航空母舰编队等作为主要任务,这一转变使得美国海军对攻击型核潜艇的设计理念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倾斜,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潜艇就是这一思想转变的直接产物。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潜艇产生的另一个动因是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每艘约30亿美元的高昂价格受到美国各界猛烈抨击,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要求尽快中止这项耗资巨大的建造计划。美国海军不得不寻求海狼级低成本的替代方案,为此该型核潜艇在性能上做了一些妥协,放弃了单纯追求大潜深、高航速、强调远洋作战能力等设计思想,转而加强了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后所需的近海多任务作战能力。“弗吉尼亚”级潜艇在此背景下产生。
设计理念
“弗吉尼亚”级从立项伊始,就要求具备价格低廉、性能先进、任务全面等特点,这也延续和保持了美国海军“确保技术优势、体现实用效能、维持整体规模”的一贯作风。同时,作为兼顾近海和远海作战需求的综合型潜艇,美国海军在“弗吉尼亚”级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螺旋式发展理念。在该艇研发期间,设计团队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图板作业,也不再搭建陆上缩比或同比模型,而是完全采用IBM和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式数字设计系统来进行具体设计,有效提高了潜艇各舱段模块化水平,该艇在服役期间可以通过更换任务模块来进行升级改造和任务扩展。
建造沿革
明尼苏达号完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建造的潜艇。由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的分支——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与通用动力电船公司(GDEB)共同打造,2008年2月开始建造,2011年5月铺设龙骨。
2012年10月27日,在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纽波特纽斯船厂,美国海军为其最新潜艇SSN783举行命名仪式,命名为明尼苏达号。同年11月,美国海军第十艘“弗吉尼亚”级潜艇“明尼苏达州”(USSMinnesotaSSN783)号在亨廷顿英戈尔斯工业公司(HII)下属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下水。该潜艇的建造工作当时已完成了92%,建造进度比计划约提前了一年,所用的建造工时约为600000小时,比同级前几艘潜艇少。在下水之后,该艇将进行最后的舾装和测试工作。
服役历程
2013年9月7日,美国海军在诺福克海军基地为其第10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明尼苏达号(SSN783)举行了入役仪式。
后续发展
2016年3月,明尼苏达号完成海试后,检修人员发现其推进系统的部分管材质量不达标,难以接入系统,导致提前交付省下来的时间将被全部浪费,整个项目面临延期。
2024年7月,美国军队宣布明尼苏达号在夏威夷完成了长达两年多的维护,重新开始海试。
技术特点
外形
明尼苏达号采用长宽比更大的细长艇型,有效减小了排水量,提升了机动性和浅水区的灵活性。艇艇艄声呐的后方装备有12个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筒,在指挥室围壳前端艇身两侧,导弹垂直发射筒后部区域还装备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桅杆采用最新型的光电桅杆,其最大特点是无需穿透耐压壳体,这对潜艇最大限度地减少耐压壳体开口数量的要求极为有利,大幅增加了核潜艇的总体结构强度和安全性,潜艇内部的操控室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于艇内任何一层,艇内空间灵活性大幅提升。尾舵采用十字形布局,艇尾配备泵推进装置,可以提高推进效率,降低推进品噪声。
电子系统
明尼苏达号采用AN/BVS-1型光电集成桅杆,该桅杆改变了传统的升降式潜望镜。其优点在于最大化地减少了耐压壳体上的开孔数量,一方面增强了潜艇的整体强度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从艇内指挥室布置的角度,不必再局限于潜望镜的位置,可以布置在指挥舱任意一层的隔层甲板上,这为合理布置设备、有效利用空间带来了极大便利。光电桅杆的使用实现了可编程快速操控和电子成像观察,拓展了目标信息采集的频谱范围,而不再局限于目力所及,同时,桅杆上还集成了电子支援设备阵列,这些都有效提升了“弗吉尼亚”级的电子战和侦察能力。此外,光电桅杆实现了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360°全方位目标探测和信息收集,较传统潜望镜而言,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明尼苏达号采用的AN/BQS-24型高频主动声纳安装于指挥台围壳前部和艇艏底部,主要通过发射高频声信号探测水下或冰下的水雷和其它障碍物,由于具有较远的探测距离和较强的方位分辨能力,使得该声纳的探测概率较高,虚警概率较小。在支援特种作战行动时,无人潜航器的航行、特种作战人员在前沿海域进行部署等任务都可依赖于其提供的海底地形图,极大降低了潜在风险。
明尼苏达号采用的AN/BQQ-10(V)综合声纳系统包括AN/BQS-24型高频主动声纳、AN/BQS-13脱氧核糖核酸型艇艏球形声纳、AN/BQG-5型舷侧宽孔径声纳、拖曳声纳等。艇艏球形声纳主要以主动方式工作,具有多目标跟踪能力;通过采用频带和窄带2种信号处理方法,极大提高了被动探测能力,同时模块化结构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高度数字化。
舷侧宽孔径声纳在两舷各有3个大型子阵,工作于低频段的声纳具有良好的水平和垂直指向性,可以很好地抑制流噪声,因而探测距离较远,并且具有很高的方位精度输出,可为作战系统提供远距离目标运动分析。
拖曳声纳基阵分为粗线阵和细线阵2种,2者都可用于潜艇的警戒探测,粗线阵存放于沿艇体纵长方向的艇壳导管中,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比细线阵更低的流噪声,提高了核潜艇在复杂滨海环境下的反潜战和避免水下碰撞的能力;细线阵优化了声学性能和传感器定位系统,改进了甚低频性能和较高航速下的探测性能,因此细线阵的综合探测性能要优于粗线阵。艇载声纳传感器系统可以采集到从深海到浅水区内较大范围的水声信息,拓展了声纳系统的工作范围,同时这些水声信息通过数据总线传输到中心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整合,新数据可以通过数据通信系统与其他联合作战平台共享,并提供整个水声环境的实时态势。
动力系统
明尼苏达号的动力系统包括S9G型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9.84兆瓦,单轴,泵喷推进,1台辅助水下推进电机。
武器装备
导弹
明尼苏达号艇艄声纳的后方装备有12个MK-45型潜用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筒,可发射潜射BGM-109巡航导弹,射程约2500千米,能够对陆地纵深目标实施打击,并可以加装对地攻击导弹——ALAM。
鱼雷
明尼苏达号指挥室围壳前端艇身两侧,导弹垂直发射筒后部区域还装备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够用于发射MK-48型鱼雷、“AGM-84反舰导弹”型反舰导弹,布放Mk-67/Mk-60“捕食者”水雷或其他新型水雷,还能够发射与回收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有报道称,其鱼雷发射管还能发射可遥控的无人侦察机。
特种作战舱口及运载器
明尼苏达号特种作战舱口及外部运载器的配置拓展了特种作战人员的行动范围和作战效率,使得以往无法实现的一些较大规模的特种作战行动成为可能。艇载特种作战设备为特种作战人员提供了行动平台,而在以人力实施特种作战任务的传统基础上,逐渐融入了情报监视与侦察的职能。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母艇与任务组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传输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是特种作战规模较以往有了质的变化,从原先的2人到“弗吉尼亚”级的9人,这得益于核潜艇上专设的特种作战人员输送艇对接舱、特种作战装备储存舱和“先进海豹输送系统”等。
隐身能力
明尼苏达号潜艇隐身能力非常强,静音能力延续了海狼级的超高水平,其减振降噪技术特点包括:一是采用外光顺拉长水滴线型艇体外型设计,降低水流噪声;二是在主机舱采用浮筏式减震的整体模块设计;三是艇体外部敷设聚氨酯整体浇筑式消声瓦;四是采用新型泵喷推进器;五是全艇各处总共设有600个噪声/振动侦测器。此外,为了降低引爆磁感应引信水雷的概率,该艇还使用了消磁技术。
性能参数
服役动态
明尼苏达州”号是第10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于2013年服役以来一直以珍珠港为母港。2024年11月26日,明尼苏达号攻击核潜艇部署到位于关岛的美国阿普拉海军基地。
相关评价
明尼苏达号的性能出众,性价比很高,但也绝不廉价。相比“海狼级”核潜艇,明尼苏达号核潜艇性能有增有减,但不是“缩水”。部分性能指标的调整完全适应美国海军新的作战需求。明尼苏达号核潜艇34节的航速和488米的潜深,优势明显。一些关键设备,例如全新的光电桅杆、一体化舱筏减振、浅水作战能力、武器配备等,比“海狼级”核潜艇更全面、更先进,也更有时代特色。因此,可以说明尼苏达号核潜艇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相关事件
2024年11月26日,美国海军明尼苏达号核潜艇抵达美国关岛海军基地。美国海军学会网站称,这标志着“弗吉尼亚”级核攻击潜艇首次前沿部署到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要地。美国《星条旗报》则宣称,关岛靠近南海,因此一旦中美冲突,关岛将成为关键枢纽。第15潜艇中队指挥官在新闻稿中称,“明尼苏达号”潜艇的存在“将增强我们的作战能力,并进一步加强在整个‘印太’地区的威慑力度”。这是“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首次以关岛为部署基地,但并非首次访问关岛。在此之前,美国先进核潜艇在“印太”地区的活动早已经常态化。今年9月,“弗吉尼亚”级“佛蒙特州”号攻击核潜艇曾公开访问釜山广域市基地。10月上旬,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首艇“海狼”号抵达日本横须贺基地。上述一系列举动,足以证明美国核潜艇在中国周边海域非常活跃。如今,更多美国先进核潜艇从夏威夷转到关岛基地后,这将使其“矛尖”逼近中国的距离缩短数千公里。
参考资料
美国海军“明尼苏达”号潜艇下水.商洛之窗.2024-11-29
美最新攻击核潜艇“明尼苏达”号正式服役.中国新闻网.2024-11-29
中国周边,首次!美国海军最现代化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来了.新浪网.2024-11-29
美国海军第10艘“弗吉尼亚”级潜艇开始服役.环球网.2024-11-29
9CaKrnQgTuZ作者:刘昆mil.huanqiu.com zh-Hans gallery美军第10艘新攻击核潜艇艇海试5秒 /e3pmh1dm8/e3pn6f3oh
美最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交付命名为明尼苏达号.环球网.2024-11-29
美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被曝劣质管材 恐全面延期.南都晨报.2024-11-29
美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被曝劣质管材 恐全面延期.中国新闻网.2024-11-29
美军罕见“秀”核潜艇装填“战斧”导弹 位置在关岛几个意思?.深圳卫视军情直播间.2024-11-29
首次!美军“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首次部署到关岛基地 .观察者网.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