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霍尔(英语:Jeffrey Connor Hall,1945年5月3日—),出生于布鲁克林区,美国遗传学家。于1971年获得西雅图美国华盛顿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1974年成为布兰迪斯大学教员。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钟的遗传机制,1984年他和迈克尔·罗斯巴殊的研究小组克隆了果蝇的周期基因,这个基因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他们还揭示出该基因所编码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随昼夜节律而变化。霍尔的这些贡献为他赢得了多项荣誉,包括2013年的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以及2017年与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共同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生平
霍尔出生于布鲁克林区,其父是美联社记者,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工作,母亲是一名教师。霍尔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就是在那儿的市郊度过。他的父亲 Joseph W. Hall影响他极深,并鼓励他阅读报纸上的近期事件。他在中学时代成绩不错,但并非特异。1963年进入艾姆赫斯特学院 Amherst College ,本打算学医,后发现他的兴趣在生物学。为了获得正式研究经验,师从一位果蝇遗传学家菲利普·艾夫斯 Philip Ives。艾夫斯教导霍尔要爱这些小生物,他在其下花了一年做分析影响果蝇重组和诱导染色体易位的化学诱变剂的实验,认识到自己对基础生物学更感兴趣。实验的结果不错,1967年他被推荐进入西雅图美国华盛顿大学继续果蝇遗传学的研究。
1971年获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后,霍尔于1974年成为布兰代斯大学教员,并于1986年晋升为教授。他于2001年被选入美国艺术与科学院,2003年被选入美国国家科学院并获美国遗传学会勋章。2002年开始,霍尔在缅因大学教授生物学,2004到2012年兼任教授。在一次造访了南北战争的战场之后,他对历史的兴趣激增,并于2003年出版过一本关于葛底斯堡战役的专书。
主要贡献
杰弗里·霍尔主要针对果蝇高级行为的行为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神经遗传学、分子神经生物学进行研究。他和同事研究了果蝇的神经系统功能,他们的许多方法涉及行为的遗传研究,并通过对某些行为突变所定义的基因进行分子操作来增强,这些研究集中在两个领域:求偶的分子神经遗传学和生物节律的分子神经遗传学;他与合作者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据2023年12月AMiner平台数据,杰弗里·霍尔在《自然》《科学》《细胞》《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BMC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发展趋势》《神经科学杂志》《昆虫生理学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被引16400余次,H-Index:57。
杰弗里·霍尔在布兰代斯大学教授“神经遗传学”课程,他还在历史系教授一门关于葛底斯堡战役的课程。
杰弗里·霍尔于2003年出版了一本关于葛底斯堡战役的教科书。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杰弗里·霍尔是一位才华横溢、不安分的科学家,他通过遗传学的清晰视角预见了发育中的问题。(遗传学家杰拉尔德·芬克(Gerald Fink)评)
杰弗里·霍尔和他的同事们的非凡工作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增强人们对各种生物有机体的了解也有巨大的影响。(美国华盛顿大学时任校长安娜·玛丽·考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