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岳型旅游胜地,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殊荣于一身。

西海大峡谷将白云景区、松谷景区和北海景区连成一体,由黄山管委会开发而成。西海大峡谷又称“白云谷”,全长约15公里,位于黄山风景区西部。峡谷内山峰峻峭,壁立千仞,沟壑纵横,奇峰林立,清泉潺潺,集雄、奇、险、峻、幽于一体,是黄山风景区中景色最为秀丽深的部分。

黄山西海大峡谷是黄山风景区历经数年,在丹霞站(俗称二索上站)下方的群峰中开辟的新景区。此谷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峰怪石环绕而成。自钓桥庵至排云亭下,全长约15公里。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湿润性季风气候。

景区的主要景点有三河口飞瀑、钓桥庵、光明顶等。2024年3月14日,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发布公告,称黄山风景区将于3月16日恢复开放西海大峡谷区域。

命名

西海大峡谷,因谷中有白云溪,故称“白云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黄山西海大峡谷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区西部。西海群峰中,北起西海排云亭,南至白云景区步仙桥,景区总面积约16.5平方公里。

气候

黄山西海大峡谷处的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降水多集中于5-8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地形地貌

黄山西海大峡谷所处的黄山景区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历史沿革

为将白云景区、松谷景区和北海景区联为一体,黄山管委会经过数年的努力,在丹霞站(俗称二索上站)下方的群峰之中开发出的新景区-西海大峡谷。201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黄山西海大峡谷实行最大容量控制,每天接待游客不超过8000人,客流高峰时段,采取限流、分流措施,减少大峡谷瞬时容量,确保旅游安全。2023年9月5日,西海大峡谷游步道安全检修工作提前完成随即恢复开放西海大峡谷景点。2023年11月20日,因索道年检期间(2023年11月23日—12月29日),从2023年12月1日起,对西海大峡谷实行冬季维护关闭措施。2024年3月14日,黄山管委会发布公告称,黄山风景区将于3月16日对外恢复开放西海大峡谷区域。

景区布局

黄山西海大峡谷是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峰怪石所围成的空间。自钓桥庵至排云亭下,全长约15公里。

重要景点

蛟龙滩

峡谷入口处是狭窄的蛟龙滩,长2华里,宽只有15米,两岸峡壁陡峭,左为伏牛岭脚断崖,右为云门峰麓断崖,各高近百米,幽深骇人,名“门峡”。

三河口

三河口是九龙峰、排云亭、天海流出的三条溪水的汇聚之处,又名“三溪桥”。三河口飞瀑为黄山最高的瀑布,落差140米,终年不结不冻。

钓桥庵

钓桥庵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溪汇合处,海拔610米,钓桥庵又名白云庵,明前为道院,清康熙间改为佛庵,后沿用地名至今。

光明顶

黄山第二高峰光明顶,海拔1860米。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

开发保护

1983年,黄山园林部门曾组织一支6人探险队,由西海山脚下的老药农陈笃水、李长发带路,攀悬崖,冒艰险,对景区位置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201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景区在节前组织规划、工程、地质、建设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人员开展了联合检查,查看黄山西海大峡谷栈道有无裂缝、变形方面隐患。

参考资料

黄山白云景区.微信公众平台-中国索道协会.2024-03-15

黄山莲花峰和西海大峡谷部分区域3月15日恢复开放.安徽网.2024-03-15

安徽黄山西海大峡谷结束“冬休”恢复开放.腾讯网.2024-03-19

自然地理.黄山市人民政府.2024-03-15

黄山概况.黄山风景区管委会.2024-03-15

黄山西海大峡谷每天接待不超过8000人 确保游客安全.百家号.2024-03-15

关于西海大峡谷恢复对外开放的公告.黄山风景区管委会.2024-03-15

黄山风景区发布公告:12月1日起,对西海大峡谷实行冬季维护关闭措施.百家号.2024-03-15

黄山西海大峡谷恢复开放.百家号.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