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树(1903年—1972年3月3日),字智山,益阳市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肄业,广州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毕业。

1923年冬,刘嘉树考入大元帅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学习。毕业后,刘嘉树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区队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东征、北伐、中原大战等作战。1932年,刘嘉树在任韩德勤第五十二师团长时,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第二、第三次“围剿”作战。1933年,刘嘉树任第二十二师第四十六旅少将旅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1938年11月,刘嘉树被授陆军少将。1940年11月,他升任国民党第五军中将副军长。1942年3月至8月,刘嘉树协助军长杜聿明率部远征缅甸北部,对日军作战。1943年1月,他升任第三十二集团军第八十八军中将军长,刘嘉树率第八十八军跟随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在苏南、浙西地区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刘嘉树升任第三十二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1946年以后,刘嘉树历任湖南省军管区司令官兼保安司令,长沙绥靖公署参谋长等职。1948年8月,他被授陆军中将。1949年8月,刘嘉树坚持反共立场,拒绝参加起义,率部分国民党军从长沙市南撤,并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第十七兵团中将司令官,第十七兵团大部被解放军歼灭。刘嘉树率第十七兵团残部逃往越南。1950年2月6日,刘嘉树率残部由越南回窜广西平南关,被解放军全歼,刘嘉树被俘虏。

1972年3月3日,刘嘉树因脑出血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1994年2月其在台湾的儿子刘逸闽到抚顺战犯管理所,领取父亲的骨灰带回中国台湾安葬。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923年冬,刘嘉树到广州市,考入大本营陆军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11月,刘嘉树并入黄埔军校,编入第一期第六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队区队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步兵团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25年,刘嘉树任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训练所第二大队大队长,随部参加北伐战争诸役。

围剿与抗日

1929年10月,部队编遣后,他任缩编后的陆军第五十二师(师长韩德勤)第一五四旅(旅长张忠頴)步兵第三0七团团长,率部参加中央军对冯(玉祥)阎(锡山)反蒋(介石)集团的中原大战。1930年夏,刘嘉树任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围剿”军第四军团(总指挥孙嘉树)第五十二师(师长韩德勤)第一五四旅(旅长孙常钧)步兵第三一一团团长,率部参加对中央红军和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作战,同年9月15日在江西吉安方石岭与红军作战全军覆没,其被红军俘虏后,黄埔一期同学左权、刘畴西和萧克等曾劝说其参加红军,后因担心家与校的吃苦受累等由没有应允,后被红军释放遣返。

1932年春,刘嘉树返回南昌行营报到,任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参谋处参谋。1933年,刘嘉树任重组后的第五十二师(师长李明)第一五五旅旅长,率部参加对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作战,该师在黄陂战役中再次被红军全歼。战后该师编制被裁撤其免职,后任陆军第二十二师第四十六旅旅长等职。1934年9月,刘嘉树入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1936年,他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学习时由同期同学成刚介绍加入复兴社,1937年8月毕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7月,刘嘉树任第三十三军团司令部参谋长,1938年11月14日,他任陆军少将。1938年底,他起任第九战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国民党第五军霍揆彰杜聿明代)副军长等职。1939年,刘嘉树兼任军事委员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教务处副处长,1940年初,他任湘鄂赣边区挺进总部指挥部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兼办公厅主任等职。1940年11月,刘嘉树被任命为第五军副军长,未及上任。1942年10月,刘嘉树任第三战区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第八十八军(军长何绍周)副军长、代军长,1943年1月,他继任该军军长,统辖陆军第七十九师(师长段茂霖)、新编第二十一师(师长罗君彤)等部,率部参加1944年底湖南战场对日军之闽浙追击作战。

抗日胜利后

1945年一度,刘嘉树任第三十四集团军代理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刘嘉树获颁忠勤勋章。1945年12月,他任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6年,刘嘉树任第七军官总队总队长。1946年5月,刘嘉树获颁胜利勋章。1946年夏,他任第一绥靖区司令部副总司令等职。后任中央训练团(教育长黄杰)第二军官总队队长。

1948年9月,刘嘉树任长沙绥靖主任(程潜)公署参谋长等职。1948年9月22日,他任中将。1949年4月,他任湘西绥靖区司令部司令官,1949年8月,刘嘉树任第十四兵团司令部副司令官;同年8月,反对湖南和平起义,后率部脱离起义部队。1949年8月,黄杰受命重组湖南省政府和第一兵团时,任刘嘉树为湘西绥靖区司令部司令官,后与人民兵团第十七兵团司令部,率部继续在湘桂边区接仗解放军作战。

1950年2月6日,刘嘉树率残部由越南回窜广西平南关,被解放军全歼,刘嘉树被俘虏。此后,作为战犯被长期关押、学习和改造。

病逝

1972年3月3日,刘嘉树因脑出血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病逝。

后事

1994年2月其在台湾的儿子刘逸闽到抚顺战犯管理所,领取父亲的骨灰带回台湾安葬。

主要作品

作品一

刘嘉树著有《第五十二师方石岭被歼》(1961年秋口述并由陈林达记录整理,载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十年内战》)。

作品二

《中华复兴的内幕》〔1961年10月由康泽整理成稿,其署名与康泽、胡临聪等十一人合著,载中国文史出版社《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特务组织》(上)〕等。

所获荣誉

故居

所在地

刘嘉树旧居位于鼓楼区宁海路17号。

建筑布局

建于1936年,原为熊剑云的私宅,1946年刘嘉树以其女刘恺君之名购入。占地901平方米,建有西洋风格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2幢,建筑面积523平方米。主楼坐北朝南,高二层,青砖外墙,大坡顶,四坡顶,多边顶交错,青瓦。老虎窗、壁炉齐全。南侧中部为半圆形门廊,上为半圆形露天阳台,东南侧为突出多边形,北侧2幢平房也均为青砖青瓦。其主楼及平房大部分仍保留原有木制门窗。

影视形象

1991年电影《决战之后》:孙毓才饰演刘嘉树。

参考资料

决战之后.1905电影网.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