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屯乡为一地名,在我国河北省以及贵州省(2个)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简介

小屯乡位于清河县城西南13公里处。东为王官庄镇,东南是孙洼乡,北邻马屯乡,西、南与威县接壤。辖11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有3458户,142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3人。

沿革

1958年属清河公社,1961年建立小屯公社,1984年改乡。处地较平坦,面积23.7平方公里。有部分盐碱地。耕地28663亩,其中水浇地17127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1949年粮食亩产50余公斤,1989年达255公斤。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

乡办企业有农机站、鞋厂、面粉厂、磷肥厂、砖厂等。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卫生院1所,村办医疗站11个。大葛寨——连庄公路过境,乡与乡、村与村有公路相通。

行政

所辖各村简介:

小屯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农历一、六日为集市。有752户,2767人;耕地6509亩,其中水浇地2000亩。有面粉厂2座,个体商业有烟酒、百货、日杂、食品加工、饮食业等。家庭工副业汽车配件。相传,战国时名将廉颇曾在此屯积粮草,且因此地的居民仅池、桑、亚、柳四家,人少村小,故名小屯,后发展为集镇,又名小屯集。

后食店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偏东2公里处。有224户,932人;耕地1901亩,其中水浇地1800亩。70年代有村办毛刷厂。80年代后从事汽车配件加工业。村西是废黄河码头,很早以前有段氏在此开店(1949年尚有店铺遗址)。明永乐年间,刘、张、魏等氏从山西省山东省迁来,先后建三个居民点,借段氏开店之名,都取村名为食店,以方位区别,此村在北故名后食店,在南边的一村名为前食店,在中间的一村名为中食店。

中食店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偏东1.8公里处。有166户,577人;耕地1190亩,其中水浇地890亩。家庭工副业汽车配件。

前食店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北偏东1.3公里处。有63户,231人;耕地438亩,其中水浇地240亩。家庭工副业汽车配件。

小辛庄 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处。有122户,570户,耕地720亩,其中水浇地600亩。家庭工副业汽车配件。明永乐年间,移民李、姜、芦氏三家从山西省迁来建村,取名小新庄,后演变为小辛庄。

三铺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偏南1.5公里处。有160户,709人;耕地1309亩,其中水浇地1000亩,家庭工副业汽车配件。村西200米处,有战国时修建的一座烽火台,村所在是看守烽火台士兵的更铺。明永乐年间,张姓一家来此定居后,借用更铺的“铺”字冠以姓氏定为张家铺。同时迁来的还有候、程两家及董兴一家,候、程二氏建村取名为候家铺,为村委会驻地,董兴建村取名董家铺。张家铺、候家铺、董家铺统称为三铺。

王二庄 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1公里处。有445户,1906人;耕地3511亩,其中水浇地1900亩。家庭工副业汽车配件。据传,战国时赵将廉颇率兵与秦国作战,兵败逃到此地,盼儿子率兵前来救援,由此得名“望儿庄”。后因“望儿”与“王二”谐音,遂演变为王二庄。

中丁村 位于乡政府经驻地东南2.3公里处。有253户,1251人;耕地3511亩,其中水浇地1700亩。家庭工副业汽车配件。中丁村建村年代久远,据传,此村与前丁村、后丁村均为战国名将廉颇驻兵之地,今观村形势,中丁居中,前后丁村分列两旁形似两冀,势如军阵,且民国时当地尚有廉颇墓遗址。当地有一传说,廉颇与秦兵作战于此地,败退时,他问部下,部下说“三丁村”。廉颇听罢仰面长叹道,“一廉(镰)怕三丁(钉),吾命休矣”。于是真的死在这个地方。

前丁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2.8公里处,有255户,1126人;耕地1150亩,均为水浇。家庭工副业汽车配件。

后丁村 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偏南2公里处。有214户,896人;耕地1628亩,其中水浇地1500亩。有面粉厂1座。家庭工副业汽车配件。

大堤村 位于乡政府地南4公里处,有742户,2859人;耕地7297亩,其中水浇地3800亩。村庄建于宋代,坐落在赵王河岸堤之上,据民国23年《清河县志》记载:原址在今址北,宋末元初被水冲毁,后迁至今址,原名鲧堤村,后改为大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