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功过格

功过格

初是程朱理学家们逐日登记行为善恶以自勉自省的簿格,后由僧道推行流行于民间,泛指用分数来表现行为善恶程度、使行善戒恶得到具体指导的一类善书。具体做法是把这类善书分别列为功格(善行)和过格(恶行)两项,并用正负数字标示。奉行者每夜自省,将每天行为对照相关项目,给各善行打上正分,恶行打上负分,只记其数,不记其事,分别记入功格或过格。月底作一小计,每月一篇,装订成本,每月如此进行,年底再将功过加以总计。功过相抵,累积之功或过,转入下月或下年,以期勤修不已。

内容简介

功过格是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善言善行为“功”,记“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过格”。《太微仙君功过格·序》称:“修真之士,明书日月,自记功过,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自知功过多寡。”①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得咎。道教以此作为道士自我约束言行、积功行善的修养方法。

古籍分类

易经

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易经》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②汉代又衍生出天地神灵监督人的善恶行为,予以报应。《河图·纪命符》称:“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纪。恶事大者,夺纪。过小者,夺算。随所犯轻重,所夺有多少也。人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纪算难尽,故死迟。若所禀本数以上,而所犯多者,则纪算速尽而死早也。”③道教继承汉代谶纬学说,也将神灵报应人之善恶作为约束道士的方法之一。

太平经

《太平经·大功益年书出岁月戒》称:“过无大小,天皆知之。簿疏善恶之籍,岁日月拘校,前后除算减年;其恶不止,便见鬼门。”同经《天神考过拘校三合诀》称,天地诸神共记人之罪过,三年一中考,五年一大考,“过重者则坐,小过者减年夺算”。④《赤松子中诫经》称人之寿命都有一百二十岁,以每年三百六十五日计,合四万三千二百天。“天上三台北辰司命司录,差太一直符,在人头上,察其有罪,夺其算寿。若夺一年,头上星无光,其人坎坷多事。夺算十年,星渐破缺,其人灾衰疾病。夺其算寿二十年,星光殒灭,其人困笃,或遭刑狱。夺其算寿三十年,其星流散,其人则死。时去算尽,不周天年,更殃后代子孙,子孙流殃不尽,以至灭门。”⑤故“为善者,善气覆之,福德随之,众邪去之,神灵卫之,人皆敬之,远其祸矣”。

抱朴子

《抱朴子内篇·对俗》称:人欲求仙,“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且具体规定:“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⑥《玄都律文》亦称:“为善者自天佑之,为恶者天必殃之。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人有三十善,所求者得。”四十善、五十善以至九十善、二百善、三百善直至千善,各有善应。最高的善应是“后世出神仙真人”。⑦其后的一些道教经籍如《要修科仪戒律钞》《至言总》、《墉城集仙录》等,也多有关于善恶果报计数的类似记述,但所有这些善恶计数都是由天地神灵所为。唐五代道士杜光庭在《道门科范大全集》中称仙灵主宰“录善恶之二书,举功过之两簿”,又称南极洲司录“掌吉凶祸福之文,判长短死生之命,功则添而过还灭,善既录而恶必除”。⑧根据有关记载,自记善恶功过之事始于宋儒。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述,赵中岁常置黄黑二种豆子于几案间,以黄豆记善,黑豆记恶,每兴一善念,则投一黄豆于器皿中,反之则投黑豆。此可谓功过格之滥觞,清石成金《传家宝》称,范仲淹苏洵等人均备有簿册,记录功过,以鞭策自己,行善去恶。据传,经明袁黄的大力倡导,遂大行于世。

道士自记功过当是仿效宋儒而来。元代净明道有学道人“自录”功过的规定,《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卷一说“十戒”的第三戒要求学道者无忘“日录”。“日录者,所以修检善恶之处,”因此,它是“不教之师也,不说之友也,不诏之君父,不约之法度。”⑨净明道的“自录”是后世道教功过格的雏型。

托名古仙或祖师撰述的有关“功过格”的小册子甚多。较著者有成书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的净明派《太微仙君功过格》以及《警世功过格》和托名吕洞宾的《十诫功过格》等。

太微仙君版

《太微仙君功过格》立功格三十六条、过律三十九条。各分四门。其中,功格有救济门十二条、教典门七条、焚修门五条、用事门十二条。过律有不仁门十五条、不善门八条、不义门十条、不轨门六条。要求“受持之道常于寝室床室,置笔砚簿籍,”“临卧之时,记终日所为善恶。”CD《十诫功过格》吸收宋明理学家的修养内容,称“学道乃身心性命之事”,“以十戒定功过”。十戒指的是戒“杀、盗、淫、口恶、口舌、绮语、妄语、贪、嗔、痴”。《警世功过格》认为儒正心,道存心,佛明心,会通三教,修心为本。因此称“变化气质,归于纯粹”为一千功,而“心怀阴险”为五百过。功过格的各种功和过的规定,其特征就是仁民爱物、忠君孝亲、崇信三宝(道、经、师)。它是道教伦理思想的体现,也是宋明以后中国古代道德价值标准的反映。

了凡四训

云谷禅师袁黄功过格参云栖大师自知录

准百功:

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阻人不溺一子女。为人延一嗣。

准五十功:

免堕一胎。当欲染境,守正不染。收养一无倚。葬一无主骸骨。救免一人流离。救免一人军徒重罪。白一人冤。发一言利及百姓。

准三十功:

施一葬地与无土之家。化一为非者改行。度一受戒弟子。完聚一人夫妇。收养一无主遗弃门孩。成就一人德业。

准十功:

荐引一有德人。除一人害。编一切众经法。以方术治一人重病。发至德之言。有财势可使而不使。善遗妾婢。救一有力报人之畜命。

准五功:

劝息一人讼。传人一保益性命事。编纂一保益性命经法。以方术救一人轻疾。劝止传播人恶。供养一贤善人。祈福灾等,但许善愿不杀生。救一无力报人之畜命。

准三功:

受一横不嗔。任一谤不辩。受一逆耳言。免一应责人。劝养蚕、渔人、猎人、屠人等改业。葬一自死畜类。

准一功:

赞一人善。掩一人恶。劝息一人争。阻人一非为事。济一人饥。留无归人一宿。救一人寒。施药一服。施行劝济人书文。诵经一卷。礼忏百拜。诵佛号千声。讲演善法。谕及十人。兴事利及十人。拾得遗字一千。饭一僧。护持僧众一人。不拒乞人。接济人畜一时疲顿。见人有忧,善为解慰。肉食人持斋一日。见杀不食。闻杀不食。为己杀不食。葬一自死鸟纲。放一生。救一细微湿化之属命。作功果荐沉魂。散钱粟衣帛济人。饶人债负。还人遗物。不义之财不取。代人完纳债负。让地让产。劝人出财作种种功德。不负寄托财物。建仓平、修造路桥、疏河掘井、修置三宝寺院、造三宝尊像及施香烛灯油等物、施茶水、舍棺木一切方便等事。自‘作功果’以下,俱以百钱为一功。

准百过:

致一人死。失一妇女节。赞人溺一子女。绝一人嗣。

准五十过:

堕一胎。破一人婚。抛一人骸。谋人妻女。致一人流离。致一人军徒重罪。教人不忠不孝大恶等事。发一言害及百姓。

准三十过:

造谤污陷一人。摘发一人阴私与行止事。唆一人讼。毁一人戒行。反背师长。抵触父兄。离间人骨肉。荒年积囤五谷不粜生索。

准十过:

排一有德人。荐用一匪人。平人一冢。凌孤逼寡。受畜一失节妇。畜一杀众生具。恶语向尊亲、师长、良儒。修合害人毒药。非法用刑。毁坏一切正法经典。诵经时,心中杂想恶事。以外道邪法授人。发损德之言。杀一有力报人之畜命。

准五过:

讪谤一切正法经典。见一冤可白不白。遇一病求救不救。阻绝一道路桥梁。编纂一伤化词传。造一浑名歌谣。恶口犯平交。杀一无力报人之畜命。非法烹炮生物,使受极苦。

准三过:

嗔一逆耳言。乖一尊卑次。责一不应责人,播一人恶。两舌离间一人。欺诳一无识。毁人成功。见人有忧,心生畅快。见人失利、失名,心生欢喜。见人富贵,愿他贫贱。失意辄怨天尤人。分外营求。

准一过:

没一人善。唆一人斗。心中暗举恶意害人。助人为非一事。见人盗细物不阻。见人忧惊不慰。役人畜,不怜疲顿。不告人取人一针一草。遗弃字纸。暴弃五谷天物。负一约。醉犯一人。见一人饥寒不救济。诵经差漏一字句。僧人乞食不与。拒一乞人。食酒肉五辛,诵经登三宝地。服一非法服。食一报人之畜等肉。杀一细微湿化属命以及履巢破卵等事。背众受利,伤用他钱。负贷。负遗。负寄托财物。因公恃势乞索、巧索,取人一切财物。废坏三宝尊像以及殿宇、器用等物。斗秤等小出大入。贩卖屠刀、渔网等物。自‘背众受利’以下,俱以百钱为一过。

现代仿本

序言

作此小序,以述心意。拟此功过之格,始意只为与伊互为形影。再后来渐觉,何不借此以正身心?

是以此功过格多是修身养性,成道立言之类。自思长此以往,世人必将成就一身功德,留名千古。

余虽不为扬名,但其必将互为因果,此为必然。盖结整其章,是为功德一也。

引金瓶梅序曰:读功格而生忧惧心者,逸人也;生豪情心者,英雄也;生恭敬心者,凡人也;生效法心者,乃勇者耳。读过格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九秋曾言:无心之过非过,有心之功非功。功过由己,是非随心。然始终功过有别,是以无心过,名为错。有心过,名为恶。无心功,名为赞。有心功,名为善。

有过而不为,非功,有功而不为,非过。

虽说过无大小,功亦无大小。为正其义,余皆以事定其功过也。

一念过,便觉百行皆非。万善功,始得一生无愧。昨日之过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功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是以功过只可日记月记年记,只可记功记过,而不可记其事。

原文

功格

十功

生不论魂,死不认尸。

修道立德,行道救世。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用道之心,行天之意。

在家出家,在尘出尘。

德不期报,梦稳心安。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神仙幽隐,与世异流。

色身坚固,法身易修。

孙烈臣

编经撰史,发愿立言。

娶媳求淑,勿索厚。

成人以美,劝人以善。

观其已然,知其未然。

有侥幸事,无侥幸心。

事论是非,不论祸福。

救人一命,胜造浮屠。

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

结交胜己,似我如无。

人不患贫,贫而有志。

遇逆不争,处卑不耻。

知而行之,行而知之。

八功

免堕一胎,好生之德。

待人宜宽,唯子不可。

不夸己能,不扬人恶。

静默从容,严谨简约。

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富而读书,贵而积德。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

处荣贵者,忘其荣贵。

善终慎始,谨小慎微。

七功

除掉一害,举荐一贤。

柔弱为先,和平为本。

独凛明旦,幽畏鬼神。

未见良友,已读故人。

涵容待人,洒脱养心。

清贫顺境,节俭丰年。

持身贵严,处世贵谦。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去奢守淡,轻食重性。

心似冷灰,性如冻冰。

风霜冷暖,炼心忍性。

当机立断,遇乱慎行。

临弱落泪,对恶拼争。

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去奢守淡,轻食重性。

六功

见杀不食,闻杀不食。

有财有势,可使不使。

以药医身,以言医心。

贫唯求俭,拙只要勤。

破书万卷,神交故人。

少而事长,愚而亲贤。

时时同情,刻刻怜悯。

五功

放生行善,葬死积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疏河掘井,修置三宝。

遇善即为,遇恶即去。

临危受命,逆转棋局。

助人团聚,受养无孤。

青丝如瀑,心怀若素。

深藏若虚,盛德若愚。

四功

大哉其心,容天下物。

虚哉其心,受天下善。

平哉其心,论天下事。

定哉其心,应天下变。

身无半文,心忧天陋。

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三功

受横不嗔,任谤不辨。

闻逆不言,得灾不怨。

穷理尽性,达天入神。

谨言慎行,约己清心。

以虚养心,以养身。

欢喜迎晨,无愧对昏。

真心赞美,肯切与人。

二功

遇忧而劝,遇难而帮。

流言即止,风波即停。

罪疑唯轻,功疑唯重。

并逐曰竞,对辩曰争。

志念坚固,有始有终。

艺成而下,德成而上。

节约粮食,如做功德。

一功

黎明即起,扫洒庭除。

不负托物,还人遗失。

两人相争,分而劝之。

饶人负债,替人还债。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勤勉读书,记录笔记。

蓄养精神,濡养正气。

救一人寒,济一人饥。

过格

十过

天虽好生,难救求死。

伤人性命,毁人肢体。

毁人名节,无端害命。

覆巢破卵,罪同杀生。

咒祷厌诅,不死而病。

九过

溺爱子女,误人子弟。

谋人妻女,致人流离。

毁坏法经,杂想恶事。

明犯国法,白得人财。

弃己亲父,认他人父。

岁月本长,忙者自促。

时光本短,闲者自余。

八过

未记功过,不明是非。

恨天怨地,邪思乱想。

不思己弱,反忌他强。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沽名钓誉,自负有道。

醉时豪勇,醒时退消。

人忧心畅,人害心欢。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

七过

排有德人,荐用匪人。

得意骄地,失意怨天。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欲人服我,我不服人。

偏袒不公,仗势欺贫。

托于道人,尊古贱今。

浩饮伤神,贪色败魂。

救而不救,帮而不帮。

说人之短,夸己之长。

自恃才智,误用聪明。

六过

妄议猜量,自哄自也。

未记功过,不明是非。

贪意外财,饮过量酒。

抵触父兄,离人骨肉。

五过

毁人清修,劝人从恶。

酒为害首,贪醉性迷。

天地本宽,卑者自隘。

恃力而行,待形而立。

非己之物,得之不宜。

欲迷则昏,气偏则戾。

诽谤他人,揭人隐私。

沉迷金钱,卑躬屈膝。

口里伊周,心中盗。

四过

狂言起祸,妄言招灾。

不告而取,自古即贼。

未记功过,不明是非。

三过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遇富而谗,遇贫而骄。

编纂风词,传造浑谣。

割痕易合,语恨不消。

二过

前言失信,空言行迟。

遇乞不予,逢难不帮。

萌好胜心,无容人量。

欺人无识,毁人成功。

一过

弃一字纸,伤一字书。

负人之约,欠人之物。

见人为恶,恐惧不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