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恒(1928年9月16日-2023年2月10日),男,江苏南京人,工程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曾任河海大学和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教授,江苏省力学学会第四届理事长及第五届名誉理事长,中共党员。赵光恒长期致力于培养水工结构工程力学高级科技人才及工程力学的科学研究。他是我国水利高等院校建立工程力学专业的先驱和组织者。在工程力学科学研究上,赵光恒系统地全面地研究了反映水工特点的地基基础模型与分析、结构动态的系统识别等问题,以及廊道孔口应力集中等问题。赵光恒于2023年2月1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经历
1928年9月16日,赵光恒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少年时期,他一面学徒、做工,一面学习,断断续续地完成小学和中学的学业。
1949年7月,赵光恒成功考入安徽大学,开启了土木工程领域的求学之旅。次年,赵光恒先生转至南京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52年,自南京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后,赵光恒被分配至河海大学(现河海大学)担任助教职务。
1954年,为进一步提升自我,赵光恒先生前往东南大学,在金宝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深造。两年后,他获得了交流机会,被借调至武汉长江水利科学院,随苏联专家P·B·克拉沙维斯基(Красовицкий)系统学习了弹性理论及实验应力分析。完成进修后,他重返华东水利学院晋升为讲师,同时承担起结构力学教研组的重要管理职责,历任副主任至主任,并积极参与了工程力学系的筹建工作,担任系副主任一职。
1973年,赵光恒正式担任华东水利学院工程力学系主任。1978年,他晋升为副教授,继续在教育与科研领域发光发热。1983年,赵光恒先生荣获教授职称。
1984年,赵光恒担任河海大学(后更名河海大学)科研处处长,于1987年卸任。
2023年2月10日6时11分,赵光恒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
以上参考资料为:
主要成果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赵光恒在工程力学科学研究领域,系统地研究了反映水工特点的地基模型与基础梁板分析、结构动态的系统识别,以及廊道孔口的应力集中等问题。
科研成果奖励
正文
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动力学、控制与仿真,计算机控制与应用,系统仿真测试技术等。现任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参加或主持完成无人飞机捷联惯导系统研制,气球微重力实验系统的研制试验,失重飞机搭载设备研制试验,对地观测卫星等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设计工作。现主要负责空间应用系统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测试和大型试验等,主要从事系统设计仿真、系统集成测试、卫星姿态控制等研究领域工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和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共5项。
社会职务
人物评价
赵光恒治学态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因此深受学生欢迎。他事业心强,刻苦钻研,工作勤勉认真,任劳任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评)
赵光恒是20世纪60、70年代华东水利学院的教学骨干,以其出色的课堂授课能力而著称。(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信《忆徐老》评)
参考资料
沉痛悼念赵光恒教授.江苏省力学学会.2024-07-03
赵光恒.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