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毛紫菀
扁毛紫菀(紫菀属 bulleyanus Jeffrey ex Diels),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紫菀属。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或亚高山,开旷坡地。
形态特征
扁毛紫菀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茎直立或斜升,高30-40厘米,稍细,不分枝,有细沟,被开展或杂乱的长毛,单生或丛生,有疏生的叶。基部叶在花期枯萎,稀生存,长8-10厘米,急狭成长柄,叶片长圆形或卵圆形,长3-4厘米,宽2-4厘米;下部和中部叶有渐具宽翅的短柄或无柄,倒卵圆形或近梨形,或倒披针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下部急狭,基部较宽而抱茎,有具小尖头的疏齿,顶端尖或稍尖,无柄;全部叶质薄,上面有疏毛或近无毛,下面沿脉和边缘有长毛;离基三或五出脉在下面凸起,侧脉显明。
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径7-9厘米。总苞半球形,径2-2.3厘米;总苞片约2层,长圆披针形,长约15毫米,宽3-4毫米,渐尖,常反折,被白色长毛。舌状花80-100个,管部长2毫米,舌片紫红色,长4厘米,宽2-3毫米,有4脉,顶端尖;管状花紫褐色,长5毫米,管部长2毫米,裂片披针形,下有短疏毛;花柱附片长约0.5毫米。冠毛1-2层,褐色,基部近黄色,极不等长,狭长而厚膜片状,或下部膜片状而上部糙毛状,长达花冠裂片的基部。
瘦果倒卵圆形,扁,除边肋外一面有肋,长3-4毫米,宽1-1.2毫米,被疏短毛。
花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扁毛紫菀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包括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洱源罗平山、碧江区等地区。
本种提示
植物全部近似线舌紫菀(A.BietiiFranch.),但冠毛1或2层排列,异形,非外层膜片状而内层糙毛状,与异毛类(subsect.Heterochaeta)的冠毛不同而与短毛类(Subsect。Brachychaeta)的冠毛相似。此种常被误鉴定为云南紫菀(A,yunnanen·sisFranch.)。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植物通:扁毛紫菀.www.zhiwutong.com.201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