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灿

李灿

李灿(1960年1月23日—),出生于永昌县,物理化学家。毕业于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现河西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后于1982年2月,前往陕西师范大学进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以及国际催化理事会副主席。

1978年9月,考入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现河西学院)化学化工学院。1980年7月,李灿毕业后留校任教,然后于1982年2月前往陕西师范大学进修。在大连物化所攻读期间,他于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于1987年8月赴日本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年,李灿晋升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灿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制氢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研究。2003年,李灿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他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2007年,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李灿荣获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2010年、2011年和2015年分别因催化材料的紫外拉曼光谱研究和纳米反应器中的多相手性催化研究获得了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荣誉。2014年,李灿获得中国催化成就奖。2024年7月,李灿当选为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首位“荣誉会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93年晋升为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2003年至2012年7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月,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

2007年至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12年4月6日卸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保留副局级待遇)。

2023年7月28日,李灿担任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曾先后在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利物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里海大学进行博士后及短期访问教授的工作。

曾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政协大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分子光谱学会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亚太催化学会主席,第16届国际催化大会(ICC16)主席,《Chemical Communications》副主编,《Journal of Catalysis》编委,《催化学报》共同主编等。

主要成就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等催化领域的重大问题;最近发展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和光电超快及成像光谱技术,发展了纳米笼中的手性催化合成、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等并已工业化;从2001年起,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包括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型太阳电池探索研究等。先后在国际上提出了异相结、双功能助催化剂和晶面间促进光生电荷分离的新概念,在光电催化领域,提出了助催化剂、空穴储存层、界面态能级调控等重要策略,为高效太阳能转化体系构筑提供了科学基础。

截至2016年,李灿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700余篇(总他引次数超过15000次)。在国际爱思唯尔 Science B.V.和Wiley出版系列中主编专著多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0余件。截至2016年,李灿已培养博士研究生

2022年9月2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副研究员姚婷婷等在光电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单晶硅光电极为模型,识别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结构光阳极中制约其性能的关键界面因素,并针对性地引入相关界面调控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光生电荷分离提取和利用效率,实现了对光电转化器件的理性设计和优化。相关成果发表在《JACS》。

社会活动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24年,李灿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60余人。

建议基金重组

李灿认为:“评价体系本身就是具有导向作用,以论文为核心就会导致一些年轻工作者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没有去攻克基础科学里的难题,又没有解决应用科学中的核心问题。如此下去,尽管中国研究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章数量继续攀升,但仍不一定能做出相应的创新性成果,不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此李灿建议,将目前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改进重组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人物评价

李灿在催化光谱表征、多相手性催化、光催化等研究领域所做出的突出成就。(2014年中国催化成就奖评)

李灿长期致力于催化新材料,催化新反应及催化光谱表征等研究工作,他领导的研究集体发展了高低温一体化反应光谱技术,利用红外光谱和同位素技术观测到了稀土氧化等催化剂表面的超氧和过氧等分子离子氧物种,发现了分子离子氧物种的溢流现象,观察到甲烷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化吸附态及其结构畸变的现象,为理解甲的活化机理提供了实验上的证据;研制了用于催化研究的紫外拉曼光谱仪,解决了拉曼光谱用于催化研究所面临的荧光干扰和灵敏度低的问题,建立了鉴定合成沸石骨架过渡金属杂原子的紫外共振拉曼方法;将均相手性催化剂通过有机-无机化合物杂化嫁接入MCM-41分子筛的孔道,获得具有与均相不对称催化相媲美的多相纳米孔手性催化材料,观察到表面和纳米孔的手性限阈效应等,这些成就对催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评)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李灿.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4-02-19

现任学院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4-02-19

化学部.中国科学院.2024-02-19

李灿.河西学院.2024-02-19

李灿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2-19

【大连日报】不慕虚名 不追热点 敢从极冷处入手 李灿:“追光人”始终奔赴在路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24-02-19

李灿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2024-02-19

李灿:于“极冷处”抽提科学课题.光明网.2024-02-19

我校杰出校友李灿院士荣获“中国催化成就奖”.chem.snnu.edu.cn.2024-05-12

李灿当选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首位“荣誉会员”.中国化学会.2024-09-11

李灿.化学空间 Chem-Station.2024-08-12

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百家号.2024-06-11

李 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2-02-12

“液态阳光”金三角新动能技术院士专题报告会举行.www.gxylnews.com.2020-01-06

研究揭示硅基光电极中界面特征对性能的影响.今日头条.2022-09-28

李灿.兰州大学.2024-06-11

专访李灿院士:建议设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https://70.dicp.ac.cn.2024-06-11

我市向李灿院士颁发“荣誉市民”证书.今日头条-兰州晚报.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