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林
宋玉林(?—2018年4月6日),是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永贵第二任妻子。
18岁时,宋玉林曾担任妇女干部,后来先后担任妇女委员、妇女队长、卫生委员等职务。1966年,宋玉林经人介绍与陈永贵结婚,二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年。2003年,76岁的宋玉林接受《鲁豫有约》节目访谈。2018年4月6日,宋玉林去世,享年92岁。
宋玉林同志生前曾多次被评为支前模范。
人物经历
18岁时,宋玉林曾担任妇女干部,后来先后担任妇女委员、妇女队长、卫生委员等职务。日本投降以前,宋玉林带领妇女们为八路军做过军鞋和军服,并多次被评为支前模范。1966年,宋玉林经人介绍与陈永贵结婚,二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年。2003年,76岁的宋玉林接受《鲁豫有约》节目访谈。2004年10月12日,宋玉林参加《鲁豫有约》的访谈内容在天津广播电视台播出。2018年4月6日晚7时许,宋玉林在山西昔阳大寨镇大寨村家中去世,享年92岁。
人物关系
参加节目
所获荣誉
人物轶事
日本投降以前,宋玉林带领妇女们为八路军做过军鞋和军服,并多次被评为支前模范。全国解放后,宋玉林由于是模范代表,县里的每年劳模表彰会都要给她送来请柬。在一次劳模大会上,宋玉林看到头扎白毛巾的陈永贵,为他“战天斗地”的事迹所感动。之后,宋玉林就喜欢上陈永贵。当时,陈永贵的第一个妻子患癌症去世,与妻子育有两个孩子。有人为两人说媒时,宋玉林便答应了。当时的陈永贵还没有太多领导职务,陈永贵负责村、县里相关事宜,比宋玉林大10多岁。宋玉林看中的是陈永贵是模范典型,至于后来陈永贵成了副总理,是她从未想到的事情。对于她而言,陈永贵不当副总理对她并没有什么,她在心底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接受采访时,宋玉林表示她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农民都显老。
宋玉林嫁到陈家后,陈永贵虽然事业比较忙,但陈永贵很爱孩子,在家里也很少摆大男人的架子。陈永贵到北京后,宋玉林与陈永贵共同负责做饭、照顾孩子、收拾家务。回到大寨村,宋玉林与陈永贵在村里提倡男女平等。遇到有男人打老婆的,宋玉林的丈夫陈永贵会首先批评男人,严重的还在群众大会上点名批评。陈永贵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将大多数时间放在工作上,带领社员们开荒种田,每年都带头多交公粮,家里的粮食不够会选择吃杂面充饥。宋玉林有时做点白面面条给陈永贵吃,陈永贵总是说盛得太多,换成小碗,把碗里的面条都拨给了孩子。宋玉林40岁时怀孕,由于年龄过大不好意思生孩子,陈永贵知道宋玉林想法时,打电话批评了她。陈永贵告诉宋玉林有孩子以后,以后就多个人可以照顾宋玉林。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人代会开会前夕,病重住院的周恩来把陈永贵请到医院里,跟他谈了让他担任副总理的工作安排。陈永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坚持不拿国家的工资,宋玉林和陈永贵的户口,留在大寨村。宋玉林在陈永贵到北京工作后,长住大寨,在村里托儿所工作,只能从广播里、报纸上了解丈夫的行踪。当时有外国客人、领导人到大寨参观,提出要见宋玉林,宋玉林认为自己穿着简陋并没有会见。陈永贵坚持找到宋玉林,并告诉宋玉林劳动最光荣。同时宋玉林丈夫陈永贵表示有人造谣他娶了二十多岁的大姑娘,让宋玉林出来会客也算是辟谣。宋玉林后来还保存着和来大寨参观访问的荷兰公主的合影。1986年3月26日,宋玉林丈夫陈永贵在北京逝世。宋玉林表示陈永贵去世后给自己留下的唯一一件物品为家中的一台老式缝纫机,从前为孩子们做衣服全靠它。之后,宋玉林将这台缝纫机一直保存数年。
宋玉林在陈永贵晚年时,不同意陈永贵将8300元积蓄(包括土改房子作价给集体得到的3000元)全部交给党组织做党费。宋玉林想要将这些钱用作陈明亮考上大学后的学费。为此,宋玉林与陈永贵吵了一架,陈永贵最终将遗嘱做了改动。宋玉林表示陈家的三代人中,除了一人是中专毕业外,其余六人都上过大学。宋玉林认为如果陈永贵知道儿孙们成为大学生,肯定会很开心。宋玉林说陈家的媳妇、女婿个个都是普通职员,当初孩子们也都有怨言,说进了陈家门不但没沾光,反而处处受压制,也许不进陈家门,反而对个人的发展更好些。在经商的过程中,父亲成了陈明亮心中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也是促使他合法经商的一盏明灯。宋玉林与陈永贵的儿子陈明亮选择经商,由于当时的市场秩序不规范,坑蒙拐骗的事时有发生。陈明亮也有赚大钱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宋玉林曾听陈明亮解释,陈明亮说有些事情陈明亮可以做,但陈永贵的儿子不能做,他不能给父亲争光,但至少也不能给他抹黑。宋玉林认为儿子陈明亮最孝顺,自己老年以后享受儿子给与她的幸福。
参考资料
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永贵遗孀宋玉林在大寨去世,享年92岁.澎湃新闻.2023-09-08
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永贵遗孀宋玉林在大寨去世,享年92岁.百家号.2024-12-10
宋玉林(10月12日).天津广播电视台.2024-12-10
陈永贵后人的平常人生.浙江省委统战部.2024-12-10
原副总理陈永贵夫人走了.微信公众平台.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