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扑虱灵

扑虱灵

药剂简介:扑虱灵是高效,持效期长,选择性强,安全的新型昆虫植物生长调节剂,属非杀生性农药,它保护天敌,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扑虱灵主要用于水稻,蔬菜,茶叶和柑橘属等作物的大叶蝉科飞虱粉虱介壳虫等害虫的防治。是当前防治水稻稻飞虱的当家品种。

产品简介

噻,扑虱灵

噻嗪酮,扑虱灵

产品简介»

通用名称:噻嗪酮;

英文通用名称:buprofezin;

化学名称: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二嗪-4-酮;

分子式:C16H23N3OS;

分子量:305.4;

理化性质:外观 白色晶体(工业品为白色至浅黄色晶状粉末)。

溶点:104.5-105.5℃。

蒸气压:1.25mPa(25℃)。

密度:1.18(20℃)。

溶解性:水中为9mg/L(20℃),三氯甲烷中520g/L,苯中370g/L,甲苯中320g/L,丙酮中240g/L,乙醇中80g/L,己烷中20g/L(均为25℃)。

稳定性 对酸和碱稳定,对光和热稳定。

原药规格:

外观:白色至淡黄色结晶粉末;

扑虱灵≥98%,95%;

干燥减量≤0.3%,0.5%;

酸度(以硫酸计)≤0.1%,0.1%。

制剂: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40%胶悬剂。

产品特征»

海关编码29420000

产品型号Insecticides

产品规格Buprofezin

本药剂由:江苏省准阴电化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江苏省化工设计院联合开发完成。

完成时间:1990年12月

主要完成人:林树 蒋亦清 王云生 汪达兴 徐志荣

制作原理

扑虱灵的合成是以硫氰酸为原料与2-甲基-2-丙醇盐酸存在下反应得到硫酸特丁酯与异氰酸特丁的混合物(简称混酯),经转位得到异硫氰特丁酯(简称异酯),再与异丙胺反应,得到1-异丙基3-特丁基硫脲(简称硫)。另外,以N-甲基胺与光气反应得N-甲基-N-苯基氨基甲氯,再与氯气反应得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简称氯化物)。最后将氯化物与硫脲在碱试剂存下,反应得扑虱灵。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氯代叔丁烷硫氰酸特丁酯-异硫氰特丁酯收率88.38%;硫脲收率96.49%;氯化物收率86.20%;扑虱灵收率78.32%。总收率以硫氰酸铵计66.78%,含量\u003e90%。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当前使用的常规农药药效明显下降。扑虱灵药效高、用药量低(约10克有效成份/亩),残留量低,而且对天敌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及生态的不良影响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