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地质博物馆是集地球科学科普和江西地质、矿产、环境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分为地学科普展区、江西矿产资源及应用展区、江西地质环境展区、江西省地质局展区、宝玉石观赏石展区五个部分,面积近600平方米,拥有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矿石、宝玉石观赏石等各类藏品近2000件。展出的藏品珍贵、齐全,图片丰富、翔实,模型独特、精致,配以新颖独特的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段,充分展示了赣鄱大地近20亿年的地质历史变迁和富饶的矿产资源,以及地质工作者为江西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人们了解江西地质成果和矿产资源的重要窗口
发展历史
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已有八十多年的建馆历史,其前身是1927年江西矿业调查所设立的“江西地质矿产标本室”和1935年李四光教授创立的“庐山地质馆”。
1939年迁到泰和县以后,更名为“地质陈列馆” 。在战争期间又几经搬迁,原标本已散失贻尽。
解放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地质工作,江西省地质局建局不久,便于1962年设立了“江西地质岩矿标本陈列室”,后在文革期间被毁。
1982年,江西省地质局又将一栋两层楼的老办公楼用于筹建“江西地质展览馆”, “江西地质展览馆”于1987年更名为“江西地质博物馆”。
2003年江西省地质局决定在原博物馆的位置新建办公楼,并将新办公楼二楼作为博物馆的新馆址,于2004年1月拨专款对“江西地质博物馆”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布展。
2006年1月,省编委批准江西省地质局成立“江西省地质博物馆”。
新建的江西省地质博物馆于2006年2月27日正式开馆。
建筑布局
江西地质环境展区
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了江西省丰富而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现已发现17种类型的地质遗迹资源共计535处,构成了江西优美的地质环境和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其中尤以花岗石、变质岩、砂岩组成的世界地质公园地貌景观和冰川遗迹最为著名。展区内的三大地质公园仿真模型不仅再现了江西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其独特的声、光、电效果定会使你有如身临其景的感觉。
江西矿产资源及应用展区
人们了解江西矿产资源的重要窗口,陈列的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汽矿产、能源矿产和矿产资源应用等5种类型的实物标本和图片,充分展示了江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在已发现的171种矿产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02种,矿产地5000余处。铜、钨、、稀土、、金、银等矿产因探明的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被誉为江西省矿产资源的“七朵金花”。铜、钨、钽、稀土、陶瓷、建材等优势产业已经形成集探、采、选、冶、科、工、贸为一体的产业链,在省内外甚至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馆藏文物
龙鱼化石
龙鱼化石,规格40X32X3CM,产于贵州兴义市2.4年前的二叠纪地层中。
虾化石
恐龙蛋
长形恐龙蛋窝,26枚,规格 84×67×22CM,产于南康区龙岭。
作用价值
江西省地质博物馆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分馆,是面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科学园地,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二课堂,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厅、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宣传部、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授予“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所获荣誉
2015年06月,江西省地质博物馆被授予“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13年4月13日江西省地质学会授予博物馆第八届理事会先进单位
参观信息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176号(或洛阳路158号)省地矿局院内地矿办公大楼二楼
开放时间:
上午8:成都地铁30号线11:30 下午:2: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