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净觉寺

净觉寺

净觉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位于南京市城南秦淮区三山街,现存望月楼、南北讲堂、大厅、无像宝殿等建筑,全寺占地面积371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9.1平方米。

南京净觉寺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后遭火灾被毁,宣德五年(1430年)朱瞻基诏令重建。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明世宗敕赐“净觉寺”匾额并建有一座牌楼,咸丰年间全部建筑毁于战火。现有建筑为光绪三年(1877年)所建,民国初年回族富商蒋秀冬夫妇又修建厅楼和南北讲堂,唯大殿两侧围墙为明代遗物。“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建筑被拆除,1980年以后收回陆续修复。

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2月2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背景

南京净觉寺位于城南三山街,初建于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系南京最早的一座清真寺。如今,净觉寺仍是穆斯林们进行伊斯兰教活动的地方。

主要景观

南京回族及清真寺

南京老城曾分布过多个回族人较大规模的聚居区,宋《金陵运渎桥道志》记载:“桥(草桥)东为打钉巷,巷北有礼拜寺巷,回族之所奉也;自草桥以至七家湾为回族所居”。可见至少在宋代回族已在南京形成密居之地,但是随着明朝建立后的迁都,很多回族也随之迁移到了北方。南京最早的清真寺并没有历史文献的记载,民间传说是大丰富巷寺,系宋朝建造,不过已经被毁。文献记载明朝南京回族有寺11座,清代24座,民国13座、女学5座、义学2座、回文学校1座。1949年时市区清真寺、女学、义学32座郊县21座。如今只留下净觉寺、小王府巷清真寺、六合清真寺、甘雨巷清真寺、吉兆营清真寺、花牌楼清真寺、草桥清真寺等。

历史沿革

初建于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1430年(宣德五年)净觉寺遭火灾被毁,此时恰逢郑和准备第七次下西洋的前夕,朱瞻基特准郑和的奏请,重建净觉寺,嘉靖年间重修时还建砖雕牌坊一座,清代又有过两次重修。目前,净觉寺砖雕牌坊上方保留“敇建”二字。净觉寺现存建筑有院落四进,有望月楼、正殿、后殿、阿訇斋及南北讲堂等。礼拜堂后有高墙一座,相传为明代所建,为南京寺庙中最高的墙壁。

历史

史料关于净觉寺始建年代说法不一,有文字记载的是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一说是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再有朱元璋曾下令禁绝明教一切事物,使得净觉寺真正的始建年代问题更加扑朔迷离。据1492年(明弘治五年)王所撰《敕建净觉礼拜二寺碑记》载:洪武二十一年,西域鲁密国人亦布拉金、马可鲁丁等,“为征金山开元地面,遂从金山境内随宋国公归附中华。钦蒙高帝喜其宾服,钦赏绢丝银钞等物,著落礼部与脚力,前往水平府搬家小赴京居住。因而敕建二寺安扎,将马可鲁丁等五户,分在望月楼、净觉寺居住。”又据明“永乐三年(1450)二月初四日立石”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三月十四日,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七世孙,赛哈智赴内府宣谕。当日于奉天门奉圣旨,每户赏钞五十锭,锦布二百尺与回族。每分作二处,盖造礼拜寺二座”,其中于“南京应天府三山街铜作坊一座……。”一般学者认为此即南京净觉寺前身。1430年(明宣德五年)航海家郑和于下西洋前奏请朱瞻基重建。据《敕太监郑和重建礼拜寺记》载:“得尔所奏:南京三山街礼拜寺被焚。尔因祈保下番钱粮人船,欲要重新改造,此尔尊敬之心,何可怠哉?尔为朝廷远使,既已发心,岂废尔愿?恐尔所用人匠及材料等不敷,临期误尔工程,可于南京内宫监式工部支取应用,乃可完备,以侯风信开船,故敕。宣德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明嘉靖年间(1521-1560),世宗朱厚熜赐以“净觉寺”匾额。该寺在明代南临宫街,西至马巷,东至三山街(现中华路),北至砂珠巷,占地40亩。当时礼拜大殿面宽、进深各9间,规模宏大。清代,净觉寺又遭毁坏,太平天国据南京时,曾将寺之梁栋移建藩府。现有建筑系1877年(清光绪三年)和1879年(光绪五年)两次重建。大殿北边有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重修碑记一通,墙上嵌有3块重建重修年份的小碑石,分别刻有“光绪丁丑三年(1877年)桂月重建”,“光绪已卯五年(1879年)重建”等字样。

参考资料

中美中心师生参观南京净觉寺.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2024-04-04

净觉寺.南京文旅信息服务平台.2024-04-04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09处、116点).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04-04

净觉寺.净觉寺.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