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的历史》是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于2007年出版的一篇散文,继《美的历史》之后,艾柯再推出这部作品,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与独特的见解深度剖析世人对“丑”的成见,颠覆传统审美观,形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审丑观念史。艾柯在书中试图定义丑陋的概念,验证它是一个多义词概念,并且与情感表达(如排斥或恶心)相关联,这些情感妨碍了理性的探讨。他探讨了从古代到现代对丑陋的不同理解和表现,以及丑陋在物理和道德层面的存在。

内容简介

丑是什么。丑只是美的反面吗。丑的范畴有哪些。继全球惊艳的《美的历史》之后,博学大师艾柯再推《丑的历史》,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与独特的见解深度剖析世人对“丑”的成见,颠覆传统审美观,形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审丑观念史。他亲自保证:“《丑》比《美》更精彩。”

艾柯为《美的历史》撰写的这部姊妹篇既是对视觉的冲击,也是对思维的挑衅。艾柯尝试把丑作为历史和文化批评的一部分做进一步的分析,呼应上一次的寻美之旅。这种兼收并蓄的研究别具一格,必将吸引文化和艺术史学者以及一般读者对这个颇受冷落的主题产生兴趣。

作者简介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享誉国际的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当代列奥纳多·达·芬奇”。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

主要概观

关于此书主题,艾可认为可分成三大类:丑之本身、恶之本体和恶之艺术。本书以编年体顺序来阐述主题,着重于文学、哲学以及视觉艺术,特别是绘画领域,是一部描述“丑”之概念的历代图像大合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