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宫(Lv Zu Palace),道教庙宇,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北顺城街15号,坐西朝东,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吕祖宫的前身为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是道教庙宇白云观的下院。清代咸丰年间,道教大居士叶合仁出资重修火神庙,并改建为吕祖宫,嗣传道教全真龙门派法脉。火神庙改建为吕祖宫后,香火更盛。在民间传说中,农历四月十四为吕洞宾诞辰日。每年此日,虔诚的信众汇聚于此,热闹非凡。吕祖宫除供奉吕祖、祝融、地藏王外,还有关羽、文昌等民间知名度很高的神灵。
吕祖,即吕洞宾,是中国神话体系中的著名神仙,为道家丹鼎派祖师。相传,吕洞宾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后被尊为剑祖剑仙、天下剑仙之首;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元朝时被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故称“吕祖”。清代初年,火神庙有一位道人,医术高超。有一次,皇宫中有位娘娘生病,御医束手无策。于是,有人推荐了火神庙那位道人。道人治好了娘娘的病,因此受到赏赐,庙宇也得到皇封。改建后,不再称“庙”,而称“吕祖宫”。
吕祖宫山门内西为火神殿3间,北为文昌殿3间,南为吕祖阁3间,火神殿后有娘娘殿3间,这是一座现今保存较好的小型道教宫观。
建筑特色
主要建筑有钟楼、鼓楼、前殿3间、中殿3间、后殿5间及东西配殿各5间。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抚今追昔
历史状况
源远流长原是全真派分支
吕祖宫供奉的是道教吕洞宾吕喦,就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本来是唐末书生,道家掌故传说,吕洞宾参加进士考试落第,路遇离权给他一个枕头,吕洞宾枕着睡着后,梦见中了进士在朝廷为官31年,身居显要、权位煊赫。后来被贬外放,路上风雪交加、人马劳顿,吕洞宾正在叹息荣枯无常,忽然梦就醒了,这时睡觉前煮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吕洞宾因此看破世情,追随锺离权出家修行得道。
这个情节最早出自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就是成语黄粱一梦的出处,逐渐演化成了道家的传说。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与人合作的杂剧,写的也是吕洞宾做梦悟道的故事。随着朝代演化更替,吕洞宾成为民间传说中最有人气的人物之一。
吕祖宫最早是建于明代的“火神庙”,清代咸丰年间,道教居士叶合仁出资将火神庙重修为眼下的吕祖宫。据说当年这里香火鼎盛,尤其传说中吕洞宾诞辰的农历四月十四,更是十方信徒汇聚之地。如今是北京市道教协会仅有的两座道观之一。
吕祖宫是清代建筑,由于结构保存完好,是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吕祖宫里依然供奉着吕洞宾,赵公明和一代孙思邈。
吕祖宫在道教中属于全真龙门派,就是拜金庸大侠所赐而赫赫有名的那个全真派。全真派有没有武功不好说,但重阳真人王重阳、长春真人丘处机都是确有其人。王重阳是全真派的开山祖师,而龙门这一宗就是丘处机所创,北京今天的白云观就是丘处机开山立宗的地方。吕祖宫远不及白云观占地宏大,但也是全真龙门派当年的重地,这里正在举办第一期道教研究生班,每到周末就有大学教授登台讲座,下面坐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地道观的出家人。
现实情况
今日道士依然有严谨教规
吕祖宫也有高鼻梁的老外摸到这里,进门就用英语问谁能说英语。见在场的几位出家人没人能应答,老外拿着相机就在大殿里摁快门。按理通常文物单位都谢绝游客在室内拍照,但几位道人只是微微笑着并不阻止,一问之下的回答是: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
这大约是出家人的与人为善了,远望过去他们似乎属于另一个世界。吕祖宫的几位出家人都来这里落脚不久,他们的通则是常常不固定长住某地道观,且多在全国的道观游学,到了某处长则待数月短则十多天。说起来就笑:万卷书没读过,万里路是走过了。问他们去留都是因何起止,回答说:看机缘吧。很有些出家人无家的了无牵挂。
教规介绍
全真派教规严谨,不论在哪个道观修行,每天饮食起居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早晚两遍功课更是雷打不动。除了参加教内的活动,或者去白云观拜访道友,道人们平时极少出门,有空闲时间就以琴棋书画清心静气。在挨着北京二环路的吕祖宫,车马喧哗声中清静下来好像不容易,而道人们只是淡淡地说:早晚上下班高峰略有点闹,其他时候也不觉得。除了依旧保持汉代风貌的发髻和服饰,这份平心静气确实也和常人颇不相同。但修道也不是全不问世事,电视、报纸也已经是出家人了解世界的方式,道人们每年也有假期回家探望父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出家就完全斩断俗缘。
参考资料
金融大街探吕祖宫.北京晚报.2024-03-03
吕祖宫.北京旅游.202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