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是为了铭记新四军抗日将士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抗战英雄的革命精神而建立的纪念碑,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南15公里的高骊山上,始建于1985年。
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高25米,朝东而立。碑顶为古铜色的步枪模型,碑身正面刚劲有力的铜铸大字为郭化若受粟裕所托题写的碑名:“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碑座上端两侧为红旗造型,正面浮雕两侧所刻“1938”“6.17”为韦岗战斗发生日,中间为新四军的标志“N4A”,后部浮雕为韦岗首战告捷后战士们欢欣鼓舞庆祝胜利的画面,两侧分别镌刻着陈毅、粟裕当年盛赞韦岗战斗的诗篇。
1997年,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及陈列室被中共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宣传部命名为“新四军一师纪念馆”,被镇江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重点单位。
历史沿革
1938年6月17日凌晨,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带领下冒雨东进。新四军韦岗战斗陈列馆讲解员沈小保介绍,战士们星夜兼程,赶在日军到来前,进入伏击地点。这场持续仅半小时的战斗,新四军以极小代价消灭敌人。
1985年,为了铭记新四军抗日将士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镇江市人民政府在韦岗战斗的伏击地原址立碑纪念,并辟陈列室专陈韦岗战斗历史全景。
1997年,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及陈列室被中共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宣传部命名为“新四军一师纪念馆”,被镇江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重点单位。
2018年以来,随着整体环境的全面提升,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所在的韦岗伏击战战场遗址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生、部队官兵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红色阵地。
方位布局
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南15公里的高骊山上,朝东而立。
建筑结构
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高25米,碑顶为古铜色的步枪模型,碑身正面刚劲有力的铜铸大字为郭化若受粟裕所托题写的碑名:“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碑座上端两侧为红旗造型,正面浮雕两侧所刻“1938”“6.17”为韦岗战斗发生日,中间为新四军的标志“N4A”,后部浮雕为韦岗首战告捷后战士们欢欣鼓舞庆祝胜利的画面,两侧分别镌刻着陈毅、粟裕当年盛赞韦岗战斗的诗篇。
在纪念碑的正后方,巨大的长方形石碑上镌刻着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碑文:为了铭记新四军抗日将士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抗战英雄的革命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特在韦岗战斗原址立碑纪念。
碑文内容
为了铭记新四军抗日将士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抗战英雄的革命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特在韦岗战斗原址立碑纪念。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平津后,八月十三日又大举进攻上海市,发动了全面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失陷,江南大好河山沦于敌手。日寇到处烧杀掳掠奸淫,暴行累累。江南人民奋起抗敌,救亡图存。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全国人民的要求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组成新四军,开赴抗战前线。新四军军部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指示,从第一、二、三支队所属的第一团至第六团中各抽调一部分干部战士,组成以粟裕为司令员的先遣支队,于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九日进入苏南敌后,实施战略侦察。六月初,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陈毅司令员率领下,进抵苏南。六月十五日夜,先遣支队和第一支队第二团一部,由粟裕统一指挥,在南京镇江之间的下蜀镇附近破坏铁路,使敌交通一度中断。十七日凌晨二时,该部再接再厉,冒雨继续东进,八时许到达镇(江)句(容)公路之韦岗赣船山口设伏。是时,日寇运输队五辆汽车,由镇江市方面开来,进入我军设伏阵地,粟裕率部立即向敌发起猛烈攻击。日寇仓皇应战,龟伏车底与草丛中顽抗。新四军将士英勇杀敌,仅半时许便将敌歼灭,毙敌土井少佐以下十余名,伤数十名,毁军车四辆,缴长短枪、军刀、钢盔、军旗、军服等大批物资及日钞七千余元,获得大捷。
韦岗战斗,是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仗。这一仗,威震江南,挫敌凶焰,鼓我士气,振奋民心,为尔后江南千百次战斗和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镇江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九月立
韦岗伏击战
1938年春,日军铁蹄践踏之下,江南大好河山日渐沦陷。日军如入无人之境,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江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救同胞于倒悬,中共中央指示要求新四军抓住有利时机,深入敌后,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创立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成立后,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主力向江南挺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1938年4月28日,新四军军部以第一、第二支队与第三支队部分团以下干部和各侦察连共400余人组成先遣支队,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先遣支队由皖南岩寺潜口出发,于5月中旬进入苏南敌后,进行武装侦察,为主力进入苏南敌后做准备。
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在江南执行侦察任务时发现,江南人民需要一场胜仗来激发抗日热情,坚定胜利信心;新四军将士更需要一场胜仗来显示战斗威力,狠煞日军气焰。于是,只要他一有时间就对着地图琢磨:新四军进入江南敌后的第一仗应该在哪打、怎么打。
恰在此时,粟裕接到命令,要求其3日内完成破坏南京到镇江市间铁路的任务,以阻断京、沪之敌。他把目光定在离镇江不远的一个地方——韦岗(又称卫岗)。韦岗位于镇江西南,是一片丘陵和小山地,东侧有高198米的赣船山,西侧有高455米的高骊山,镇(江)句(容)公路从这里蜿蜒通过,是南京到镇江之间的交通要点,也是日军车辆的必经之地。此外,韦岗四周岗峦起伏,树林茂密,道路狭窄,是一个打伏击的理想地方。为确保首战必胜,粟裕还派人多次去韦岗一带侦察敌情,并周密部署。
6月15日,粟裕率领的战斗连到达下蜀附近,连夜破坏那里的电线、铁路,使次日日军的一列火车出轨,京沪铁路交通一度停顿,顺利完成了阻碍敌人交通的任务。6月16日,粟裕亲自进行韦岗伏击战前动员,挑选精干人员,悉心部署战备。6月17日凌晨,参战分队冒雨向韦岗急进,做好伏击准备。上午8时许,日军的五辆汽车由镇江市方向驶来。待气焰嚣张的日军运输车队大摇大摆地驶入伏击圈,粟裕即命令机枪班迎头齐射,使得日军头车冲出公路、撞上岩石。后续日军因受公路弯道视野的限制,毫无防范地接踵而至。粟裕当即命令部队迅猛开火,击毙了日军少校土井,击中了日军后续3辆汽车。尾车见势不妙,立即停在伏击分队火力射程之外,30余名日军纷纷跳车,有的窜入公路边草丛,负隅顽抗,有的跳入水沟,有的钻进车底。先遣支队由于迅速控制制高点,对顽抗的日军进行了瞰制射击。此时,伏击分队在冲锋号声中,如猛虎下山般居高临下冲下山坡,英勇向日军发起冲击,残敌见状纷纷爬上尾车仓皇逃回镇江市。经半小时激战,我军毙敌多人,缴获长短枪20余支及四卡车军用物资,并在增援敌军赶到之前迅速安全转移。韦岗伏击战速战速决,实现了粟裕战前力求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目标。韦岗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同一般。韦岗首战,旗开得胜,极大地鼓舞了江南民众的抗战热情,激发了新四军指战员抗击日军的斗志和信心。陈毅接到捷报,赋此诗祝贺。《申报》《大公报》《救亡日报》等新闻媒体竞相报道战斗胜绩。
新四军江南首战告捷,如同在沉闷的沦陷区炸响了一声惊雷,戳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寇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一扫甚嚣尘上的“亡国论”和“恐日病”,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使同胞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展示了新四军的威武雄风和抗战精神,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力,使新四军成为大江南北抗日的光辉旗帜;点燃了江南人民抗日斗争的熊熊烈火,揭开了新四军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序幕;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此后江南敌后到处传来游击队的枪声,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先后取得了新丰、句容市、江宁区等大小百余次战斗胜利,韦岗烽火燃遍江南大地。
参考资料
“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碑文敬读.百家号.2025-07-22
学习党史·敬读碑文丨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碑文敬读.光明网.2025-07-22
红色研学指南 | 润州区初心主题园.润州先锋.2025-07-22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首战必胜”代代相传——重访韦岗战斗所在地.新华网.2025-07-22
新四军东进首战地——韦岗伏击战战场遗址.茅山新四军纪念馆.2025-07-22
革命诗词背后的故事丨新四军挺进苏南第一仗.中国军网.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