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纹林狸(食虫类:Prionodon linsang):是林狸科、林狸属的哺乳纲动物。体长可达33-43厘米,尾长几乎与身体等长,有带状纹,头狭、吻长、爪能缩回,毛厚且密。皮毛是鲜明的淡黄色,背部有五条大的横向深色带。脖子上有宽大的条纹,尾巴有七八条暗带。爪子可伸缩,非常锋利,有锋利的牙齿。脚底和脚趾之间有毛发。
生活在热带雨林中,是半树栖动物。夜行性,独居。攀登能力很强,可以先头下降。它的身体细长,腿短,适合在树丛中奔跑和在树枝间跳跃。长尾巴有助于帮助它们保持平衡。分布于马来西亚西部、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物种学史
两种亚洲灵猫科以前归类为灵猫科(Viverridae)的一部分,后经过脱氧核糖核酸的分析,分类学修订将它们归入一个的独立的科——林狸科(Prionodontidae)。其中条纹林狸(Prionodon linsang)包括三个亚种,指名亚种分布于缅甸南部、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半岛和苏门答腊;爪哇亚种分布于爪哇岛和婆罗洲;邦加亚种来自邦加岛。
形态特征
条纹林狸体长40厘米,体重700g,尾长约34厘米。皮毛是鲜明的淡黄色,背部有五条大的横向深色带。它们的脖子上有宽大的条纹,侧面有细长的小斑点和条纹。尾巴有七八条暗带,尾尖末端更暗。该物种有可伸缩的爪子,非常锋利,并有专门用于撕咬食物的锋利的牙齿。脚底和脚趾之间有毛发。
生活习性
条纹林狸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半树栖动物,主要是树栖,但记录表明它在地面上也花费了很多时间。是神秘而难以捉摸的生物,独居。它们是名出色的攀登者,可以先头下降。它的身体细长,腿短,适合在树丛中奔跑和在树枝间跳跃。长尾巴有助于帮助它们保持平衡。狩猎时,它纤细的身体像蛇一样沿着猎物的路径移动,被毛的颜色起到了很好地伪装作用。
条纹林狸是典型的高度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松鼠、老鼠、鸟类、蜥蜴和蛇为食。
栖息环境
栖息在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以及人类居住区。在他岛生活在常绿林中;在泰国,也生活在常绿森林和落叶林中;爪哇岛是其范围中唯一包含大量落叶区的部分,还生活在退化或支离破碎的森林;在马来西亚半岛东北部和砂拉越州的次生林中,包括一些与油棕种植园相邻的森林也发现了该物种。
分布范围
分布于文莱、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爪哇和西加里曼丹);马来西亚(砂拉越、马来西亚半岛和沙巴州)、缅甸和泰国。
繁殖方式
条纹林狸神秘而难以捉摸,关于它们的繁殖知之不多。该物种在枯树的空洞或大树的根部筑巢。1968年12月,荷兰瓦森纳动物园(Wassenaar Zoo)出生了两只幼崽。它们出生时体重40克,18天后体重增加了一倍。出生时是盲视,新生儿在18天后睁开眼睛。4个月大的时候,身高就和父母一样高了。雌性后代与母亲待在一起直到成熟,但雄性后代在断奶后不久就离开了。该物种在野外的预期寿命未知,可以在圈养环境中存活长达十年零八个月。
亚种分化
条纹林狸(三亚种)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条纹林狸的数量肯定正在下降,至少与森林向非森林栖息地的转化率成比例。这种转变在分布区域的低地十分疯狂。在某些地区(例如泰国、马来西亚西部、沙巴州、爪哇)速度有所放缓,部分原因是在保护区外的森林很少;但其他一些地区(特别是苏门答腊岛、西加里曼丹和缅甸)的比率仍然很高。虽然这种转变使该物种的一些以前的栖息地已经不适合生活了,但考虑到该物种在海拔上的广泛利用(山地的森林转变率要低得多)以及利用边缘和退化地区。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可能对物种构成威胁,除非在最低的水平。
主要价值
作为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在泰国的许多公园和保护区都可以看到条纹林狸,它们可能会吸引野生动物观察者。
参考资料
条纹林狸.ITIS.2024-09-06
Banded Linsang.REDLIST.2022-04-26
Prionodon linsang banded linsang.Animal Diversity Web.2022-04-26
Linsang rayé (Prionodon linsang).ManimalWorld.2022-04-26
BANDED LINSANG (PRIONODON LINSANG).Sciencesourceimages.2022-04-26
Prionodon linsang (Hardwicke, 1821).ITIS.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