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西南大学是2005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学校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山下,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有百年办学历史。数学与统计学院作为西南大学最重要的基层教育教学单位之一,由西南师范学院数学系发展而来。

学院简介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可追溯至1941年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在大学部设立的数学系。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专家,如郭坚白、段调元、何鲁、袁炳南、王元吉、李孝传、张孝礼、严栋开、王秀泉、陈重穆郭聿琦等著名教授,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院现设数学系、应用数学系、数学教育系、统计系、大学数学研究室、数学研究所;拥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是重庆市重点学科,统计学为重庆市重点学科(立项建设);与重庆市统计局共建成立“重庆市统计分析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56人;教授(研究员)22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0人;香港特别行政区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重庆友谊奖”获得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名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后备人选4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耕耘,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编写出版13部“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项教改项目获市级教学成果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获准教育部特色专业点建设项目立项(2007年);《数学教育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项目荣获全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2012年);学院还多次被评为学校“本科教学优秀学院”。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亦取得骄人成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基础教育研究4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9项;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48余篇。其中,在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期刊检录论文214篇。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极大心血,迄今已培养博生毕业生79人,硕士毕业生416人,本科毕业生2495余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9人、硕士研究生189人、本科生1341人。

西南大学成立后,学院进一步确立了“传承历史,发挥优势;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发展思路,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创新、富有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确立了“崇尚理性,严谨治学;服务学生,适应发展”的办学理念;凝炼了“数通古今,学究天人”的院训;积极倡导“勤思精研,学以致用”的院风和“团结、勤奋、严谨、求是”的工作作风。伴随着西南大学教育教学科研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明天定会更美好!

历史沿革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由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发展而来。其前身可追溯至1941年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在大学部设立的数学系。1950年10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西南大学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将两校数学系整合设立西南师范学院数学系。1953年中国西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系科调整时,先后并入华西大学、四川师院、昆明师院等数学系的部分师生。1985年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1994年数学系开办会计学专业专业并成立财经系,招收首届会计学本科学生。2003年4月,西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财经学院成立,设有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会计学系、数学研究所等四个系所。2005年7月,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数学与财经学院。2006年5月,西南大学院系学科调整,数学与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几代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专家,如郭坚白、段调元、何鲁、袁炳南、柯召王元吉、李孝传、张孝礼、严栋开、王秀泉陈重穆、郭聿琦等著名教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58年成立的重庆市数学学会挂靠本学院,共同主办有《数学教学通讯》刊物。

教学研究

学院先后建设发展了计算机科学会计学专业工商管理等本科专业,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学院现由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大学数学研究室、数学研究所组成。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本科专业,拟设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等本科专业。学科建设成绩显著,有“纯粹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基础数学”专业为我国第一批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之一,是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在代数学(半群代数理论、群论)、几何学、应用数学(生物数学、非线性泛函分析、算子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等七个研究方向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专任教师97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副研究员)39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8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19.6%,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57.7%。承担科研项目25项,其中,主持国家基础教育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6项。2000-2006年公开发表论文289篇,其中在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期刊检录论文137篇。学院有8名教师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名教师被选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30名)序列。

教学成果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98名;在校硕士生142名、博士生34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达35%以上。2004—2006年,学院组建的数学建模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数模竞赛,先后获得国家一、二等奖10多项。

院训含义

院训“数通古今、学究天人”。

“数通古今”有两层意思:一是数本来有规律之意,古人所谓“常数”“劫数”讲的就是规律性现象,而凡规律是贯通古今的。勾股定律、圆周率相对论公式等数学的相关定理、公式,就是具体的反映。二是数学的成就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历史地发展而来的,不了解数学史,很难有新的发现和创造。而“学究天人”要求的是学习和研究态度:从自然万物中去研究,从人类的实践生活和需要去研究,后者是前者的动力,前者是后者的源泉。有好的学习和研究态度,才有真正科学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成果。

组织机构

党群部门

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德育室

研究生党支部

学生党支部

教职工党支部

院工会教代会

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

政治辅导员办公室

学院党委办公室

行政机构

院办公部门

院 行 政

系科与研究所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统计系

应用数学系

数学系

专业设置

博士研究生

纯粹数学博士

教育方向博士

硕士研究生

基础数学硕士

应用数学硕士

概率与数理统计硕士

计算数学硕士

运筹与控制硕士

本科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专业定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主要培养既上通数学又下达课堂,且“人格健全、数学基础扎实、教师素质突出、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中学数学教师。

培养目标:

(1)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受到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数学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知识思考、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数学教育任务。

具体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3)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4)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了解教育研究与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具有基本的教育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5)了解数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6)熟练掌握常用的数学软件,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育;

(7)有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数学教育论文科研能力;

(8)参与学校组织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测评并获得《西南大学师范生教学技能证书》。

统计学

专业定位: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统计学基础,可以在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金融机构、保险行业或其他有关部门从事统计数据管理与分析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1)掌握统计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熟练应用统计软件整理、分析、解释数据。

(2)具备进一步攻读统计学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基础知识和能力。

具体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

(3)掌握基本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形成较好的统计思维,较强的调查研究、统计计算和预测决策能力;

(4)掌握基本的统计模型,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统计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能够正确理解国家关于统计等领域的政策、规定以及措施;

(6)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7)能够取得从事统计相关工作的职业资格证。

校友名录

贺昌政

宋乃庆

肖智

陈贵云

冉启文

徐久平

唐春雷

周贤伟

黎先华

谢德政

杨汉生

王佳

段泽勇

何跃群

潘光明

张远丽

谭光全

杨序及

李小明

潘茂桂

杨德章

黎 新

魏贵民

陈阿林

姜友谊

谢成康

高平市

张传林

冯春

李生林

陈庄

甘玲

唐艳

朱培勇

刘水强

吴行平

廖勇

杜先云

田继东

曾国平

高音哥

彭作祥

张春莉

倪训芳

熊道统

简大均

彭智勇

骆隆森

谢晋超

许志澄

张世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