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解剖》,是罗伯特·伯顿的一本书,于1621年首次出版。该书详细介绍了忧郁的各种类型、病因、症状、预兆以及多种治疗方法。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包含多个章节和子章节,涵盖了哲学、医学、历史等方面的内容。然而,在接下来的17年间,《忧郁的解剖》经过多次修改和扩展,成为了一部庞大而复杂的著作。
内容介绍
这本书从封面外表来看,是一本探讨忧郁症的医学教科书(其中还包括临床抑郁症)。虽然作为一个医生介绍的文字,忧郁的解剖其实是一本相当特殊的文学作品,因为其内容以哲学和科学居多,往往超越该书探讨的主题。而且此书所谓的“忧郁”和“解剖”其实是用忧郁的笔调来剖析人类所有情感和思想表达方式。伯顿把这本书的序言就写的带有讽刺的意味,伯顿的人物德谟克利特少年解释说:“我写的是繁忙的忧郁,以避免忧郁。‘剖析’是一个范围广泛的文件,其中载有离题和评论。无论其强项,医疗文本或作为一个历史文件,它是解剖的巨大广度-解决话题,如消化,小妖精,地理美洲等 和声音特色,特别是它的作者是最普遍提及其崇拜者为主要来源的吸引力。”伯顿坦言他写《忧郁的解剖》是为了排遣自身的忧郁。我们虽无法确知这法子是否灵验,但可以肯定的是,300多年来他的作品已然成了忧郁的“预防剂”。一位忧郁症患者,写了本厚厚的书来寻找人类内心忧郁之缘由,传递的却是满满的正能量,告诉每个人快乐豁达的方法;还一不小心成为了经典之作,被其后各位名家引用推崇,成为一部内涵丰富的人类情感百科全书。
从写法上看,他这书虽说是世上引语用得最多的,读来却又如小说一般轻快。他往书里面塞的文字,也是至理名言与胡言乱语相杂。他生怕会把爱之忧郁讲过头,但之后他还真讲过头了。别看他没结婚,婚姻之于他也不是什么秘密。他嘲笑世人,同时也悲叹世人的不幸和愚蠢。他既信科学,也从迷信。他有时粗言糙语像个写黄书的,有时又扭扭捏捏像个假正经。他把插科打诨与神学宗教相提并论。他不故作幽默,但远比专业的小丑要好笑。他最郑重的时候却显得最轻浮,而他随口说说的时候又最是意味深长。与惠特曼一样,他是浩瀚无垠、包罗万象的。他把自己连同整个古代的学问都倾注进了他的书里,然后又巧妙地将这团大杂烩变成了一部条理分明的专著。
伯顿那博杂的学问、从稀世奇书中搜罗来的妙语、不失真才又朴拙的炫学、五花八门的素材、趣味故事与说理相杂糅的写法,以及至关重要的一点——裹在古怪文风中的奇特感情,使得该书即便对当代读者来说都是趣味与知识的无价宝库。《忧郁的解剖》好比一只百宝袋,从中取宝的人既可以是抄袭者、正当的掠取者,也可以是约翰逊博士这样的猎奇的读者——这书“能令他早起两个小时”。许多才子作家都靠劫掠伯顿为我们的文学宝库添了彩。
作者简介
有关伯顿生平的细节很少,不过,过多的细节也无甚必要。不是有“书如其人,人如其书”的说法吗?罗伯特·伯顿就是这样的作者,而《忧郁的解剖》也正是这样的书。伯顿在1577年2月8日生于莱斯特郡林德利府,全家九个孩子中排第四;先是就读于萨顿克德菲尔德的私立学校,而后转入纳尼顿文法学校;1593年进铜鼻学院,1599年选入基督堂学院,1614年获神学士,两年后任牛津圣托玛斯教堂牧师;1630年受恩主伯克利爵士乔治之助,得享莱斯特郡西格雷夫教区圣职。他擅作拉丁文和英文诗,参写了数部学术选集,在31岁那年,还创作了名为《冒牌哲学家》的拉丁韵文讽刺喜剧。这是他生平第一部流传下来的作品,于1615年被改写,并于1617年在基督堂被学生搬上舞台。《忧郁的解剖》出版于1621年,在作者生前共刊行五版。伯顿亲见印行的最后一版是1638年那版,也就在这之后的一年他去世了,享年63岁,葬在大学的主教堂里。其兄威廉,即《莱斯特郡纪》(1622年)的作者,在此为他立了座半身纪念像,染了颜色,栩栩如生,这遵循的是当时的旧俗。
——霍尔布鲁克·杰克逊
出版
本书1621年出版后,累计修订、扩充了五次,多次重版。400年后中文精选本内地首发,书中包括了原版书最精华的部分,最近的一次再版是在2001年依据1932年出版的版本重印。此次再版(2001年)和伯顿首次出版年分1621年相差380年。伯顿对自己作品执着地编辑,在他有生之年出版了五次修订和扩充版的《忧郁的解剖》。它经常脱销,尤其是在1676年至1800年之间。由于《解剖》的原始手稿已佚失,后来的再版或多或少都是依据伯顿一生中出版的版本做出的。早期版本已进入公共领域,网上有很多来源提供了相关版本,比如古腾堡计划。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本书的兴趣日益浓厚,加上其公共领域地位,促成了新版本印刷品的诞生,最近一次是2001年由纽约书评出版社在其NYRB Classics品牌下再版1932年版本(ISBN 0-940322-66-8)。
作品影响
此书累积了不少赞同伯顿理念的崇拜者,从古到今的崇拜者有:塞缪尔约翰逊、劳伦斯·斯特恩、查尔斯·兰姆和约翰·济慈(据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书)、菲利浦普尔曼、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引述他的题词故事“通天塔图书馆“),尼克洞、塞缪尔·贝克特等。《忧郁的解剖》的崇拜者范围甚广,从霍尔布鲁克·杰克逊(其《盗版解剖》的风格和摆版就是根据该书)到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查尔斯·兰姆和约翰·济慈(称其为最喜爱的书),再到诺思罗普·弗莱、斯坦利·菲什、安东尼·鲍威尔、赛·托姆布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在其故事《巴别图书馆》中引用了一句作为题辞)、欧·亨利(威廉·西德尼·波特)、阿玛利亚·伦德、威廉·加斯(为2001年NYRB Classics再版写了一篇引言)、尼克·凯夫、塞缪尔·贝克特和雅克·巴赞(认为其预见了20世纪的精神病学)。据《卫报》文学评论家尼克·莱扎德称,《解剖》“在被公认的人群中幸存了下来”。华盛顿·欧文在《素描簿》的扉页上引用了这本书。劳伦斯·斯特恩在《特里斯特拉姆·尚迪》中嘲笑了伯顿严肃的口吻及其试图用有分量的引文来证明无可争辩的事实的努力。斯特恩还嘲笑了伯顿在章节标题中设置的细分,并戏仿了他严肃而清醒地叙述马库斯·西塞罗对女儿图莉亚去世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