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刺篱木科

刺篱木科

刺篱木科(学名:Flacourtiaceae),又名大风子科,是一个已经废除的被子植物科,原有约93属1300余种,主要分布在全球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中国南方也有分布。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堇菜目中,1998年的APG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3年的APG II分类法不承认这一科,将其中的部分属列在杨柳科中,其余的列为青钟麻科,属于金虎尾目,另有2属单独列为一个红珊藤科。随着分子系统发生学的发展,大风子科的成员已被分散到各个科中,主要是杨柳科和苦科。

形态特征

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多数无刺,稀有茎刺皮刺(如菲柞、鼻烟盒树、、锡兰莓刺篱木柞木等属)。

单叶,互生,稀对生和轮生(我国无),有时排成二列或螺旋式,全缘或有锯齿,多数在齿尖有圆腺体,有的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腺点和腺条,有时在叶基有腺体和腺点;叶柄常基部和顶部增粗,有的有腺点(如山桐子属);托叶小,通常早落或缺,稀有大的和叶状的,或宿存。花通常小,稀较大,两性,或单性,雌雄异株或杂性同株,稀同序的(如山拐枣属);单生或簇生,排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圆锥花序、团伞花序(聚伞花序);花梗常在基部或中部处有关节,有的花梗完全和中脉及叶柄联合(我国无);萼片2-7片或更多,覆瓦状排列,稀镊合状和螺旋状排列,分离或在基部联合成萼管;花瓣2-7片,稀更多或缺,稀为有翼瓣片,分离或基部联合,通常花瓣与萼片相似而同数,稀比萼片更多,覆瓦状排列,或镊合状排列,稀轮状排列,排列整齐,早落或宿存,通常与萼片互生;花托通常有腺体,或腺体开展成花盘,有的花盘中央变深而成为花盘管;雄蕊通常多数,稀少数,有的与花瓣同数而和花瓣对生,花丝分离,稀联合成管状和束状与腺体互生,药隔有一短的附属物;雌蕊由2-10个心皮形成;子房上位、半下位,稀完全下位,通常1室;有2-10个侧膜胎座和2至多数胚珠;侧膜胎座有时向内突出到子房室的中央而形成多室的中轴胎座;胚珠倒生或半倒生。果实为浆果蒴果,稀为核果干果(我国无),有的有棱条,角状或多刺;有1至多粒种子;种子有时有假种皮,或种子边缘有翅,稀被绢状毛,通常有丰富的、肉质的胚乳,胚直立或弯曲,子叶通常较大,心状或叶状。

所有属

Ahernia--菲柞属

Bennettiodendron山桂花属

Carrierea--山羊角树属

Casearia--脚骨脆属

Dovyalis--锡兰莓属

刺篱木属刺篱木属

Gynocardia--马蛋果属

Homalium--天料木属

大风子属大风子属

Idesia--山桐子属

Itoa--栀子皮属

Oncoba--鼻烟盒树属

山拐枣属山拐枣属

Scolopia--箣柊属

柞木属柞木属

分布

国内分布:产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非洲等地区也有分布。

用途

本科植物用途广泛,山桐子属的果皮含油率32.82%,种子的含油率28.43%,油经处理后可食并供轻工业用;斯里兰卡天料木(母生)为高大乔木,纹理细密,材质坚实,供各种用材,亦为热带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鼻烟盒树,大果刺篱木的果实可食用;菲柞、白背红子木濒临灭绝;马蛋果海南大风子、无毛天料木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白背红子木、珍珠刺柊、海南天料木、广西天料木广南天料木、显脉天料木、短萼天料木、阔瓣天料木短穗天料木柳叶天料木山拐枣山羊角树云贵高原山羊角树、疏花柞木、云南脚骨脆等为中国特有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