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又名东里花园、唐园),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城北4公里处的鲁桥镇东里堡,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最初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而得名,是一座具有明清时代风格的北方园林建筑。
李靖故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9万平方米,南北长163米,东西宽110米。园内以著名的“关中八景”为主要题材,设有楼阁、假山、鱼池等,主要建筑有妙香亭、读书堂、望穑楼、挂云楼、望云楼、溢清阁、八角亭等。据《三原县志》记载,李靖故居分别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进行过整修。1917年,园主家道中落,将园子卖于靖国军,遂改名为“靖国公园”。1930年,杨虎城主政陕西省,为保护园林古建,曾拨款修葺,并在此居住,故又名杨虎城花园。“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等中共领导曾临此园与杨虎城商谈政事。李靖故居于1985年成立文管所,2002年以后,政府投入资金先后对园内建筑进行了维修、彩绘和整修。
李靖故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李靖故居被列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地理位置
李靖故居(又名东里花园、唐园),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城北4公里处的鲁桥镇东里堡。
历史沿革
李靖故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因最初为唐卫国公李靖修建而得名,是一座具有明清时代风格的北方园林建筑。
据园内碧池石刻记载,部分园林建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花园原占地48亩,故名“半顷园”。据《三原县志》记载,东里花园分别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进行过整修。清末回民起义时,东里花园损毁严重,和尚明经指挥重修,后辗转归于东里堡刘氏。刘姓后人刘季昭对东里花园进行重新修葺,起名“半耕园”,意在希望子孙后代边耕边读,并由陕西省督学吴大徵篆书“半耕园”3个字,刻石镶嵌于园门。东里花园遂成为渭北一带风景名胜。1917年,园主人家道中落,将园子卖于靖国军,遂改名为“靖国公园”。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为园林大门题联“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门额为“靖国公园”。1930年,杨虎城主政陕西,为保护园林古建,曾拨款修葺,并在此居住,故又名杨虎城花园。“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等中共领导曾临此园与杨虎城商谈政事。
李靖故居于1985年成立文管所;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其保护区(含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为院围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区外延5米。2002年以后,政府投入资金先后对园内建筑进行了维修、彩绘和整修。
建筑布局
李靖故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9万平方米,南北长163米,东西宽110米。园内以著名的“关中八景”为主要题材,设有楼阁、假山、鱼池等,主要建筑有妙香亭、读书堂、望穑楼、挂云楼、望云楼、溢清阁、八角亭等。园门位于花园的最前端,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宽12米,进深5米,中部为过厅,两边为住房。房屋无斗拱,五架梁,硬山顶,灰布板筒瓦,檐施勾头滴水,门额镶嵌有“半耕丽”石刻题字。读书堂位于花园北端,坐北向南,东西宽16.2米,进深32.1米,组合式歇山顶与卷棚式屋顶,两侧为厢房,有三原县名儒贺瑞麟书“读书堂”石刻题字。后楼为二层阁楼式建筑,宽14.5米,进深7.6米;上层为望穑楼,原为主人观望田野庄稼之用,登楼远眺,满目翠色;楼下有3孔砖券窑洞,冬暖夏凉。
主要景点
李靖故居园内以著名的“关中八景”为主要题材,设有楼阁、假山、鱼池等,主要建筑有妙香亭、读书堂、望穑楼、挂云楼、望云楼、溢清阁、八角亭等。
妙香亭
妙香亭位于园内东南侧,平面呈“品”字形。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南宽9.5米,北宽6.8米,长15.5米。三架梁,四角攒尖式屋顶,灰布板筒瓦,檐施勾头滴水。南面有砖砌圆形门洞,北面有一小门,南北相互贯通,两侧有廊房。亭南有一棵距今百年的紫藤盘杨属。
挂云楼
挂云楼位于园内西侧,坐西向东,南北长13.1米,东西宽9.17米,二层建筑,重檐,小歇山式屋顶。下层面阔五间,上层三间,三踩无昂斗拱,改建较为严重。挂云楼南为“待月台”,西为“宝文轩”,东为“溢清阁”。
溢清阁
溢清阁位于挂云楼北侧,举西向东,面阔五间,南北长20.56米,东西宽4.6米,歇山式屋顶,前后两坡,重檐三滴水,灰布板筒瓦,檐施勾头滴水,门窗已改变为现代式样。溢清阁原为藏书楼,墙内镶嵌有宋、明时期书法家石刻。
微缩的“长安八景”
微缩的“长安八景”位于园内中部西侧。“咸阳古渡”是其中之一,建筑呈“厂”字形,用歇山和硬山两种屋顶结构构制而成,建于一石舫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长5.6米,宽4.2米。在“咸阳古渡”南北还参差分布着“华岳仙掌” “骊山” “曲江流引” “草堂烟雾” “灞柳风霜” “太白县积雪” “雁塔晨钟”等渭河平原其他著名景观缩影。
史可轩烈士墓
园内东南处有史可轩烈士的坟墓,墓前建有纪念亭,立有胡耀邦同志题写的“史可轩烈士之墓”石碑1通。园中还生长有许多珍贵树种和奇花异草,其中知名的有白榆、金木犀、红豆杉、君迁子、金钟花等,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人员鉴定有52种之多。
文化活动
每逢清明节,三原县中小学生来李靖故居进行悼念活动,被市、县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5年2月19日,一场“非遗进景区”活动在三原县李靖故居举行。古园内,顽皮可爱的哪吒雕塑与李靖塑像交相呼应,还有“00后”县级非遗传承人李明轩的面花作品、张元平的“蟠龙剪纸”也成为活动一大亮点。
保护传承
1985年,政府成立文管所保护东里花园。1992年4月20日,李靖故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其保护区(含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为院围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区外延5米。
2020年12月,李靖故居被列入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价值意义
李靖故居是一座具有明清时代风格的北方园林建筑,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关人物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时期担任过殷州(治所位于今大张庄乡)刺史。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姓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愬之祖);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着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贞观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动请缨,李世民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唐帝国与西域诸国(如突厥、契苾)联军征讨吐谷浑。贞观九年(635年),李靖在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追至且末(今属新疆),大败吐谷浑军,伏允部下不堪唐军追击,杀伏允,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斩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国土遂尽归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为卫国公。
参考资料
不用到处找了!咸阳的A级景区全在这里.微信公众平台.2025-02-22
东里花园(唐园).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5-02-22
李靖故居.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03-14
秦地最胜 无如咸阳丨看《哪吒2》免费游三原李靖故居、三原城隍庙啦!.微信公众号.2025-02-22
陕西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陕西省文物局.2023-11-01
金秋九月,三原红色记忆与你相逢.微信公众号.2025-02-22
李靖故居含“吒”量持续上升.微信公众平台.2025-02-22
李靖.豆瓣.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