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椰林,199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2年获中山大学植物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4年被聘为副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研究,主要集中于被子植物门系统发育关键科-金缕梅科,以及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类群-枫香树属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并与加利福尼亚州科学院合作开展了安息香科植物系统分类学和区系地理学的研究。黄椰林的教授课程有分子系统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植物学实验。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3-1997,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学士

1997-2002,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博士

2000-2001,美国加州科学院,博士生合作培养

2005-2007,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2-2004,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2004-至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个人成就

黄椰林一直从事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的研究。近年来广泛开展了针对多种海岸带植物与入侵生物的分子系统地理学与生态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在各种组学水平上探讨海岸带多种生态类型植物的适应性进化的模式与机制、海岸带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策略制定以及多种入侵生物的入侵遗传学基础等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

主要作品

黄椰林先后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近年来共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60余篇论文,参与编著教材和科研著作各三部。

黄椰林的课题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红树植物木果楝属对海岸潮间带不同生境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2018.1-202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转录组测序和居群基因组学的多种红树植物物种形成模式比较.2013.1-2016.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入侵潜能的分子遗传学基础.2011.1-201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印度-西太平洋海岸潮间带几种红树植物系统地理格局的比较及其形成机制.2009.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南中国海海岸红树林植物角果木种群的保护遗传学研究.2004.1-2006.12

广东省科技发展专项:香花山茶种质资源的收集、引种与规模化繁育.2017.1-2019.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角果木属基于多基因数据的物种界定与物种形成研究.2015.8-2018.8

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真红树与半红树植物分子系统地理格局的比较及模型检验.2009.1-2010.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真红树与半红树植物分子系统地理格局的比较及模型检验.2009.1-2010.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印度-西太平洋海岸带红树植物系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机制.2007.1-2008.12

获得荣誉

2002和2008年两次获教育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获奖人),其博士学位论文获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