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江,出生于河南长垣魏庄街道大傅占村,是中国当代著名篆刻家,被誉为“中国当代第一大篆”。他的晚年作品遍及中原,声誉京华。目前,他正全身心投入创作《千字文》篆刻作品。

正文

傅江,出生于河南长垣魏庄镇大傅占村,幼年求学于西安市,抗战胜利后考入台湾辅仁大学美术系。后转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三年;在西安求学与工作近三十年;期间有幸结识于右任、张大千、徐悲鸿黄君璧关山月、和赵望云等艺界名家;并亲见他们驰颖染翰,得到口传收受。傅江先生童稚时期即酷爱诗、书、画印,6岁学书,8岁学画,12岁学篆刻,与同窗黄胄等学人拜赵望云为师专攻山水;拜岳松济为师学书法;拜邱星为师学篆书、金文和治印。并与邱先生合刻《梁山一百单八将》印稿于西安、日本联袂展出。当时《群众日报》,西北电台联播七天,因而蜚声西北五省,而且其中大部分印刻曾两度在日本展出。晚年作品遍及中原,声誉京华。人称“中国当代第一大篆”。

2009年1月14日是河南省安阳市著名书画家傅江老先生86周岁寿辰,这天不少亲朋好友,文人墨客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挥毫泼墨,吟诗作赋,举杯同庆傅老86岁华诞之喜。恭祝他老人家:生活美满、幸福安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一声声美好和热情洋溢的祝词中,让傅江感到无比欣慰。

傅江老先生,艺名石语翁,又号江泥道人。一生经历坦坎,颇具传奇色彩。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仍当今旷世之奇才。

傅江老先生1923年生于河南长垣,童雅时即酷爱诗书画印,5岁学书、6岁学画、7岁刻印。少年求学西安市,抗战胜利后考入台湾辅仁大学美术系,后又转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在西安求学和工作30年之久。期间,傅江先生有缘结识于右任、张大千、徐悲鸿黄君璧关山月、赵望月等书画大家,耳闻目染,深受教益。

弱冠拜赵望云为师,专攻山水,拜岳松侪为师学书法;拜邱星先生为师,学习 篆刻。50年10月,与邱先生合作《梁山百单八将印稿》,在西安联袂展出,蜚声西北五省,获得盛益。1990年,向邱先生提供500余幅小样,供邱先生编撰《篆书百联》参考。

傅江老先生一生严谨治学,刻苦学习各家书体和攻篆刻。他从汉印入手,对甲骨文、钟鼎文、小篆、汉隶都有深入研究,尤对隶篆情有独钟。中年时期书法就以厚重、畅达、恣肆、雍容著称于世,深受书法家好者的喜爱。他的篆刻堪称一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探索,运用象形文家的独特魅力,彰显这门艺术的哲理性和趣味性,拓展了篆刻的表现题材和风格。在方寸之间品味书法与造型之奇妙,感情传承与创新之蹊径。由于视野的开阔以及对各艺术门类的融会贯通,在创作中往往匠心独运,所刻的印章,生意隽永,生动有趣,令人耳目一新。

安阳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出土的甲骨片琳琅满目,多姿多彩,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四大文字保存最完整的字体,驰名天下,享誉海内外。傅老晚年怀着对甲骨文的热爱之情和进一步提高书法水平,来到古都安阳,筑庐郊外,潜心研究商朝甲骨、陶皿,将甲骨文之章法韵味熔于金文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大篆书法风格,使其作品与众不同,字与字间距疏朗均匀,深厚圆劲,端庄肃穆。上承殷商秦汉之神韵,颜师古而不泥,创新而不野。有一种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一种鼓荡生气的浩然之气,一种湿润华滋,秀色灿烂的美感。

傅老无论是即兴挥毫,还是静心书写,每一幅作品都能上下呼应,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展现出一种震撼心灵的美感,让人赞叹,让人感动,奔放豪迈的精神面貌与博大沉雄的笔力相辅相成。此外,不论是他所赋诗文,都能把情与美巧妙结合,对仗精工,佳名天成,亘古长存。他常常在各种笔会上题词,或是别人作好画后,让他题跋,恰到好处,幽默诙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安澜先生看了其作品后评价“苍劲入古,大气磅礴”。傅老文书法曾多次在海内外展出、获奖,为博物馆、书院、方家等人士收藏。

傅江老先生为人仗义慷慨,义薄云天,广交天下文人墨客。且品德高尚,具有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和厚重渊博的学问。所以依赖苦钻研、勤耕笔,雄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他别具一格的大家风范气度,在二维空间的笔墨境界里充满了强烈的艺术个性。表现出铁骨铮铮,不屈不挠,以顽强的生命力,不为困难所折服。他就像傲雪寒梅,奇崛的枝条旁逸斜出,疏淡飘逸之中自有挺拔劲秀的神韵,傲霜斗雪,老躯瘦干绽放花蕾,具有刚健之美和刚强不屈的崇高品格。他的几方长用印“万石醉人”,“曾藏沙中”、“酒丐”正是他坚韧不拔的个性和宁静淡泊心态的写照。

匹马征万里,超然豪迈之情与卓不凡之气溢于言表,傅老一生光明磊落,豁达开朗的情怀,如冰之清,雪之洁。“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他豪爽、洒脱的人生性格,就像唐朝大诗人李白一样,浪迹江湖,以滔滔而来的大江为美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醉卧而眠,不知伤痛,天生我才必有用,潇潇洒洒走一回。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豪侠气概,把那颗凄凉孤苦之心,抛到九霄云外。他邀请天地间的万物作客,一同畅饮,笑傲江湖。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展示出万里一泻,味势犹壮的艺术天地和感情色彩。

这种感情色彩缘自他有一颗永驻的童心,充满了对这个世界,这个艺术天地的好奇和追问。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独来独往,天马行空的性格,使他饱经风霜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程,磨砺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才铸就了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艺术才能。他的作品老辣、奇峭、高古、放纵。常书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三国演义的卷首语就能很好的表现出来。大笔挥洒不拘小节,韵味和用笔刚柔相济,疏密有致,或似挟雷霆万钧之力,或精心动魄之奇。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具有如火如荼的磅礴之气。这是他在不断努力追寻和探索过程中,把沿途的悬崖峭壁,骇浪惊涛,潮起潮落,电闪雷鸣移植过来,让观者也从艺术中体会一把跌宕起伏,热血沸腾的快感,便有了一种天籁、旷远、无限和感动在心中萦绕,挥之不去——这就是傅江老先生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众所周知,书法的精华在于人格力量的笔墨呈现,贵在乘兴挥毫,直抒胸臆,将艺术家自己的天资禀赋、个性气质、审美追求一泄而出,塑造出雄浑、或清新、或秀雅的艺术境界,体现出独自的艺术佳境和不同与人的书风,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然而,现在有不少书家思轻想浮,利禄熏心,想独辟溪径,往往事得其反,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很快就销声匿迹。傅老踏实书艺,对待自已的每一幅作品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将名利看得很轻淡,甚至不屑一顾。他认为做为一名书家,不要有:势利气、铜锈气、汗腥气、脂粉气,反对剑拨弩张,金刚怒目。他极力排除社会和市场的干扰,不为浮名所累,不为市场所动。由于他的字雅俗共赏,极赋特色,求字者甚多,他有求必应,还热情社会公益活动,满足大家需求。

如今,在安阳市繁华的大街小巷三﹑五步就能看到傅老为各商店﹑酒店所提写的丰茂﹑奇纵﹑遒劲有力的牌匾,不少酒店﹑宾馆大厅内悬挂着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供游人﹑消费者欣赏。因此,人们都已求到他的书法作品为荣,这正是傅老不同与别人之处。他全身心为人服务,除去知识分子的旧架子,面向社会为人群作公仆。

傅老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纵览上下古今名著,就是醉心丹青翰墨,口诵诗骚文赋,穷探书法篆刻艺术脉络为快。所以他才能做到心境清逸,心静若水,流水不止,生命不息。体现出一个老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和无限向往。

傅江老先生现为中国少林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中国书画联谊会荆浩学术研究会顾问、跨世纪世界书画名家大典顾问编委、河南省省企业文化研究顾问兼副院长、安阳市书画院总顾问、河南《宝斋》签约书画家。现有正式入门弟子40多人,活跃在当今书坛上,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大家。

年逾八秩而西霞犹明,人书俱老而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但将余年奉献社会,不计龟兔驰逐之疾。现在傅老正全身心投入创作《千字文》篆刻作品,工程之浩大,难度之艰可想而知。目前已刻出200方印,还差50方印才能完成。我们视目以待,等其面世,必将是惊世之作。“淋漓笔阵开,腕底烟云传妙墨;磅礴石翁语,胸中江海藐浮名”。这是安阳市著名诗人朱现魁先生对傅老艺术人生真实生动写照。

白驹过隙,岁月无痕。

春华秋实,盛世有约。

傅老虽已是老人,仍笔耕不辍,令人钦佩,他丰富渊博的知识底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似一道晚霞中靓丽的风景,淡雅之美于一身,淡淡然然,惹人怜爱,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参考资料

老躯瘦骨笔不辍 腕底烟云传妙墨.中国艺术网.201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