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岳松侪

岳松侪

岳松(1891~1964年),名鹤龄,山东邹县人。曾任河南省督军府书记长、军法处长、郑汉铁路少将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被冯玉祥将军委任为陇海铁路局秘书长及顾问,1938年随该局迁至西安市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市政协第一届委员。岳松侪与长安诸名家及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黎雄才等交游较多,书风劲健奇崛、豪放雄强。擅写巨字,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安街头匾牌多为岳松侪所题。

人物生平

岳松侪(1891~1964年),名鹤龄,山东邹县人。曾任河南省督军府书记长、军法处长、郑汉铁路少将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被冯玉祥将军委任为陇海铁路局秘书长及顾问,1938年随该局迁至西安。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市政协第一届委员。岳松侪与长安诸名家及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黎雄才等交游较多,书风劲健奇崛、豪放雄强。擅写巨字,20世纪四五十年代,西安街头匾牌多为岳松侪所题。

相关事件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岳松侪被冯玉祥将军委任为陇海铁路局秘书长及该局顾问。1938年,岳松侪随陇海铁路局由河南省迁至西安。在河南时,岳松侪书名已饮誉中原地区、远播齐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安作为抗战后方,局势相对稳定。岳松侪官大名显,加之生性豁达,全国文艺界人士到西安市,多有拜访岳松侪者。其中徐悲鸿、张大千、阳翰笙赵望云程砚秋关山月、赵望云、黎雄才等人到西安拜访岳松侪,岳为之安排起居。1938年,黎雄才到陕西省旅行写生,途径西安,住岳松侪处,临别时将1937年创作的《相马图》赠与岳松侪。1946年,岳松侪的学生田文光结婚,岳松侪将此画题字后转赠田文光。岳松侪为人豪爽慷慨好义,有齐鲁之风,常用一印:《亚圣同里丐圣同乡武圣同宗》。亚圣者,孟子;丐者,武训;武圣者,岳飞。1949年2月,赵望云在西安市被捕,各方人士进行营救,岳松侪亦四处奔走。岳松侪家财丰裕,为人宽厚好客,长安书画界名家如张寒杉、蔡氏昆仲、郑乃珖、陈瑶生、区丽庄林金秀邱星黄胄等多为其座上客,或品茗谈艺,或即兴挥毫,高情雅趣,满屋生辉。1951年,何海霞四川省至西安,吃住无着,投奔岳松侪,在岳松侪处吃、住近两年。多年以后,八十四岁的何海霞在其《苍松图》上题写:“松侪老人,宛在目前。余与岳公往年之交,其书艺亦如其人。每念长安故人,济我之危者,松侪老!当时之助,永远难忘。今已弃我,予缅怀不已。”感念若是。当年迫于生活,何海霞在岳松侪处画了好些书签,书签的背面由岳松侪书写,但售出者甚少。然而在50年后,何海霞绘画、岳松侪书写书签中有四张上了拍卖会,卖出了三万二千元的天价。这四张书签,是秦宝斋拍卖公司在2007年7月14日举办的“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的。前事、后事事隔50年,两厢对比,不禁使人慨然。

轶事典故

岳松侪毕生致力书法,举凡钟鼎石鼓、篆隶章草无不涉猎,于拓跋姓诸石,用力尤勤。每日自课五百字,晚年患疾,亦临摹不辍。其临本虽历经劫难屡遭毁弃,至今尚有其通临《散氏盘》、《石门颂》、《龙颜》、《张猛龙》、《张黑女》、《松岳灵庙》、《曹全》、《董美人》等九册存世。其取法之广、功力之深,足以令人瞩目。岳松侪的楷书,早年从唐颜真卿入手,后主攻北魏,遍临名碑,于《张猛龙》、《张黑女》、《爨龙颜》用功最深,再加以《董美人》与修定寺塔砖铭,融会贯通。其楷书走斜画紧结一路,结体严谨,点画精劲,平整中有飞动之意,代表作如《楷书朱子家训四屏》,通篇500余字,从始至终无一笔懈怠处。篆书临《泰山刻石》、《秦权》、《殷仲盘》、《鱼冶姬鼎》等,尤得力于《毛公鼎》、《散氏盘》、《泰山刻石》,在章法上于规范之中有变化,疏密匀称;字形修长,多取纵势;用笔中锋,线条匀称凝重,写得遒劲修美,别具风神,如其大篆书写的毛泽东词《黄鹤楼·菩萨蛮》条幅。其隶书,得力于《张迁》、《石门铭》,融入大篆笔法,用笔藏露互现,方圆兼施,写得敦实、厚重、古拙而含蓄。其行、草临《兰亭》、《集王圣教》、《淳化阁帖》、《三希堂》,主攻米芾王铎拟山园帖》,以北碑化之。以碑化帖,往往出现理、趣不足,岳松侪汲取了王铎善于用水的“涨墨法”,以温润调节雄强,同时以变形打破平实,甚或以大篆字形入行草。其行草书结体有收有放,大开大合,纵横不羁,势足力满;用笔有北碑之骨力,有帖之姿态,有碑之坚韧,有帖之圆柔,方折近于碑,圆转近于帖,点画轻重有别,即使牵丝也是气力充足、力透纸背。岳松侪之书,尤其大字对联、条屏,雄强奇崛,张扬恣肆,筋骨坚实,峻切兀傲,在水墨氤中,呈现出一派豪放的阳刚气象。四体之中,岳松侪以行草为最,时人有“寇隶岳行”之说。寇者,寇遐;岳者,岳松侪。

史籍记载

《陕西省志·民俗志》第一篇第二章载:“旧时西安市写招牌最多的是岳松侪、马荣福、周伯敏、寇遐、王静一等人。”岳松侪擅写巨字,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西安,岳松侪写的巨字招牌处处可见。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说作榜书与小字不同,有“五难”,无大才力与胆魄者不能为。那么,比榜书还要大数倍的大字,就只能称为“巨字”了。早先没有投影设备,有“聚米成字”之说。就是字太大,便用布袋将米倒在平场上,将字的间架结构摆布好,用笔双勾笔画,这个巨字的形就出来了。岳松侪没有这样,写丈余巨字,将纸粘接成一大片,用如巨笔放笔直取,在纸上边走边写。其巨字制作好后,立在大楼顶端,间架毫不松散,气势雄浑,誉满长安曹伯庸先生谓岳松侪曰:“松侪先生固多艺,其于书法四体皆能,篆刻宗浙派,画不多作,偶一为之,皆楚楚有致。”岳松侪篆刻师法汉印、宗浙派,有时专摹魏晋以前金石文字,有时取鼎彝文言文,皆能浑为一体。其刀法爽利挺拔,劲利痛快,刻得有如镂铁,有《尺蠖庐印存》行世。岳松侪好刻,家中文玩凡镇尺、砚台、佛像、铜墨盒、放信纸的木盒等,或铭或画,手自镌刻,斑驳几遍。曾在葫芦上以金文刻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环绕一周,以字立形,大小由之,古香古色,刀法娴熟,其技不下京津名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