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赤岸村

赤岸村

赤岸村位于义乌市南部,距城区20公里。旧称蒲墟。柏峰溪和上吴溪东西两溪在村前汇合。溪流裹带的泥沙,日积月累,冲积成一块长500米、宽300米的沙滩,形似蒲鞋,故名。

村庄简介

义乌县志》载:因朱氏女儿出嫁之日,送娶两家,人员甚众,轿马相连,披红戴玉,极其华丽,映红了溪岸,因之改蒲墟为赤岸镇,溪名朱震亨。原属双林乡六都,1949年后属赤岸乡(镇)。由赤岸一村、二村、三村、四村4个行政村组成。系镇人民政府驻地。1992年有1132户、3009人。村东、西各矗立一岩山,俗称东岩、西岩。东岩脚下,曾是宋代理学家徐侨讲学之所--东岩书舍。其时求学弟子不远千里,云集于此,颇有名望。岩壁上东崖庵三字至今依稀可见。西岩形似狮子,旁溪而卧,雄伟壮观,又名狮子岩。山上怪石嶙峋,草药丛生,不绝于采。相传被誉为一代医宗的朱震亨常在此采药煎炼。现岩前建有朱丹溪纪念堂。村前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清嘉庆五年重建的长39米的7孔石拱桥汇善桥飞架丹溪两岸。村南有柏峰水库旅游区;村东有乔亭明清古墓群、方圆百亩的丹溪陵园、乔溪的雪松属飞瀑和百步梯、仙人壁、古月桥;村西有神坛村冯雪峰故居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构成了赤岸独特的旅游区。宋代徐侨曾作《丹溪》诗曰:丹溪群山俱有情,昂环列如逢迎。东出双秀高冲天,惟见两峰当我前。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成此溪山一段青,中有一园十亩平。著我然数间屋,绕屋俱栽竹与菊。扶杖行舒景物妍,开卷坐对圣贤读。嗟予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

村庄历史

赤岸村先有龚、何、叶姓,后有朱、冯、杨姓。据《义乌县志》载:西晋永兴中,河南平陵朱泛任临海太守,秩满居乌伤蒲墟,后裔繁衍;北宋初,杨衡从金华安地奉父葬双林,定居赤岸;南宋初,冯氏从东阳冯家楼逃难定居赤岸镇;北宋末,太守何基,兵乱挂印先居后山,后迁赤岸。现冯姓占半数,朱、杨2姓次之。旧俗每逢村里演戏,首场必演《桃园三结义》,以增强3姓团结。

唐武德六年(623),稠州分置乌孝、华川两县,相传赤岸乃华川县治所在。后周广顺二年(952),朱宏基铸铁塔两座(一座已毁于战乱)。现存一座为两层式,高2.15米,四周铁栏栅,塔身八面为人物、动物、佛像、花卉、水波图案。原置双林寺内,后由赤岸十八派祠堂保存,现存义乌博物馆。神山城隍庙、官厅、冯氏宗祠、东宫殿、新淦祠、十八派祠、朱丹溪祠、杨氏宗祠等遗址犹存。

丹溪故里

自宋文清公、义乌市靖安里龙陂人徐侨在此创办东岩书舍始,赤岸镇学风日渐鼎盛。蒙馆、私塾、私立学堂先后昌兴。1907年创办双岩小学。后诗人冯雪峰在此创办战时补习学校。1956年、1976年分别创办市属、镇属中学各1所。小学入学率达100%。1990年,还开办了文化活动中心。

悠久的历史,教育的沃土,孕育了勤耕好学、奋发进取的赤岸人。古往今来,人才辈出。显著者,有元代进士朱、抗元志士冯友仁、翰林学士冯、精通医术的朱宗善、一代医宗朱震亨、太医冯彦章、诗人冯澄及棉花泰斗冯泽芳等。朱元璋带兵经赤岸,冯道传济以军饷。后明太祖以袍相赠。杨氏自宋代居赤岸后,子孙登科第者18人。通议大夫杨焯题清白堂诗中有家传简三千卷,身透龙门十八人之句。冯氏宗祠的石柱上镌刻着祖孙九进士,兄弟两尚书的对联。可谓群英荟萃。最著名者为朱震亨(1281~1358),人称丹溪先生。壮年时因母患脾病,历久不愈而习医。曾离乡遍访名师,后求教于杭州市名医罗知悌。罗知悌授以刘完素张从正、李东恒三家学说,并以《黄帝内经》意旨为之分析讲述。其继承罗氏制药之学,并有所发挥,卓然成家。

冯泽芳(1899~1959),1927年任江苏省立通州(南通)棉作试验场场长。1930年到康奈尔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棉花遗传育种,获农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先后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棉产改进所副所长兼棉作系主任、中央大学教授兼农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农艺系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他提出在我国划分五大棉区的理论,至今仍在沿用。著作有《中国棉作学》、《合于中国栽培的洋棉》、《合于中国栽培的细绒棉》、《中国的棉花》等。

农工并驱

赤岸村东靠东朱村,西接倍磊乡,西南连毛店镇,北与佛堂田心村毗邻,不但是赤岸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历来物资贸易集散中心,还是横贯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金华市的交通枢纽。

赤岸地属丘陵,经济历来以农为主,主种水稻、大小麦类,兼种糖蔗、茶叶等,长期停留在自给半自给的状态。粮食亩产仅200公斤左右。自1958年、1979年分别建成枫坑、柏峰两水库后,节制了丹溪的流速流量,根治了水患,并引水入渠灌田,水利条件大为改善;改地造田,扩大耕地;推行种植双季稻,调整农业结构,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逐年上升。1992年粮食亩产达556公斤,总产达1701吨,糖蔗227吨,柑橘属5.3吨,桃33吨。并出产茶叶。

1949年前,赤岸有1家糖作坊。1958年村办碾米厂,结束了千百年来米磨面的历史。1966年,村民冯潮兴利用0.6亩溪滩地几间茅草屋,筹资2000元,率先办起手工打捞粗纸的造纸厂(后称义乌板纸厂)。历经26年,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职工550人、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年产值2057万元、创利润23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184万元的省重点骨干企业。厂下设制革、纸箱、纸芯管、皮件、镀锌铁丝、纸箱材料6个分厂。主要产品有箱板纸、瓦楞纸、纸芯、防潮剂、上光油、镀锌铁丝、皮革皮件等。厂长冯潮兴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家。1983年、1986年,村又相继办起丹溪酒厂、火腿厂。家庭工业迅速兴起,门类有缝纫、木制品、棕草制品、建材、金属制品加工、食品加工、纺织品加工等,达200多家,年产值179万元。1992年,村工业总产值达2927.81万元。此外,据省地质资料,村区砩石矿贮量达1200万吨以上,现年产值488.91万元。并有100多户在外经商办厂,远至深圳,近至义乌市城区。目前单纯靠土地收入维持家计的户仅占总户数的10%左右。全村年人均收入1200余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