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悦(373-411),字仲豫,晋朝川焉陵人,官至建威将军、江州刺史。他是东晋河南省刺史庾准之子,司徒庾亮之曾孙。庾悦初任卫将军琅邪王府行参军,后累升任至司徒右长史。他曾与刘毅结怨,后被桓玄任为豫州别驾、骁骑将军,桓玄称楚帝后改任中书侍郎。宋武帝讨伐桓玄,司马德宗复位,庾悦累任武陵内史、中军司马,随刘裕北伐南燕。在平定卢循叛乱时,刘裕命庾悦领江州刺史兼都督,率军击破卢循别部,兵进豫章,断卢循军粮援。然而,庾悦遭刘毅排挤,解除军职,以江州刺史改治豫章,因而郁郁不得志,背伤发作,就任豫章几日后因伤病卒,时年三十八。追赠征虏将军,新阳县男。庾悦曾参与攻灭南燕及平定卢循之乱的战争。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七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庾悦,字仲豫,颍川焉陵人也。悦少为卫将军琅邪王行参军、司马,徙主簿,转右长史。桓玄辅政,领河南省,以悦为别驾从事史,迁骁骑将军。玄篡位,徙中书侍郎。
高祖定京邑,武陵王遵承制,以悦为宁远县将军、安远护军、武陵内史。以病去职。镇军府版咨议参军,转车骑从事中郎。刘毅请为巡抚司马,不就。迁车骑中军司马。从征广固,竭其诚力。
卢循逼京都,以为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汝南颍川司州之恒农扬州之松滋六郡诸军事、建威将军、江州刺史,从东道出鄱阳县。循遣将英纠千余人断五亩峤,悦破之,进据豫章,绝循粮援。
卢循平后,毅求都督江州,以江州内地,治民为职,不宜置军府,上表陈之曰:“臣闻天以盈虚为道,治以损益为义。时否而政不革,民凋而事不损,则无以救急病于已危,拯涂炭于将绝。自顷戎车屡驾,干戈溢境,江州以一隅之地,当逆顺之冲,力弱民慢,而器运所继。自桓玄以来,驱蹙残毁,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对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单力竭,无以至此。若不曲心矜理,有所改移,则靡遗之叹,奄焉必及。臣谬荷增统,伤慨兼怀。夫设官分职,军国殊用,牧民以息务为大,武略以济事为先。今兼而领之,盖出于权事,因藉既久,遂为常则。江州在腹心之中,凭接扬、豫屏所倚,实为重复。昔胡寇纵逸,朔马临江,抗御之宜,盖出权计。以温峤明达,事由一己,犹觉其弊,论之备悉。今江右区区,户不盈数十万,地不逾数千里,而统司鳞次,未获减息,大而言之,足为国耻。况乃地在无军,而军府犹置,文武将佐,资费非一,岂所谓经国大情,扬汤去火者哉。其州郡边江,民户辽落,加以邮亭嶮阔,畏阻风波,转输往还,常有淹废;又非所谓因其所利,以济其弊者也。愚谓宜解军府,移治豫章,处十郡之中,厉简惠之政,比及数年,可有生气。且属县凋散,亦有所存,而役调送迎,不得休止,亦谓应随宜并减,以简众费。刺史庾悦,自临州部,甚有恤民之诚,但纲维不革,自非纲目所理。寻阳接蛮,宜有防遏,可即州府千兵,以助郡戍。”
于是解悦都督、将军官,以刺史移镇豫章。毅以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建威府文武三千悉入毅府,符摄严峻,数相挫辱。悦不得志,发背,到豫章少日卒,进年三十八。追赠征虏将军。以广固之功,追封新阳县五等男。
人物评价
从征广固,竭其诚力。
轶事典故
以江州内地,治民为职,不宜置军府。
初,毅家在京口,贫约过常,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时悦为司徒右长史,暂至京,要府州僚佐共出东堂。毅已先至,遣与悦相闻,曰:“身久踬顿,营一游集甚难。君如意人,无处不可为适,岂能以此堂见让。”悦素豪,径前,不答毅语。众人并避之,唯毅留射如故。悦厨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悦甚不欢,俄顷亦退。毅又相闻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悦又不答。
家族成员
曾祖亮,晋太尉。祖羲,吴国内史。父准,西中郎将、河南省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