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精英与近代中国》涉及晚清和民国两个时代的精英人物:既有对个别精英人物的考察,也有对某领域精英群体的研究;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既有研究历史人物事功的,也有研究历史人物个人生活的;既有研究历史人物思想道德的,也有探讨历史人物研究之方法的。

内容简介

《政治精英与近代中国》拟选的50篇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论文的作者不少为国内外较有学术影响的专家和学者。该论文集内容涵盖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既有群体研究,也有个体研究;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进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政治精英与近代中国》中这些风格迥异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接触到近代中国历史之主要中心。

图书目录

在“政治精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开幕词

“政治精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近代中国新兴技术精英:工程师的培养及其政治表现,1866—1912

同治初年中国政治精英的“敬陈管见”

王韬与中西之道——浅论王韬的大同论

私情与公意:晚清军费协济运作的实态——以曾胡私函为中心的考察

曾李交谊与晚清政局

特殊的漕运总督——吴棠

张之洞的别敬与礼单

戊戌前朝野的官制议论与考察

何启胡礼垣民权思想探源

从朝野反响看翁同稣开缺前的政治倾向

常熟翁氏与湘乡市曾氏之恩怨

甲午战后盛宣怀、张之洞政治交易说之辨正

王爷纷争与义和团战争起源

托忒克·端方:晚清一个满族官员的民族主义及其政治取向

张人骏与江苏议局

时代弄潮儿:袁世凯与清末社会变革

职守与无常:从“清末三霖”的境遇看言官制度的悖论

爱新觉罗·良弼:王朝末期精英的悲剧

编辑各方致孙中山函电与人物研究的取径

孙中山与福建人

孙中山与陶成章的恩怨是非

鲁迅与秋瑾:先行两步还是先行三步?

1911年的汪精卫杨度与国事共济会

辛亥革命前后的安格联

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民国初期的知识分子及其活动(1912—1928)

浙商精英与民国上海市慈善述论

民国初年广东省的新兴政治精英与民主政权建设

摹仿与改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论

宪政之路:梁启超的“政体进化论”思想

杨度与袁世凯

“陆荣廷天地会组织”和旧桂系军阀——以口述资料为主

傅秉常与1943年四国宣言的签署

余日章国民外交之研究

《费唐报告》的命运

林可胜抗日战争初期民国政府的医疗准备

萱野长知与居正的交往初探

修身与治国:蒋介石的省克生活

传媒眼中的蒋介石第一次下野与复职——以《大公报》报道与评论为中心

批判与辩护:胡适与《中国评论周报》的一段冲突

“我的外国朋友胡适之”——北大英文系早期外教与胡适交游考(1917—1926年)

“党国元老”、学界派系与校园政治——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辞职事件述论(1928—1930年)

南京国民政府的技术官僚:以曾养甫与交通建设为中心

丁文江:一个自然科学家的政治践履及困惑

略论黄炎培为人处世之道

醒狮派“国家至上”思想的西学来源——兼论国家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蔡元培: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者

王国维历史学思想的西学底蕴

习俗与迷信:从民国温江区档案看政府对民间信仰的控制

后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