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指病程超过12周的鼻窦黏膜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上可以分为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两种类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鼻病。

慢性鼻窦炎大多是因为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引起的,此外扁桃体炎腺样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因素也会引起慢性鼻窦炎。其症状通常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或丧失、头痛。常伴有头昏、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慢性鼻旁窦炎可以通过鼻镜检查、CT扫描、上颌窦穿刺冲洗、X线鼻窦摄片等手段进行检测。确诊的患者可以通过中医治疗、药物治疗、鼻腔冲洗、鼻窦负压置换法、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病因

主要病因

鼻腔疾病

急性或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过敏性鼻炎鼻腔异物鼻息肉和肿瘤阻塞窦口鼻道复合体,阻碍鼻窦的引流和通气而导致鼻窦炎发生。

邻近器官感染

扁桃体炎腺样体炎等可同时引起鼻炎和鼻腔炎症,进而引发鼻旁窦炎。慢性鼻窦炎:长入上颌窦的牙根尖炎症可以导致上颌窦炎,致病菌大多数是厌氧菌

创伤性因素

鼻窦外伤骨折或异物射入鼻窦,游泳跳水等过程中污水挤入鼻窦,将致病菌直接带入鼻窦。

医源性因素

鼻腔内填塞物留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刺激、继发感染或阻塞窦口引流而致鼻窦炎。不规范的鼻窦手术,可导致窦口鼻复合体黏连、黏膜大面积缺失或纤毛运动障碍,从而引起鼻窦炎。

其他因素

不良习惯、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引起全身抵抗力降低。特应性体质、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甲状腺,脑垂体或性腺功能不足,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等,也会引起鼻窦炎。

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患慢性鼻窦炎,可能与胃酸直接刺激引起炎性反应和黏膜纤毛功能受损有关。

囊性纤维化

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几乎全部合并慢性鼻窦炎。

病理改变

黏膜病理改变为水肿、增厚、血管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上皮纤毛脱落或鳞状上皮化生以及息肉样变,若分泌物阻塞,则可发生囊性改变。亦可出现骨膜增厚或骨质被吸收,后者致窦壁骨质疏松症或变薄。此外,黏膜亦可发生纤维组织增生而致血管阻塞和腺体萎缩进而黏膜萎缩。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鼻窦炎与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密切相关。中国人群慢性鼻窦炎总体患病率为8%,西方国家的患病率达11%~12%,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好发人群

儿童、老年人、营养不良者等身体免疫力较差,无法阻挡细菌、病毒、真菌入侵,易出现鼻旁窦炎;患鼻炎扁桃体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者也是好发人群。

临床表现

基本症状

局部症状

鼻流脓涕、鼻塞、嗅觉障碍、头痛是主要的局部症状。根据病变鼻窦的不同,鼻涕、头痛等有不同的特点。其中,鼻涕多为黏脓性或脓性,鼻涕可从前鼻孔擤出多为前组鼻窦炎,后组鼻窦炎患者的鼻涕多向后流入鼻咽部。头痛多为钝痛或闷胀痛,或为头昏沉重感,与病变鼻窦有关。

全身症状

一般常伴有头昏、疲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并发症

眼部并发症

球结膜充血水肿和眼球运动障碍是判定眶外和眶内并发症的重要体征。眼部并发症主要包括眼部感染球后视神经炎

颅内并发症

慢性鼻窦炎出现颅内并发症时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有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及海绵窦静脉炎等。

合并症

慢性鼻窦炎常合并AR、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外,还可合并胃食管反流、囊性纤维化等。

检查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由于长期鼻塞导致慢性缺氧时可表现红细胞计数升高;血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u003e5.65%作为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截断值。慢性鼻旁窦炎急性期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升高。

影像学检查

鼻镜检查

鼻腔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变窄、黏膜水肿或有息肉。前组鼻窦炎者脓液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炎者脓液位于嗅裂,或下流蓄积于鼻腔后段或流入鼻咽部。

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可清楚准确地判断上述各种病变及其部位,并可发现前鼻镜不能窥视到的其他病变,如窦口及其附近区域的微小病变以及上鼻道和蝶窦口的病变。

CT扫描

CT扫描可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黏膜病变以及窦腔情况。CT扫描是目前对慢性鼻窦炎评估和辨别解剖变异最有价值和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技术。尽管担心辐射暴露程度,CT扫描仍然是副鼻窦疾病的主要成像方式。CT表现为平扫分泌物呈低密度或与黏膜密度相似,常见窦壁骨质硬化增厚或骨质吸收。增强后黏膜明显强化,可与低密度分泌液区别。

体位引流

疑有慢性鼻窦炎而中鼻道或嗅裂无脓液存留时,可行体位引流检查。

上颌窦穿刺冲洗

通过穿刺冲洗了解窦内脓液的性质、量、有无恶臭等,并行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据此了解病变性质选择有效抗生素。

X线鼻窦摄片

对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其他病变者,可协助诊断。X线表现为黏膜增厚明显,沿窦腔呈环形密度增高影,也可呈凹凸不平的息肉状;黏膜下皮质白线消失。邻近骨壁增厚硬化,也可为骨壁吸收,白线模糊不清。

病理学检查

鼻息肉活检对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他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进行检查以判断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炎症类型。

鉴别诊断

主要与引起头痛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偏头痛、颅内肿瘤;因有鼻塞,要与鼻腔鼻窦肿瘤相鉴别,如鼻腔内翻新乳头状瘤、鼻腔鳞状细胞癌等,病理诊断可以明确之。

治疗

中医治疗

茴藿香叶8份,苍耳5份,猪胆汁9份,蜂蜜适量。先将藿香叶研成粉末,将苍耳子分煎数次,取浓汁。将猪胆汁煎煮浓缩,最后再将粉、汁混合,加入适量蜂蜜炼蜜为丸,如绿豆大小。成人每日2次,每次159,5周为1个疗程。

西医治疗

全身治疗

1.一般治疗:消除病因,矫治阻塞性鼻部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增强体质,注意休息。

2.药物治疗:多用于有急性发作迹象或有化脓性并发症的病例,常口服大环内乙酰螺旋霉素,如地红霉素罗红霉素等;黏膜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局部治疗

1.鼻腔用药:鼻内用减充血剂滴鼻(如1%麻黄碱)和糖皮质激素喷鼻(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可的松等),可改善鼻腔通气和促进鼻窦引流;注意减充血剂的应用时间应在7天之内。

2.鼻腔冲洗:可用生理盐水每日冲洗1~2次,目的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以利鼻腔的通气和引流。

3.上颌窦穿刺冲洗:每周1次,必要时可经穿刺针导入硅胶管置于窦内以便每日冲洗和灌入抗生素。

4.鼻窦负压置换法:用负压吸引使药液进入鼻窦。常用于慢性鼻旁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

手术治疗

1.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为目前首选方法。在鼻内镜明视下,彻底清除各鼻窦病变,充分开放各鼻窦窦口,改善鼻窦引流,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是一种尽可能保留功能的微创手术。

2.其他手术上颌窦鼻内开窗术、上颌窦根治术、鼻内筛窦切除术、鼻外筛窦切除术、额窦钻孔术、额窦切开术、蝶窦切开术等。

预后

在药物、手术治疗下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少数伴过敏、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特异体质的患者,疾病常反复发作。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应积极治疗急性鼻炎(感冒)和牙病。

3.鼻腔有分泌物时不要用力擤鼻,应堵塞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再堵塞另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

4.及时、彻底治疗鼻腔的急性炎症和矫正鼻腔解剖畸形,治疗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

5.游泳时避免跳水和呛水。

6.患急性鼻炎时,不宜乘坐飞机。

7.妥善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改善鼻腔鼻窦通风引流。

8.在秋冬季或感冒流行期间,外出应该戴口罩,应该避免公众集会,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对发病者要做好隔离工作,对污染的室内可用白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9.鼻旁窦炎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应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吸烟、饮酒等,因为这些因素能使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鼻黏膜调节功能变差,病毒乘虚而入而导致发病。

10.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或使用空气过滤器,不要让鼻子太干燥,及时更换、清洗寝具,防止欧洲尘螨及其分泌物诱发过敏性鼻炎

11.鼻窦炎患者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鼻涕过浓时以盐水洗鼻,避免伤及鼻黏膜。

参考资料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及治疗.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9

同仁与清华研究成果登上Nature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反复发作的原因找到.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9

【健康科普】慢性鼻炎鼻窦炎的预防与治疗.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9

约每100个人中就有8个人患慢性鼻窦炎!你中招了吗?.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9

【科普】慢性鼻窦炎.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9

【科普小课堂】慢性鼻窦炎,小毛病,大麻烦!.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