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位于越秀区先烈中路85号,浙江大厦后的小山坡上。该墓园是为了纪念清宣统二年(1910)在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的新建陆军而兴建的。墓前设有三级平台,平台上是一座高约4米的方柱形水泥纪念碑,正面刻有“广东陆军庚戌首义诸烈士墓”字样,背面记载着起义的相关事迹。碑后为圆丘形墓葬,整个墓场风格简洁庄重。

起义背景

新军是晚清政府模仿西方军事体制组建的一支新型军队。宣统元年(1909)冬季,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派遣成员倪映典赵声等人前往广州市,试图说服新军在次年的元宵节(2月24日)发动起义。他们在豪贤街天官里寄园巷5号设立了新军联络部,作为起义的指挥中心。截至起义前夕,倪映典等人已经在新建陆军内部发展了超过300名同盟会会员。然而,2月9日,新军士兵与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巡警发生了冲突,导致两名士兵被捕。随后,冲突升级,新军士兵闯入城市并摧毁了拘留他们的警察分局。粤督袁树声得知此事后,下令关闭大东门和小东门,派出军队镇压新军,并计划最终解散这支队伍。为了避免影响起义的进展,新军炮兵排长倪映典前往兵营安抚士兵。到达兵营后,他被急于攻击广州城的新军士兵推举为“总司令”。由于形势紧迫,倪映典担心起义的消息泄露,因此决定提前行动。2月12日,倪映典率领新建陆军300多人起义,首先击杀了管带齐汝汉,夺取了武器弹药,并分为三路进攻省城。但由于准备工作不足,枪支弹药短缺,且清军已经有所防备,尽管新军英勇作战,仍未能取得胜利。双方交战过程中,敌人假装调解,引诱倪映典靠近,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导致倪映典受伤身亡。倪映典牺牲后,起义的新军继续勇敢战斗,但在没有领导者的情况下,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弹尽粮绝,损失惨重,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烈士介绍

倪映典烈士,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被誉为“合肥三烈士”之一。他文武双全,尤其擅长骑术。年轻时加入了同盟会,并曾担任安徽新军马营的管带。后来,因为他参与了策反活动,被解除了职务。在清军中,他宣传革命思想,讲述国家大事,被新建陆军尊称为“革命火种”。

文物保护

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于1963年3月1日被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宣布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园遭到破坏。1981年,按照原来的样式进行了修复,但目前的墓碑样式与原来相比略有变化。1983年8月1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再次确认其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广州市人民政府重新树立了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命名为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

参考资料

广州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个人图书馆.2024-09-25

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电子地图,位置详情,交通指引,周边酒店.城市吧便民地图.2024-09-25

公共 | 2024年“走读广州辛亥革命史”祭扫活动启动.ccmapp.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