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贵胄学堂

贵胄学堂

清朝末年光绪、宣统年间,北京出现了两所贵胄学堂:一是1906年5月27日成立的陆军贵胄学堂,位于铁狮子胡同东口路北;另一所是1910年1月1日开考的贵胄法政学堂,位于煤渣胡同东口路北。这两所学校都是为了培养王公大臣及其后代的军事才能而设立的。

历史沿革

章程

练兵处奏准陆军贵胄学堂试办章程

1905年1月28日,清政府出使墨西哥大臣梁诚提出《请设陆军大学堂、省学堂》奏折,建议设立贵胄学堂,专供王公大臣子弟学习军事。同年10月20日,练兵处、兵部提交了试办贵胄学堂的章程,并获得批准。章程规定,学堂专为王公大臣子弟提供军事教育,办学地点最初选定为神机营旧署,后因场地限制迁至德公府旧址。

兵部奏拟修明武备办法

1905年12月16日,兵部提出了修明武备的十条办法,其中包括设立贵胄讲习所,方便王公世爵学习军事知识。此外,还规定了王公世爵的继承人应接受军事教育。

筹办

钦定学堂总办

1906年1月12日,冯国璋被任命为贵胄学堂总办,负责学堂的具体工作。

迁移学堂校址

学堂最初的选址为煤渣胡同神机营旧署,但由于场地有限,后来迁至德公府旧址。

酌量增减课程

学堂的课程参照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进行了调整,并增设了东文、德语科目。

咨调体操教习

由于体操教练短缺,学堂计划从保定速成武备头班毕业的学生中选拔人才担任体操教习。

调派学生斋长

学堂初期担心学生不服管束,因此选择了旗、汉族中有经验的人担任斋长。但随着学堂的顺利开展,改用了保定武备学生担任斋长。

学员

贵胄学堂学员衔名单

1906年8月5日,《北京五日报》公布了贵胄学堂学员的名单,包括多位王公世爵及其子女。

贵胄学堂毕业生

宣统元年,贵胄学堂的毕业生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并颁发了毕业证书。

日本人记陆军贵胄学堂

1907年,日本人服部宇之吉记录了贵胄学堂的情况,指出学堂是为了培养王公子弟的军事能力而设立的。

国人记“贵胄学堂之史谈”

国内媒体对贵胄学堂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贵胄陆军学堂拟附设小学堂

学堂曾计划附设小学堂,但因资金问题未能实现。

试办章程

陆军贵胄学堂试办章程规定了学堂的性质、招生对象、入学程序、课程设置、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资料

“你本是尘土,必归于尘土”,这是指躯壳,不是指灵魂。.澎湃新闻.2024-11-03

从《秀才与刽子手》到《贵胄学堂》,黄唯若为何独爱晚清.澎湃新闻.2024-11-03

陆军贵胄学堂一瞥.陆军贵胄学堂一瞥.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