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鲁丕

鲁丕

鲁丕(37年—111年),字叔陵,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鲁恭的弟弟。他性格深沉好学,勤奋不懈,因此很少与外界交往,也不回答别人的问候。尽管朋友们常常因此批评他,但他却对此感到满意。鲁丕精通《五经》,尤其擅长《鲁诗》和《尚书》,并以此教授学生,成为当时的知名学者。他曾担任郡督邮功曹,后来回到家乡,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对他的学生们都像对待朋友一样亲切。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鲁丕年轻时即表现出对学问的浓厚兴趣,他潜心研究,不断追求知识,最终成为了精通《五经》的学者。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尤其是在《鲁诗》和《尚书》方面的教学,使得他在当时享有盛誉。

政治生涯

建初元年

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鲁丕应诏参加贤良方正选拔考试,由大司农刘宽推举。在众多考生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被授予议郎职务,并随后升任新野县令。在他任职期间,新野县的政绩显著,被评为全州第一,因此他又被提拔为青州市刺史。然而,在任内因为一些事情被捕入狱,之后被免除官职。

元和元年

元和元年(84年),鲁丕再次被朝廷征召,晋升为赵相。在他的治理下,赵国的政治清明,刑罚谨慎。他还坚决反对了赵王商试图扰乱学官秩序的行为,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赞赏。皇帝亲自巡视赵地时,特别接见了鲁丕,询问他对经典的理解,并对他进行了丰厚的奖励。在赵国任职六年间,鲁丕的政绩卓著,多次出现吉祥的预兆,深受当地人民的尊敬。

永元二年

永元二年(90年),鲁丕调任东郡知府。在此期间,他致力于改善水利灌溉系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百姓生活富裕。他还积极推荐那些才华横溢但默默无闻的人才。次年,他被任命为陈留郡太守,但在任期内因向贫困人群发放救济物资不当,遭到弹劾,被送往司寇接受审判。

永元十一年

永元十一年(99年),鲁丕被提升为中散大夫。此时,侍中贾逵向朝廷推荐他,认为他的学识深厚,应该得到更多的重用。和帝在一次朝会上召见了多位儒学专家,其中包括鲁丕。在讨论过程中,鲁丕的观点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扬,会议结束后,皇帝还特意赠送给他一套服饰作为表彰。鲁丕借此机会上书皇帝,表达了自己对于传授经典的见解,强调了尊重传统的重要性,并建议皇帝广开言路,鼓励人们直言不讳。

永初二年

永初二年(108年),鲁丕再次获得提升,先后担任侍中、左中郎将,并再次出任三老。在这段时间里,他继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逝世

鲁丕在永初五年(111年),享年七十五岁的时候,在任上去世。

参考资料

鲁丕.国学迷.2024-09-14

【第6期】窦章、鲁丕 .搜狐网.2024-09-14

《后汉书》研读118:卓鲁魏刘列传(三).简书.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