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史诗》是《红楼解梦》的第六集。该系更论文集已出版了230万字。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ISBN: 7506023881
条形码: 9787506023887
商品尺寸: 23.8 x 16.4 x 0.6 cm
商品重量: 440 g
作者简介
霍国玲,女,1936年12月生,大专毕业。原在北京国营七九七厂任工程师,1980年开始研究《全本昆曲《红楼梦》》,1982年写出《曹雪芹生辰年月考》,并提交给上海市《红楼梦》讨论会。至1985年已写出包括《反照风月宝鉴》等数篇红学论文。为集中精力搞研究,于1985年提前退休。为“解梦”理论的创始人,并带动弟弟霍记平、姐姐霍力君、丈夫紫军共同进行红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集包括对《芦雪庵色联即景诗》的解析:《红楼梦》中的情案,孽缘的分析;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研究;以及对一些“周公解梦”观点的深入论述及答辩。每篇论文都独立成章,其论述言之有物,信而有证,逻辑严密。尤其是对《芦雪庵色联即景诗》的解析,从脂砚斋批语入手,点点剖,一一验证,又大量求证于中料,从而解析出隐写在该诗后面的史实——曹雪芹的爱情悲歌和清宫政权交替的内幕。这即是作者称该诗为“红楼史诗”的原因,亦是解开红学之谜的一把钥匙。
媒体评论
书评
《红楼梦》一书犹如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风月宝楼”它既有正面(小说),又有背面(历史)。
脂砚斋:“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
脂砚斋:“(《红楼梦》)反面‘春秋’也。所谓痴子弟正照风月鉴。”
——霍国玲 紫军
目录
序
一、指导思想的客观真理性
二、研究对象的客观真理性
三、研究方法的客观真理性
四、“周公解梦”理论所得结论具有客观真理性
导读
红楼史诗——《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解析
引言
一、《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二、如何看到《芦》诗中所隐之史实
三、曹雪芹最初创作的《芦》诗原貌
四、试解恢复原貌后之《芦》诗
五、《芦》诗背面之隐今译
六、小结
《红楼梦》中的情案
一、曹雪芹的总体设计
二、《红楼梦》中的情案实例
(一)“石兄”与鸳鸯
(二)宝玉与金钏
(五)宝玉与香菱
(六)宝玉与秦可卿和可卿仙子
(七)宝玉和警幻仙姑
(八)贾珍和秦可卿
(九)宝玉和妙玉
(十)宝玉与晴雯
(十一)宝玉与袭人
(十三)张华与尤二姐
(十四)柳汀莲和尤三姐
(十六)板儿与大姐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