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香菱

香菱

香菱,本名甄英莲,是清代曹雪芹所著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第一位登场、最后一位离场的女性人物,位于金陵十二钗副册。

香菱是姑苏名门乡绅甄士隐独女,小时“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长大后越发齐整标致。香菱是一个安静温柔、勤奋刻苦却命运悲惨的人物。四岁那年元宵节看社火花灯时被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走,薛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妈丫鬟,后为薛蟠之妾。她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大观园“香菱学诗”,并入选中学课本。薛蟠娶夏金桂后,香菱被改名叫秋菱,饱受虐待。后夏金桂下毒害她却阴差阳错毒死自己。薛蟠出狱后,香菱扶正,因难产而死。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香菱的判词为“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 另外香菱本名“甄英莲”谐音为“真应怜”,也暗示了香菱的悲惨命运。

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最终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沦为奴隶,这种遭遇客观上表现了封建末世的社会动乱和阶级分化,香菱最后的悲惨结局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周汝昌评价香菱为“香菱为人,最是可疼可爱。论人才品貌,是第一流,实与可卿、林黛玉晴雯、三姐、龄官等相提并论。”

香菱的真善美源自一片自然的心性,以一种坦然的态度面对命运的痛苦。

形象设定

身世

香菱的本名甄英莲,出身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姑苏。其父甄士隐是当地名门乡宦,“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仪”。 她又是父亲年过半百的独苗,有着 “虽不甚富贵, 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 的身世。通过书中对预测香菱未来的诗句“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可见,若是香菱不被拐卖,会荣华一生,衣食无忧。

外貌

小说第一回通过甄士隐的视角描写英莲小时“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小说第四回,英莲被拐时描述为:“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香菱在贾府伺候薛姨妈的时候,周瑞家的初见香菱时说道“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竟有些像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由于蓉大奶奶秦可卿就是少有的美人,可见香菱的美貌。贾琏王熙凤称赞香菱为“年轻的小媳妇子,生得好齐整模样。自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

性格

从小说第十六回王熙凤赞她“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儿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可见,香菱是一个温柔安静的性子。从香菱学诗时“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林黛玉。”可见,香菱是一个刻苦勤奋的人。但是,夏金桂嫁进门后对于香菱的种种欺辱,她只是忍气吞声,一直在容忍夏金桂的无理取闹,想着自己只要是听话,便可以相安无事,并且对于夏金桂的欺辱无力反抗,可见,香菱也是坚强又懦弱的。

主要经历

幼年被拐

英莲四岁时的元宵节,其父亲甄士隐让家人霍启带英莲去街上看灯,时至半夜,霍启因为要去小解,便把英莲放在了一户人家的门槛上坐着,等霍启回来的时候,英莲早已经被拐走了。霍启找寻英莲找了半夜,到了天亮也没有找到,霍启不敢回去见甄士隐,就逃走了。甄士隐夫妻见女儿不见了,到处找寻,皆没有音讯,夫妻二人自此一病不起,后因葫芦庙着火把甄家烧成了一片瓦砾场,甄士隐只得将田庄折变,携妻子投奔了岳父家去。

委身薛蟠

英莲被拐子打怕了,被迫认拐子当亲爹,拐子将英莲养到十二三岁的时候,拐子告诉英莲因为没钱还债,所以想把英莲转手卖了。恰巧,当地乡绅的儿子冯渊看上了英莲,发誓有了英莲之后不再娶,拐子就想把英莲卖给冯渊做妾,此时英莲的命运似乎有了转机,但是拐子为了赚钱又偷偷将英莲卖给了“丰年好大雪”薛家的薛蟠,拐子本想着拿着两家给的钱逃走,但是被两家捉住,打了个半死,并且冯、薛两家都不要银子,只要英莲。薛蟠一向横行霸道,便命人将冯渊打成了重伤,抬回家三日便死了,后薛蟠便将英莲抢入府中,做了他的小妾。进入薛府后,薛宝钗给英莲取名为香菱。

香菱学诗

小说第四十八回,薛蟠柳湘莲羞辱以后,借着学做生意的名号,离开了贾府。薛蟠离开贾府以后,薛宝钗就带香菱进了大观园芜苑同她作伴。香菱一进了大观园,就提出让宝钗教她作诗,后又拜了林黛玉作师父,开始正式学诗。黛玉给了香菱《王摩诘全集》让她细读揣摩,香菱回到蘅芜苑后,茶饭不思开始细读诗句。香菱读完后,去跟黛玉讲诗,提到了:“《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贾探春众人听到后,邀请香菱加入了诗社,林黛玉以“月”为题,让香菱作诗,香菱接到题目后“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在薛宝钗的指引下,作出了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评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后香菱又作一首: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评价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而后香菱继续苦心钻研,晚上睡觉时在梦里得了八句: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香菱的诗,赞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忍受欺辱

薛蟠外出做生意的时候,遇到了老家的亲戚夏家,看上了桂花夏家的小姐夏金桂,便娶进了家门。夏金桂自幼娇生惯养,十分跋扈,进门后见到薛蟠的爱妾香菱生得貌美,便心生嫉妒,一心想除掉香菱,加之薛蟠本就是个喜新厌旧的人,事事顺从夏金桂,导致其更加肆无忌惮。夏金桂先是给香菱改名为“秋菱”,然后借薛蟠与丫鬟宝蟾的事情陷害香菱,导致香菱被薛蟠毒打,后借薛蟠跟宝蟾之事,让香菱伺候自己,借机折磨香菱,几天后又装病,扎纸人,再次陷害香菱,致使香菱再一次遭受薛蟠的毒打等。自从夏金桂进门后,香菱一直遭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最后酿成了干血之症。

人物结局

曹雪芹原著结局

“脂本红楼梦”并没有后四十回的故事,许多人物的结局也就没有明确记载,这其中也就包括香菱。但是曹雪芹在前八十回就给一些人物的结局留下了许多线索,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以及她们所做的诗词和脂砚斋批语等。根据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以看出“平生遭际实堪伤”意思是香菱平生际遇悲惨,“自从两地生孤木”这一句,脂砚斋有相应的点评,“两地生孤木”是拆字,也就是“桂”字,暗指夏金桂,可见香菱最后是死于夏金桂之手。而在“脂本红楼梦”第八十回中的描写,也暗示香菱最终是香消玉殒了。

续版结局

夏金桂一直以香菱为恨,想要设计陷害香菱。此后,夏金桂便面上对香菱百般友好,在香菱患干血症时,私下做了两碗汤,在其中一碗中加了砒霜,想要毒死香菱,结果被不知情的宝蟾将汤调换了,结果夏金桂喝下了有毒的汤,毒发身亡。后薛蟠犯事入狱,出狱后在薛姨妈的要求下,把香菱扶正为正室,后因难产而死,只留下一子。香菱死后,甄士隐接香菱入了太虚幻境。

关系设定

甄士隐

甄士隐是香菱父亲。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家中虽然不是非常富贵,但是也被当地人推为名门望族。甄士隐禀性恬淡,不追求功名利禄,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年过半百的时候有了甄英莲,后英莲被拐,家里着火,便变卖家产带着妻子封氏,投奔了岳父封肃。后同疯道人飘飘而去,从此抛家弃业,出世而去。香菱去世时,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

薛蟠

薛蟠为香菱丈夫。薛蟠出身于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饮酒好色,是个纨绔子弟,人称“金陵一霸”。薛蟠刚开始从拐子手里买下了香菱,后发现被骗后,将香菱强抢入府,纳为妾室。薛蟠刚娶到香菱时,对她千好万好,但薛蟠本是个朝三暮四、喜新厌旧的人,婚后没过半月,便不再把她放在心上,甚至冷落,殴打香菱。娶了夏金桂后,受到夏金桂的挑拨,便与夏金桂一起变本加厉地折磨香菱。

夏金桂

夏金桂为薛蟠正妻,香菱的主子。夏金桂出生于桂花夏家,夏家家里有几十顷地,专门种桂花,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都是夏家的,也负责宫里的盆景供应,因此人称“桂花夏家”。薛蟠外出做生意时,偶遇夏家,夏家夫人见到薛蟠是非常喜欢,后薛蟠见了夏金桂也是一眼就看准了,因此定下了亲事。夏金桂自幼丧父,母亲对她非常溺爱,导致其“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夏金桂嫁给薛蟠以后,视香菱为眼中钉,一心想要除掉香菱,对她百般折磨,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害死了自己。

薛宝钗

薛宝钗也算是香菱的主子,是薛蟠的亲妹妹,她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薛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是典型的传统女性形象。薛宝钗对香菱是比较怜惜的,薛蟠出远门后,薛宝钗就带香菱进了大观园蘅芜苑同她作伴。香菱一进了大观园,薛宝钗就教她作诗,并对其多加指点,可见宝钗在香菱面前没有小姐架子,对香菱也是非常怜惜的。

薛姨妈

香菱刚进薛府时便是薛姨妈的丫鬟,薛姨妈是香菱的主子,薛蟠、薛宝钗的母亲,贾宝玉的姨妈,王夫人之妹。薛姨妈出身四大家族之王家,又嫁入四大家族中的皇商薛家,其兄长是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薛姨妈为人善良慈爱,疼爱子女,一向成熟持重的宝钗在薛姨妈面前也常常撒娇,薛姨妈对待薛蟠亦是溺爱有余,但薛姨妈对香菱并没有多少怜悯,只是当做下人对待。

林黛玉

师父林黛玉。体弱多病,才华横溢,多愁善感。香菱学诗时拜林黛玉为师父。

形象分析

性格特征

痴憨

香菱学诗时,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得了黛玉给的诗文后,香菱“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薛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体现了香菱的“痴”。宝钗戏说:“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自从跟黛玉学诗,香菱更加憨态如画,她一会儿皱眉一会儿面里含笑,晚上嘟嘟哝哝,直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香菱就又忙忙碌碌梳了头,学诗。香菱不过是薛蟠的一个妾室,又没扎实的功底,却苦人学做诗,宝钗连连说她“呆头呆脑”,“呆子”,“诗魔”,“通仙”。

小说中情解石榴裙一回,香菱因玩游戏不小心将一条刚上身的石榴裙被泥水污湿了,正在为难之际,贾宝玉袭人送她一条同样的裙子,解除了她的困境。这件小事本属正常,但她却芳心邪出,叫住宝玉,宝玉问她时,她又红了脸,只管笑。最后,她脸又一红。本来,宝玉出于对她的同情,让袭人献裙为之解围的,香菱却以此感到宝玉有情于她,这实在是有悖于宝玉的初衷。香菱不知宝玉对任何女子都温情、体贴、博爱的性格特征,也不识自己受挟于薛姨妈薛蟠小妾的低贱身份和艰难处境,而幻想贾宝玉的“好事”,可见香菱的憨态。

天真温和

香菱的丈夫薛蟠本是个朝三暮四、喜新厌旧的花花公子,婚后没过半月,便不再把她放在心上。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半死,香菱哭得眼睛都肿了,她为薛蟠付出了珍贵的感情。后来薛蟠又决心娶夏金桂为妻,香菱知道后,很期待。一则“因为得了护身符,自己上可分去责任,二则又知是个有才有貌的佳人,自然是典雅和平”。她想,只要自己十分殷勤小心伏侍,以后还可一起作诗,生活一定会比过去安静、松快一些,可见香菱的天真。但夏金桂却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迫害香费。香菱对此虽有察觉,却从来不思反抗,只想委曲求全。金桂为她改名秋菱,她明知这是强词夺理,也只好勉强同意。她曾对丹桂说过:“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是奶奶的。”这就说明她只想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奴隶,心甘情愿地服侍夏金桂,可见香菱的性格温和,不懂得反抗。

命运内涵

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沦为奴隶,这种遭遇客观上表现了封建末世的社会动乱和阶级分化。因为受到长幼尊卑等封建思想的深刻影响,香菱变得软弱无能,安于命运,以至于她的女性意识完全丧失了,所以香菱最应该可怜的正是这种极度的性麻木和自觉的妾意识。曹雪芹通过香菱这个艺术形象批判最道貌岸然的封建礼教对女性造成的严重精神创伤。并且香菱的悲剧命运,也深刻反映在了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作者通过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这也正是香菱形象的独特典型意义。

原型探究

香菱的原型暂无定论。红学家王梦阮、沈瓶庵认为香菱影射的一个小妾。“香菱本名英莲,指三桂妾莲儿也。莲儿以奇女子侍三桂以终。”但同时他们又说香菱也影射名妓“”,“书中写香菱大半为圆圆写照。言其所配非偶,人所应怜耳。”

人物评价

判词

书中人物评价

评点者评价

其他学者评价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戏曲作品

参考资料

红楼梦.豆瓣电影.2023-10-14

红楼梦.豆瓣电影.2023-10-14

《红楼梦》.豆瓣电影.2023-10-23

黛玉传.猫眼电影.2024-07-15

红楼梦.豆瓣电影.2023-10-14

重大演出及越剧大奖赛.上海越剧院.2023-10-23

翁偶虹 钩奇探古 一谱一世界.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10-23

经典红楼音乐与京剧融合再创作,音乐会《京韵红楼》月底上演.京报网.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