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冠梨
翠冠梨是蔷薇科梨属植物。原编号“8-2”,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幸水梨为母本,6号(杭青×新世纪)为父本杂交育成。
翠冠梨的树势强健,树姿较开张,萌芽率和发枝力强,以长、短果枝结果为主。嫩枝绿色,茸毛中等,成熟枝深褐色。叶片深绿,大而肥厚,长椭圆形。平均果重230克,大果重600克。8月初成熟。果皮细薄,黄绿色,果面有2-3条棱沟。果点中大,分布稀疏,有少量不均匀的果锈分布。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松脆,果心较小,可食率85.9%。无渣,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2%-13%。花芽期3月,展叶期3月-4月中旬。翠冠梨在中国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四川省、湖北、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等都有种植。重庆市主要在三峡库区、渝西地区有栽植。翠冠梨喜光,极耐瘠薄,耐寒耐高温,适宜深土层、疏松的酸性土壤。其授粉品种为清香、黄花、新雅等。
翠冠梨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可到绿色食品标准,是解渴消暑、止咳保健和出口创汇的主要优水果之一,深受消费者青睐。翠冠梨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罐头、梨汁、梨脯、梨膏、梨蜜饯等食品。此外,翠冠梨已被推荐为江西省实施“梨业工程”的首选品种,在赣北地区广泛推广。
形态特征
翠冠梨属砂梨系,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6,黄绿色、果肉雪白色、肉质细嫩、柔软多汁、化渣,石细胞极少,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品质上等,单果重200克,最大500克,果实可食率96%,七月上中旬上市,果实扁圆,果面洁净,果肉呈白色,果核小肉厚质细嫩爽,汁丰味甜,风味带蜜香,别有滋味,有「百果之宗」的美誉。该品种成熟期早,果实生育期110天,本地区7月下旬成熟,比黄花梨早20余天,比北方鸭梨早2个多月;果大,平均果重230克以上,最大可达450克。
生长习性
翠冠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
生长势明显强于新世纪,萌芽率高,成枝力强。易形成花芽,结果早,以长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丰产,在科学管理的条件下大小年结果不明显。一般3月中旬萌芽,3月下旬开花,7月下旬果实成熟。
翠冠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平地海涂均可栽植,其缺点是果面易形成锈斑,对此可采用套袋栽培、控制肥水、幼果期避免使用乳剂型农药来加以克服。
分布范围
梨是分布最广泛的果树之一,在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在世界水果总产量中居第五位,在中国居第三位。它营养丰富、嫩脆化渣、口味极佳,每年大量出口港澳及东南亚市场,深受欢迎。它适应性强,无论山地、平地,甚至低洼地都能栽植,对于涝害、盐碱的抵抗力很强。无论是寒带、温带、亚热带都能正常生长挂果。它产量高,寿命长。一般嫁接栽苗后第二年试花挂果,第三年正式投产,一般亩产2500-3500公斤,丰产园亩产7500-10000公斤,产果500公斤以上的单株在南北梨产区较为常见。梨的经济寿命长,一般正常结果年限为40-50年,长者达100年以上。梨果实很耐贮藏运输,生产者不必担心销售困难时发生烂果。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同一个品种,在南方和北方的成熟期相差一般可达一个月以上,有时甚至更长。因此,果树专家们强烈呼吁:充分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差和梨子耐贮运的优点,在南方各省建立大规模的早熟梨基地(每个基地10万亩左右,规模太小意义不大),大打时间差,以占领北方市场的空档,将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
栽培技术
建园
翠冠以豆梨或杜梨作砧木均可以,栽植密度视建园位置和土壤肥力来定,在浙江省为了达到早期丰产的目的,采用计划密植建园,平地行株距4米x2米,山坡地和瘠薄地行株距为3米Х1.5-2米,苗木栽后8~10年生梨园开始郁闭时再进行间伐或回缩修剪。授粉树选用清香或脆绿,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4:1或3:1。
肥水
为提高梨果的风味品质,在浙江省以施入有机肥为主,一般株施猪粪或牛粪50kg,或鸡粪25kg或菜饼肥2.5kg加钙镁磷肥(酸性土壤)或过磷酸钙1kg,基肥在秋末施入。生长季节追施磷钾肥,并喷布0.2%磷酸二氢钾。灌水应视土壤旱情而定。
整形
树形一般采用单干形变开心形。苗木定干高度为35-50cm,苗木栽后第2-5年留1个中央领导干,第一层培养3~4个侧枝,第二层有2-3个侧枝,层间距100-120厘米,树高控制在2米左右。侧枝开张角度为45—50度,以轻剪长放为主。第6年以后,侧枝加粗,分枝增多,对中央领导干采用回缩修剪,直至疏除中央领导干,使树形变为开心形,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品质。此外,我们在有条件的地块,试验采用棚架形,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套袋
翠冠为早熟品种,疏果应适当提早.最好进行两次:第一次初疏,在谢花后20天,大小果分明时,注意选花序上3~4节幼果;第二次复疏定果,在5月上旬,原则上每花序留1—2果,花序之间相距15—20厘米留一果。
疏果结束后马上套袋,既可防病又可防鸟害,经过3年的8种纸袋套袋对比试验.翠冠梨套台湾产双层袋.效果明显,外观洁白,锈斑被控制住,商品果率达95%。
落花后2—3天喷阿维菌素1号,乳油6000—8000倍+稀唑醇粉剂600倍;隔5—6天后,喷20%好年冬乳油2000—3000倍+清菌唑粉剂600—800倍;隔5—6天后,再喷克螨清乳油600—800倍+杜邦40%福星乳油800—1000倍;套袋前再喷一次25%天王星1000—1500倍+果福康水剂600倍。幼果期喷药浓度宜稀、雾液宜细密、全果面喷透、喷均匀。
病虫
在浙江省,翠冠梨主要病害有梨锈病、梨黑星病、梨黑斑病、梨轮纹病,主要害虫有梨瘿蚊、梨网蝽、梨小食心虫、蚜虫、刺蛾科。防治这些病虫害的方法:盛花后喷1次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15%三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梨果套袋前喷布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雨季可视病虫害发生情况喷布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0.6%海正灭虫灵乳油2000倍液。
梨树管理技术
吊枝
梨树枝软,在盛果期大量结果时,果枝多数下垂生长,在结果过量的情况下易劈裂。可在中干绑上长,将梨树结果枝用绳吊于椽上,以防劈裂。也可采用带杈的长木杆将梨结果枝在中部撑起,防止因结果过重而劈枝。
病虫防治
在秋季按病虫发生情况,每月喷1~2次50%敌敌畏加40%水胺硫磷或40%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可防治蚜虫、叶螨科、梨星毛虫、梨小食心虫、桃蛀果蛾及各种芝麻赤蛱蝶。每15~20天对轮纹病、黑星病、霉心病危害的梨园喷一次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以控制病情。
追肥浇水
由于梨新梢一年只有一次生长高峰,大致在7月份新梢停止生长,因而梨新梢生长不存在控制现象。为了促进果实的膨大和花芽分化程度的完善,可在果实迅速生长期追施一次速效性肥料,每株根据树的大小施氮磷钾复合肥0.3~1.5千克,并根外追施0.3%的磷酸二氢钾1~2次。追肥后及时浇水,以加速肥料的转化,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在采果后及时施用基肥,补充树体因大量结果所消耗的营养,可按树的大小每株施有机肥50~250千克,过磷酸钙5~10千克、硝酸铵1~2千克,施肥深度要达25厘米以下。在落叶后土壤封冻前,全园灌一次越冬水,以利树体安全越冬。
刮老皮
梨树皮是多种病虫的越冬场所,在树皮裂缝越冬的病虫主要有:梨小心食虫、梨星毛虫、梨二叉蚜、梨花网、梨椿象及梨木虱等。在此隐蔽的多种病虫是次年病虫害的发生源,同时由于梨树老皮缺乏迟展性,从而束缚树体的加粗生长。所以在秋季应刮除老皮,减少病虫越冬基数,为来年的病虫防治打好基础。
清园
在落叶后,要及时清扫果园落叶,清除枯枝,摘除僵果,铲除果园周围的禾本科杂草,集中烧毁。对于吊枝绳和顶枝杆在用后应及时烧毁,对于采果筐、果箱要喷杀虫剂后再使用。
耕翻
在土壤封冻前,要对全园进行一次深翻,深度在30厘米以上,以熟化土壤,促进根系生长。
贮藏
条件
1、温度:温度是贮藏保鲜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不同品种要求的贮藏温度不同。一般贮藏保鲜适宜温度为-1~2℃。梨的冰点在-1.8~3℃,如低于冰点温度梨果就要发生冷害。以一般贮藏保鲜温度不低于0℃,但也不能高于5℃,如果长期超过5℃以上会加速果实衰老和增加腐烂率。
2、湿度:湿度也是贮藏的重要条件之一。梨果采收后,通过果皮气孔蒸发水分,如失水过多,果皮铍缩,不会影响外观,也影响梨果的品质。因此,梨果在贮藏过程中要求适宜的空气湿度。一般应保持相对湿度90%~95%,冷库应保持85%~95%梨果贮藏中失水程度因梨果不同。
概括起来影响梨果耐藏性的因素有下列几点。
1、品种特性
脆肉型品种从果实成熟到完全衰老,果肉始终都是硬的,即使在常温下果肉也不变软,一般较耐藏,如鸭梨、雪青、黄县长把梨、栖霞冻梨。以青啤梨为代表的软肉型品种多不耐藏。这类品种采收时果肉粗硬,需经后熟、使果实变软后才能食用。但果肉变软后就会很快腐烂,只有在冷藏(8~5℃)或气调条件下才能延迟衰老。
同是脆肉型品种,果肉较粗、汁液相对少的品种较耐藏;汁多的品种耐藏,如黄县长把梨、栖霞香水梨、雪花梨等比鸭梨、往梨、锦丰梨耐藏。
2、成熟程度
采收过早,果实尚未成熟,糖、酸含量均低,可供呼吸消耗的成分少,所以不耐贮藏;采收过晚,果肉细胞已趋衰老,果实的衰老进程加快,也不耐藏只有适期采收的梨果才能长期贮藏。栽培条件浇水、施肥、土壤质地对梨的耐藏性有重要影响,如过多使用化肥,尤其是在多氮少磷钾时,会使梨果风味淡,糖量低,耐藏性下降。
3、病虫防治
土壤中缺钙会引起鸭梨黑令病。病虫防治不及时,锥纹病侵染果实后,可长期潜伏而愈表现病症,一旦进入贮藏期后,则迅速发病,造成果实腐烂。被害部为密留有伤口的果实,贮藏时易受青霉浸染,也会引起腐烂。所以,加强病虫防治是提高梨果耐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贮藏过程中的管理技术也与耐藏性有关。贮果的预冷程度,贮初期的降温速度,库中的湿度调节和通风换气等,都会影响果实的耐藏性。
技术
不同品种的梨其耐贮性不同,其中鸭梨、莱阳梨、栖霞大香水、栖霞小香水、黄县长把梨、雪花梨、砀山酥梨等品质好又耐贮藏。一些含石细胞多的梨如:山西笨梨、黄梨等极耐贮藏。鸭梨、雪青、莱阳梨、长把梨这些梨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果心、果肉褐变,主要由于这些品种梨对低温或者二氧化碳较敏感的缘故,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逐渐降温和低二氧化碳或无二氧化碳贮藏。
梨的贮藏方法很多,包括沟藏、筑堆藏法、室内贮藏法、冷库贮藏法、气调贮藏法
1、筑畦堆藏法。
这是黄县长把梨产地贮藏的一种主要方法。此法也适合于苹果中的国光、红富士、新乔纳金等品种及梨中苹果
梨、白梨、栖霞大香水、栖霞小香水的贮藏。
在梨采收以前,选择通风良好,阴凉干燥、水位低的果树行间。沿南北方向筑畦,畦宽1.5~2米,畦长随贮藏量而定。畦面高出地面约10厘米,中央略高,两侧略低,四周培成高约15厘米的畦埂。畦面铺上一层厚5~10厘米的细沙。畦埂四角及两个长边上,每隔750毫米钉一根木柱,柱高750毫米,其中一半插入土中,在木柱内侧沿畦埂四边竖立用高粱、玉米秸秆或荆条编成的帘子,帘内紧贴两层完整无洞的牛皮纸,纸间接头处,要相互压边搭接。果实采收后,于通风阴凉的树间进行预贮,霜降后入畦贮藏。贮藏时先在畦面的干沙土上喷一次水,挑除碰压、刺伤、病虫害的果实,将梨果逐层摆放。摆放时要轻拿轻放,以免碰压、刺伤梨果造成贮藏中腐烂,梨堆顶部摆成小圆弧形,四周与畦穴同高,中堆顶垂直高70~80厘米左右。果实摆好后,随即用2~4层牛皮纸盖好封严,再横盖一层草苫子。
为了加强内部通风,常在果畦中竖立一定量的通气把。通气把的长度稍高于果堆顶部,每3米长的畦面竖立一个。当外界温度大于0℃时要注意利用夜间的低温,即白天复盖草帘和牛皮纸,夜间打开。当外界温度低于0℃时要加强保温防寒措施,即在果堆上再复盖一层干草或者牛皮纸。当外界温度继续降低时,要继续增加复盖物,并且可沿果畦周围培土。在整个贮存期间要保证果堆内的温度在-1~1℃。
2、室内贮藏法。
莱阳市梨室内贮藏法是莱阳农民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利用此方法贮藏莱阳茌梨4~5个月,果皮鲜绿、果肉无变色现象。果实采收前喷布多量式波尔多液(1:3:200)。果实采后挑选无病虫、无机械伤的果实放入果筐或箱中,果筐或箱内衬有厚0.06~0.07毫米厚的聚乙烯保鲜袋,袋内按果实重的5℃加入生石灰,石灰用纸包成几个小包,分别放在果筐、箱的不同地方。在10月中下旬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将在阴凉通风处经预冷的莱阳茌梨移到空闲屋内。入室后如果室温白天较室外低,夜间较室外高时,白天宜在门窗上挂布帘,晚上应把门帘全部打开,充分利用外界低温与室温对流,以降低室温。当外界气温低于0℃时,窗要密封,再冷时,门上吊棉门帘,保持温度。室内温度以0℃为宜。贮藏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打开袋口通风。
3、冷库贮藏。
在冷库贮藏过程中要注意冷害的发生。鸭梨、雪花梨、长把梨采后不能像苹果那样直接入0℃冷藏。否则,梨黑心严重。一般在10℃以上入库,每周降低1℃,降至7~8℃以后,再每3天降低1℃,直至降到0℃左右。这一段时间大约需要30~50天。
在冷藏条件下,要结合气调贮藏。气调贮藏可用气调帐或塑料薄膜小包装进行,特别要注意的是,鸭梨、莱阳梨、黄县长把梨、雪青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下就会发生中毒现象,表现症状是果肉、果心变褐。因此要采取二氧化碳小于1%或无二氧化碳的贮藏方法,这可以通过在袋或帐中加入生石灰或经常放风的方法来解决。
4、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可以推迟梨果肉、果心的变褐,推迟褪绿,保持梨的脆性和风味。气调贮藏除了可采用大帐和塑料袋小包装的简易气调贮藏外,还可利用气调库、气调机进行贮藏。其气调贮藏方法与苹果相似,不同之处是必须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到最低的程度。
气调保鲜
将
鸭梨装入木箱或果箱内,在箱内衬以厚0.06毫米聚乙烯薄膜袋,果实装入后再缚紧或密封。这样梨果呼吸作用消耗了袋内的氧,同时二氧化碳增加,形成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从而抑制了果实的呼吸作用或其它代谢作用。同时也需注意,鸭梨气调贮藏环境中,要求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适当的范围之内,而且鸭梨对二氧化碳极为敏感,当二氧化碳浓度在1%以下时,贮藏84天,黑心率为5%,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果皮颜色由黄逐渐变绿,果内由白逐渐变褐,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以上时,黑心率达100%,所以,鸭梨的气调贮藏中,要严格控制薄膜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方法是在袋中放置适量的脱氧剂、活性炭、吸附剂、氢氧化钙,以吸附二氧化碳。
包装保鲜
包装要求的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的包装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反映商品的内在质量,又要使外观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梨果多用纸箱装,箱面印有产地、规格、品种及产品特征,如阳信鸭梨、黄县长把梨、莱阳梨等。出口的名牌产品也体统在外包装上,如河北雪梨、二十一世纪等。包装是对梨果的保护措施,使之在运输、销售、贮藏过程中免受损伤和腐烂损失。内包装材料要求柔软而韧性强,无毒、无味,最好带有防病、保鲜功能,而且要成本低廉。内销梨多用光面薄纸,出口梨用塑料网套。外包装材料要求轻便、美观、耐压力强,最好体现出被包装物的特征。用于运输和贮藏的外包装已多用纸箱。为保证梨果完好无损,要求纸箱轻便而坚固,能承受运输过程和贮藏中搬动、码垛的压力及温湿度变化的影响。每超重量一般为15~20公斤。
销售上市的梨果也要求相宜的包装,特别是高质量的产品,要求给以装,使之更具吸引力。如带有图案商标的精制小包装袋,既能保鲜,又便于携带,还可以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贮藏中的生理病害
1、鸭梨黑心病
除在鸭梨上发生外,雪花梨、长把梨上也会发生类似的黑心病。鸭梨的黑心病有两种,一种是贮藏前期由于降温过快造成低伤害而发生黑心,另一种则是贮藏后期由于衰老引起的黑心病。0度低温引起的黑心病多发生在人贮30~50天,果心发生不同程度的褐变,但果肉仍为白色,果皮保持青绿或黄绿色,不影响梨持外观。由衰老引起的黑心病多在贮藏到次年2~3月份发生,果心变褐,果皮色泽暗黄,果肉松散,严重时部分果肉也变宽意工有乙醇味。雪青贮藏后期会发生红肉和糠心,莱阳梨在贮藏后期果肉也易发生褐变。
2、二氧化碳伤害
鸭梨对高三氧化碳敏感,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时就会发生二氧化碳伤害,鸭梨会产生黑心或果肉空洞。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果实早熟、果肉细嫩松脆,汁多味甜,品质极优,早产、丰产与抗性中等。其树势强,较直立;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花芽易形成,自花不实,幼树以长果枝挂果为主,成年树以短果枝挂果为主,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结果早,丰产稳产。果型较大,单果重255g,果形近圆形,果皮褐绿色(二次套袋果为淡黄色),果点小,果肉白色、细嫩松脆,不褐变,果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2.5%,品质上等。在闽西北果实成熟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通过合理疏果,全株果实大小整齐,果形端正,商品性好。果品在2℃~4℃条件下贮存45天,肉质和风味不变,是砂梨系统中品质极优的品种。果实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裂果现象。
二、适宜范围。该品种适宜闽西北中海拔地区推广。
三、栽培技术要点。①合理配置授粉品种,并以优质的清香梨为授粉树效益最高;②合理留果部位与留果量:翠冠梨结果性能良好,为保证其果实外观与品质,需进行疏果,而且疏果宜早不宜迟。—般每花序留1果,留果部位为花序的第2~4粒果;③修剪上注意轻剪长放结合拉枝,促使树冠形成,提高其早期产量。④及时做好套袋及病虫害防治,增施K、Ca肥,加强水分管理以防止裂果等,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主要价值
食用
翠冠梨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30g,最大单果重400g,果实为绿色,套袋果为黄色,果面光滑。果皮薄,果心小,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汁液多,味甜,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翠冠梨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他命B1、B2、C等有机成分。尚含钾、钠、钙、镁、、铁,锰等无机化合物成分及膳食纤维素。可存放10—15天,冷藏可达40—60天。
保健
梨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4mg,,维生素P0.1mg,维生素B10.02mg,维生素B20.01mg,类胡萝卜素0.01mg,蛋白质0.1g,脂肪0.1g,糖9g,粗纤维0.6g,灰份0.4g,钙5mg,磷6mg,铁0.2mg,热量217KJ。
原料:翠冠梨1个,川贝母2克,陈皮2克,冰糖10克,糯米15克。
制作:
1.把梨从蒂下1/3处切下、当盖并挖去梨心,川贝母研成细粉,陈皮切丝,糯米蒸熟,冰糖打成屑;
2.把糯米饭、冰糖、川贝粉、陈皮丝装入水晶梨内,加入清水在蒸杯内(约150毫升水);
3.把盛梨的蒸杯放在武火上蒸45分钟即成。
山楂翠冠梨汁
原料:翠冠梨1个,山楂10个,白糖适量。
制法:
1.山楂去核洗净,放入碗中待用;
2.去皮、去核并切成小块,与山楂一起榨成汁倒入杯中;
3.将白糖放入山楂、秋梨汁中,搅拌均匀后即可饮用。
翠冠梨奶羹
原料:翠冠梨1个,牛奶200毫升,米粉10克,白糖适量。
制法:
1.去皮、去核并切成小块,加少量清水煮软,白糖调味;
2.兑入温热牛奶、米粉中,混匀即成。
参考资料
Pyrus.植物智.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