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西方哲学的发展受到了科学和宗教的双重影响,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划分反映了科学与宗教、社会团结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复杂交错及其对哲学的影响。
发展阶段
希腊时期
希腊时期的哲学作品主要探讨宇宙的结构和运作,显示出浓厚的科学色彩。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的作品尤为突出,前者对数字持有神秘信仰,后者则提出万物生生不息的观点。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柏拉图接近宗教,亚里士多德及原子派则更接近科学,智者派则专注于逻辑。新柏拉图派则更多关注宗教。
罗马前期
罗马前期的代表作《物性论》难以明确分类,可视作一次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尝试。
罗马后期和中世纪
这一时期主要由神学主导,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如托马斯·阿奎纳这样的大师,他们的作品体现了逻辑与宗教的结合。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早期,布鲁诺·鲍威尔是一位哲学大师,他的宇宙论融合了前苏格拉底和新柏拉图派的思想。文艺复兴的本质是人性价值的复兴,这段时期更多的是思潮而非哲学。
启蒙时期
启蒙时期涌现出多位杰出的哲学家,如培根、巴鲁赫·斯宾诺莎、勒内·笛卡尔和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尤其值得关注,他在保持宗教情感的同时,拒绝传统的雅威观念。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的重头戏,康德的批判哲学强调实践理性的道德自律,这是东方哲学中未曾见到的。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约翰·费希特和谢林等人则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的思想类似于小乘佛教,而尼采则在逻辑上反对叔本华,最终形成了一种极端的酒神哲学。
尼采以后
尼采之后,哲学派别纷繁多样,包括亨利·柏格森、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语言分析、精神分析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成为了其中的重镇,这两股思潮与东方思维方式有所呼应。
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新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随后陷入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以及随之而来的精神危机加深。这些矛盾和危机在现代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中有所体现。同时,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发展迅速,特别是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发了科学革命,扩展了人类的认知范围。60-70年代的技术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综合化和整体化发展趋势。
基本特征
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哲学相比,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首先是经验论的衰落和理性论的崛起。在长期的经验论与理性论之争中,经验论逐渐失去优势,理性论重新获得关注。结构主义运动在法国兴起,旨在恢复理性论的地位。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学派提供的证据对经验论构成了挑战。科学实在论也对经验论提出了批评。科学发展的新特点促进了理性论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复兴。
参考资料
中国自古没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哲学」存在本质区别.百家号.2024-11-08
收藏 | 一图读懂西方哲学史.微信公众平台.2024-11-08
传统国学不是严格意义上“西方哲学”.百家号.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