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曼
卡洛曼(Carloman)是加洛林家族成员,生于710年,逝世于754年8月17日。他是法兰克王国奥斯特拉西亚宫相,前任宫相查理·马特的长子,也是加洛林王朝创建者矮子丕平的兄长,以及查理大帝的伯父。在747年,他剃发出家,退出了公众生活,成为“新型圣王”中的第一位,这种圣王更关注宗教虔诚而非王权,这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中经常出现,也是基督教虔诚对日耳曼社会影响日益增长的标志。
人物生平
公元741年起,卡洛曼与弟丕平(矮子)一起任宫相,掌管奥斯特拉西亚、阿勒曼尼亚、图林根州领地,并获得巴伐利亚州的宗主权。他曾与弟一起对阿基坦人、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亚人、萨克森公国人作战。为了保护教会利益,他在卜尼法斯的帮助下,改组了属下的教会。
在742—743年,他召开了宗教会议,解决了因其父时夺取教会土地分封给封臣(骑士)而产生的与教会的纠纷。会议结束后,他与弟矮子丕平一起共立希尔德里克三世为国王,结束了王位空悬的时期。
在745年,他成为了一名本笃会修道士。
约在747年,他将权力让与其弟丕平,并隐居于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卡西诺山修道院。
在753年,他曾试图阻止丕平(矮子)与伦巴底王国之间的战争。
754年,他被伦巴德国王艾斯杜尔夫派遣作为使节,与丕平在维埃纳的修道院签订条约,不久后在此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