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毛铁线莲
褐毛铁线莲(学名:铁线莲属 fusca Turcz.)是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在我国分布于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部及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林边及杂木林中或草坡上。
形态特征
多年直立草本或藤本,长0.6-2米。根棕黄色,有膨大的节,节上有密集的侧根。茎表面暗棕色或紫红色,有纵的棱状凸起及沟纹,节上及幼枝被曲柔毛,其余近于无毛。羽状复叶,连叶柄长10-15厘米,有(5-)7(-9)枚小叶,顶端小叶有时变成卷须;小叶片卵圆形、宽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2-5厘米,顶端钝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边缘全缘或2-3分裂,两面近于无毛或仅背面叶脉上有疏柔毛;小叶柄长1-2厘米;叶柄长2.5-4.5厘米。
聚伞花序腋生,(1-)3花;花梗短或长达3厘米,被黄褐色柔毛,中部生一对叶状苞片;花钟状,下垂,直径1.5-2厘米;萼片4枚,卵圆形或长方椭圆形,长2-3厘米,宽0.7-1.2厘米,外面被紧贴的褐色短柔毛,内面淡紫色,无毛,边缘被白色毡绒毛;雄蕊较萼片为短,花丝线形,外面及两侧被长柔毛,基部无毛,花药线形,内向着生,长4-5毫米,药隔外面被毛,顶端有尖头状突起;子房被短柔毛,花柱被绢状毛。瘦果扁平,棕色,宽倒卵形,长达7毫米,宽5毫米,边缘增厚,被稀疏短柔毛,宿存花柱长达3厘米,被开展的黄色柔毛。花期6月至7月,果期8月至9月。
生长环境
重瓣铁线莲性耐寒(茎和根系可耐-10℃低温),耐旱,较喜光照,但不耐暑热强光,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碱性壤土及轻沙质壤土。根系为黄褐色肉质根,不耐水渍。
繁殖方法
无菌体系建立:在春季,取当年生嫩茎,长度大约10厘米,用自来水冲洗表面浮尘,将嫩茎剪成2-3厘米左右带芽茎段,剪掉叶片,放入含洗衣粉水的三角瓶内充分摇动,静置浸泡30分钟后,在流水下冲洗1小时以上。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冲洗干净的带芽茎段放入75%酒精中灭菌10秒,无菌水冲洗3-4遍,用0.1%氯化汞消毒5分钟。将灭菌后的茎段用无菌水冲洗5次以上,无菌滤纸吸干水分,用解剖刀切掉茎段两端与消毒液接触的伤口,保留带芽茎段1厘米左右,接于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除生根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为15克/升,其它MS培养基中均添加30克/升蔗糖,8克/升琼脂,灭菌前调整培养基的pH为5.8-6.0,然后在121℃高压灭菌锅(1.1兆帕)内灭菌15分钟待用。接种后培养室的光照强度为1500-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白天12小时,晚上12小时,培养温度为(25±2)℃。
初代培养:将茎段接种到MS+6-BA 1.0毫克/升+NAA 0.05毫克/升的培养基中。接种5-10天,不定芽开始萌动膨大;10-15天开始萌发生长,包括开始芽的伸长生长和叶片的舒展;30天后,不定芽萌发率为93.33%。
继代增殖培养:将初代培养萌发的嫩茎剪成带芽茎段接种到MS+6-BA 2.0毫克/升+NAA 0.05毫克/升+KT 1.0毫克/升的培养基中。30天后,不定芽的增殖系数为2.63,芽的生长状况良好。
主要变种
紫花铁线莲(学名:铁线莲属 fusca var. violacea Maxim.)与褐毛铁线莲的区别:花梗及鲁片外面无毛或近于无;警片呈紫红色;小叶片全缘而狭窄。在我国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黑龙江省东部。生于路旁灌丛中。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黑龙江。
主要价值
花期较长,可做观花植物;可用于墙垣棚架、篱、假山的垂直绿化。
保护现状
褐毛铁线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