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陵堆遗址位于曹县韩集镇孙庄村北,1977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该遗址南北长225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33750平方米,呈南北长于东西的椭圆形,上部为汉代文化层,中部为战国时期文化层,下部为新石器时代层。因其上被烈士陵园占压,故该遗址至今保存完好。
位于曹县韩集镇孙庄村东北,东南距曹县县城约29公里,东距菏商公路6公里,南距曹庄公路4公里。其上建有革命烈士陵园,遗址南部建有革命烈士毛主席纪念堂,东南为革命烈士墓,北部有墓亭和墓区,中部是烈士纪念塔。
现堌堆高约3米,南北225米,东西150米,总面积33750平方米。堌堆呈椭圆形,保存完好。
从安陵堌堆遗址采集的遗物标本看,龙山时期的有绳纹、方格纹、素面磨光罐、;商周有鬲、罐;汉代有罐、仓、豆。另外,还有箭头和簇等。
该遗址包含龙山、商代、周代、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曹县县志办办公室主任董梁英介绍,魏冉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月同父异母的弟弟。先王死后,他物色并拥立秦昭王继承王位。凭着与秦昭王的特殊关系,魏冉在秦国独揽大权多年,后被封为穰侯,曾经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公元前295年,秦昭王将他赐封于穰地,加封陶邑(今定陶区西南),称为穰侯。魏冉后因功高震主,被秦昭王免掉相国职务,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返回封地后,魏冉并没有从权势的渴望中解脱出来,整日忧愁郁闷,于公元前264年死去,死后就葬在陶邑境内的安陵堌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