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螺,壳壳型为圆锥形,马蹄螺科软体动物门,主要栖息在海边岩礁及潮间带

名称类别

【物种名称】黑钟螺

【中文俗名】青茵螺、凹螺、三角螺仔

【拉丁学名】Chlorostoma argyrostoma

【命名者】 Gmelin, 1791

【英文名称】mouthed Monodont

外形特征

壳壳型为圆锥形。壳口内面有强烈的真珠光泽。口盖为多旋性的角质。齿舌式为n-5-1-5-n。贝壳面上有颗粒状或网状雕刻,壳缘不呈稜状突起,壳口内无一顺著螺轴生长的沟。外壳中型厚重,贝壳呈现三角锥状,壳的表面有多数斜向的雕痕。壳口没有缺刻,壳内面有真珠光泽,其壳顶常因壳皮的磨损而呈现灰白色。脐孔有绿色斑,具角质性圆而薄的口盖。壳底中央绿色,俗称绿因。

分布范围

日本韩国、中国大陆沿海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均有。在台湾省宜兰县县、新北市基隆市、屏东县、台东县县、花莲县澎湖县等有岩礁地带之区域均可见、尤其以澎湖、宜兰及台东等地数量较多。

习性环境

黑钟螺因为其生活环境的差异而常有变异出现,主要为栖息在海边岩礁及潮间带,每当退潮时会爬出觅食,行动较一般的贝类快速,以岩礁表面的沉积有机化合物或附著在石块上的藻类为食。

参考资料

凹螺.shell.sinica.edu.tw.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