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首村

马首村

马首村是寿阳县马首乡的一个村子。寿阳汉代属榆次区地,晋代始分置寿阳县,以县城位于寿水之阳而命名。当时除寿阳县迁至今文水县境内,还有朔州市和夏州所属的7郡13县一并侨置到寿阳县境内。

正文

马首村是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马首乡的一个村子。领导班子健全,管理体制规范。

主管

山西省晋阳市寿阳县马首乡

邮编:045402

行政区划

寿阳县辖7个镇、7个乡:朝阳镇南燕竹镇宗艾镇平头镇松塔镇西洛镇尹灵芝镇平舒乡謦愁乡温家庄乡景尚乡上湖乡羊头崖乡马首乡

马首乡

辖:河底村、普村、直峪村、杨村、石泉村、吸马掌村、雷家寨村、大落坡村、富村、钮家庄村会委会、树儿岭村、宇家庙村、马首村、碧石村、大照村、北郭村、吴村、三岔村、肥村等。

相关链接

寿阳县——清波流饮寿而康

寿阳县在春秋时期属祁氏封地的东境。前514年,晋国六卿灭祁氏,分祁氏田为7县,在今寿阳境内置马首县,韩固为马首大夫。现在县南15里还有马首村,石太铁路经此设马首站,即是当年县治旧地。

寿阳汉代属榆次区地,晋代始分置寿阳县,以县城位于寿水之阳而命名。

寿水,今名为白马河,其正源发源于寿阳县西部要罗麓颉家河村,经太安驿与黑水相汇,再东南流经寿阳城南,后注入潇河。全长86公里。《水经注》中把寿水与黑水县误为一条河来记载:“黑水西出山,三源合舍,同归一川,东流南屈,经受阳县故城东,其水西南入洞涡水。”黑水,今称人字河,共有三个源头,分别发源于黑水村、马家寨、罗家庄,均在近蔡庄与寿水相汇,即所谓“三源合舍,同归一川”。现在寿水与黑水交汇处筑有蔡庄水库,并已辟为集度假、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风景区。

寿水还是一条有着神奇传说的河流。其水碧波粼粼,清澈见底,但当山洪暴发时,浊浪排空,泥沙俱下,而浊流前始终有一段清波在奔涌。父老相传饮此清波水可以祛病延年,自古以来,当地人就有趁洪水下山时赶去喝清波水的习俗,为的是健康长寿,这种习俗直到民国以后才逐渐绝迹。这也是河名为“寿”的缘由。又因清波水被洪水相逐泻下,如白马奔腾,俗称为白马河。明清时期,还把“寿水清波”列为寿阳八景之一。

晋末以后,寿阳县一带战乱频繁,干戈不息,遂于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迁寿阳县民至大陵城南,别置受阳县,县址即今文水县的旧城庄。寿阳改为“受阳”是因当时胡汉译言之讹而造成的。直到隋开皇十年(590年)全国统一后,才将受阳县迁回原寿阳城。在这段战争时期,寿阳县在外漂泊寄治了142年,还被少数民族误称“受阳”达189年,到唐贞观十一年(637年)才终于得到正名,又称为寿阳县,并延续至今。

寿阳沿革史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结集过大量的侨置郡县。在西晋末至北朝这一动乱时期,北方的郡县随着流民一起南迁,山西省北部的郡县也向中、南部迁徙。当时除寿阳县迁至今文水县境内,还有朔州市和夏州所属的7郡13县一并侨置到寿阳县境内。它们是:太安郡的荻那县、捍殊县;广宁郡的石门县、中川县;神武郡的尖山县、殊颓县;太平郡的太平县、太清县、永宁县;附北郡的附化县、恩泽县、五原县广牧县;还有夏州的太安郡、神武郡等等。一县境内同时容纳了如此众多的州、郡、县,亦可谓洋洋大观。

时至今日,有些侨置郡县名还保留在寿阳的地名中。如现在寿阳县有太安驿和太安村,分别是朔州的太安郡和夏州太安郡的寄治地;神武村现名尖山村,是神物郡和尖山县的寄治地;女英雄尹灵芝的故乡太平村是太平郡的寄治地;驸马城是附化郡的寄治地;下州村是夏州的寄治地;而朔州市则是寄治于寿阳县城中,这一点也从考古资料中得到证实。1973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协同寿阳县有关部门,对位于寿阳县城南5里的北齐贵族库狄回洛墓进行了发掘,其墓志称“葬于朔州城南”,证实寿阳称确是当时朔州的寄治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